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衔接】
1.阅读思维导图,并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基础通关】
2.(教材拓展练)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认为,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为此,苏俄于1921年实施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建设
3.“在艰苦的条件下,食不果腹、衣难御寒的工人们却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6个小时。”“1929年4月,由列宁格勒工人倡议并最终在全国形成了劳动竞赛。”上述措施的目的是 ( )
A.恢复国民经济 B.缓解经济危机
C.实现工业化 D.推广苏联模式
4.下图是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促使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苏联模式的推行
5.假如你在1936年踏上苏联的国土,你最可能经历的是 ( )
A.列宁在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读到书店里新出版的新宪法
C.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D.苏联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素养提升】
6.《大国崛起》解说词提道:“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 20 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在斯大林看来,苏联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为了打破这种包围,苏联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必须既能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品,更能生产各种生产资料,包括机器。落后的苏联更需要发展经济,以避免挨打。”为“避免挨打”,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进行工业化建设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9.《极端的年代》一书在介绍大萧条时宣称:“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苦……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当时苏联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在于 ( )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推动
C.资本主义危机带来了发展机会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财力物力发展生产
10.苏联在1946年有75.8%的农庄付给庄员的报酬每天少于1千克谷物,而7.7%的农庄则无谷物可支付。集体农庄庄员普遍失去了劳动兴趣,不出工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普遍。这表明苏联 ()
A.集体农庄的生产能力不足
B.暴露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C.经济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
D.集体化政策对农民过度掠夺
11.1920年,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他还邀请德国和英国的技师来苏维埃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做法有助于 (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12.苏联官员告诉农民们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当时实行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
13.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图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呈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从图二可以看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这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 考 答 案
1.凡尔赛条约 九国公约 东亚 太平洋
2.B 3.C 4.D 5.B 6.B 7.C 8.B 9.B 10.D
11.B 苏维埃政权在1917年就已经建立了;1920年,斯大林还没有担任苏联领导人,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列宁邀请外国技师来苏维埃俄国,并不能说明苏俄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所以排除A、C、D三项。1920年,列宁想对苏俄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并于1921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
12.C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当时农民没有生产主动性,说明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与题目无关;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与题目无关;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不合题意。故选C项。
13.(1)1913—1921年,呈下降趋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年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1921—1925年,呈上升趋势。原因: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2)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制定的经济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要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要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