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陈情表》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6 19:4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李 密
文章是李密呈献给晋武帝的一封文书,以表达自己的某种诉求。
解题入文
“陈述、陈说”
隐情、苦衷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用来表达衷情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章表》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晋武帝
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人尽皆知。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权倾朝野,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máo],其子司马炎后来篡位自立,称晋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
知人论世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不愿意与司马王朝合作,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恃才傲物,不把新朝放在眼里。
怀念旧朝,执念个人气节操守。
心怀顾虑,刻意采取观望态度。
假托尽孝,实则拒绝尽忠朝廷。
有意抗拒,破坏武帝怀柔政策。
为何陈情?
任务一:“职场危机”之还原历史背景
任务一:“职场危机”之还原历史背景
教材注释①:
“(李密)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任太子洗xiǎ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dài
及,至
敬辞,承奉
承受恩泽
清明教化
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
推举,推荐
优秀人才

没有主事的人
辞谢
特地
授官
不久
太子的侍从官
授予官职
译文
到了当今圣朝,(臣) 浸润在清明的教化中。先有您的臣子一位叫逵的太守举荐我为孝廉,后又有您的臣子一位叫荣的刺史推举我为秀才。臣因为( 一旦外出做官)供奉祖母之事没人来做,(所以)辞谢而未接受任命。(陛下)特地颁下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
表征召的词:察、举、拜、除、当
《说文解字》注:“除,殿阶也。”
本义为名词“屋舍门前的台阶”
如“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班固《苏武传》)
由本义“台阶”引申为动词“在皇宫的台阶上拜授官职”,即授予官职。
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梳理:
先秦(养士即门客制) 两汉(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及以后(科举制)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
【征辟】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1、任职授官:
任(担当,担任)、授(授官,任命)、除(任命)、
拜(授官)
  用于布衣任官: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
举(推荐)、起(起用)、提(提拔)、拔(提升无官职的人)  
此外,还有:
封(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赠(追封已故者以爵位)、赐、赏、起复 (恢复原职务)
知识积累
2、(越职)升迁:
迁(调动官职,升官)、陟(升迁)、
进(较高职务追加)、超迁、擢、升、拔擢(由低到高的升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3、降级免职:
罢、免、解、黜贬、夺(因过失而解职)、放(委任委派)、贬、谪(因过失而降级)、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革、褫(皆为“革除” ,撤职查办。褫,chì)、    
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等
知识积累
4、调动职务: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出(出京受任)、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权(临时代职)、假(暂时代理)、行(代理官职)、署(代理,暂任)
护(统辖,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
5、退休辞官
告老、请老、乞骸骨、致仕、解官、乞身、移病、谢病
知识积累
补充:下车:官吏到任。
视事:官吏到职办公。
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用“辞不赴命”;
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
按照汉制,“郎中”一职仅次于尚书、丞相、侍郎,与李密在蜀汉时的官职对等。
而“太子洗马”一职,系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鄙贱,谦辞
凭着,介词
担任,充当
头落地,比喻誓死报效
报答皇恩
使……闻
详尽
用,介词
急切严厉
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逋,逃脱。
州官
译文
像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不料)诏书(又下)急切严峻,责备臣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长官逼迫,催臣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比流星还要急迫。
1、征召的官职有何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事态严重?
①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先郡,次州,后朝廷,先是荐举后是授予官职——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显出朝廷征召之殷切。
②诏、责、逼、催、临:
事态急迫,含蓄地表明了逼迫之甚、强己所难。
【分析第2段】
公元 263 年,曹魏灭蜀汉。265 年,司马炎通过逼迫的方式禅让称帝,夺取曹魏政权,改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武帝追封司马懿为宣帝、司马昭为文帝。至此,经过三代的努力,司马家族完成了政权的夺取。
在司马家族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充斥着残忍的杀戮,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对那些不依附自己的名士,司马氏常常用自己的阴毒残忍手段将其杀害。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嵇康的遇难,也因此,嵇康的好友向秀被迫臣服,只能在《思旧赋》中隐晦地表达自己的伤感。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安抚蜀汉旧臣,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一曰正身, 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加以笼络,以彰显晋朝的宽容,更为颠覆固有形象,立起尊贤重士、宽厚仁爱的“人设”。
司马氏集团取代曹魏,建立晋朝,是通过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实现的,违背了儒家的“仁义礼信”等道义,不可能鼓吹“忠君”思想,于是,为巩固统治,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而李密无疑是“最佳代言人”,他在蜀汉时官至秘书郎,德行超群,不仅在知识分子中间极富影响力,还以“孝”闻名,完美契合了晋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所以晋武帝屡屡征召。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敬受
急速赶路;快速上任
名作状,一天天地
病重
苟且,顺便
申诉、诉说
被动句,不被允许
去留,指处境
原意为狼与狈相互依靠才能站立行走,如果相离,就无法行动,这里比喻进退两难。
译文
我想奉命急速就任,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向长官申诉,又得不到允许:我的处境实在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2、作者推辞的理由是什么?哪些语句看出作者处境的狼狈?
处境狼狈: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直述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直写内心的感恩与矛盾。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
(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任务一:“职场危机”之还原历史背景
朝廷再三征召李密去做官,官职不断加码,最后要征召李密任太子洗马一职,但是李密因为要照顾祖母而不能就任,于是写了这篇表文。
为何陈情
(先)叙朝廷征召之殷
(后)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两层
一祖母情深似海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二圣上恩重如山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恩。
忠孝矛盾
陈情表 李密
陈述何情?
任务二:“婉拒老板”之陈说隐情苦衷
任务二:“婉拒老板”之陈说隐情苦衷
在封建社会,一般人的价值观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能得到朝廷的征召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喜事!李密在朝廷再三的征召下,仍然“辞不赴命”,那么他在表文中陈述了哪些隐情苦衷呢?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开头先写明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开头格式。
上言
连词,
因为
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
早时,指幼年。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不幸
见,代“我”“自己”,助词
背弃我而死去.背,背弃。
经历的年岁。行,经历。
改变
守节的志向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坎坷,很早就遭不幸。我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 可译为“我”。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人讳言“死”:
天子死:崩、山陵崩、千秋、晏驾
诸侯死:薨。 大夫死:卒。
士死:不禄。 庶人死:死。
父母死:丁忧、丁艰(内母外父)、孤露、弃养、
“失怙”指无父、“失恃”指无母。
怙恃:①依仗,依靠。②代指父母。
(《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长辈:见背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亲自
幼年,幼小
不能走路,指柔弱。行,走路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少而无父
到达
古今,成人自立,指成年
名作动,生病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病弱,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
零丁孤苦
鳏: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人。
寡: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人。
孤:幼年死去父亲的人。
独:年老而没有子女的人。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已经
又,与“既”相对。
少,这里是“没有” 的意思
家门
衰微
福分
浅薄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兄弟,家门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名作状,在家外。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穿一年的孝服
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里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勉强算是接近的。
照应门户
童仆
孤单的样子
孤单
安慰
名作状,在家里
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臣)孤单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在“亲讲近,房讲寸”的传统家族中,尚“礼制”的丧服穿戴颇有规制。古人根据亲疏,制订了与之对应的五种等次的丧服,即斩衰(cui)、齐(zi)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三年,缌麻3个月。
服齐衰一年的谓之期(jī)服。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服丧的,均服期服。
大功,为子女、兄弟、从父兄弟等而服,服期为九月。
小功,为叔父、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服之,服期五月。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不仅是其自身“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李密的父亲、祖父母也已没有“伯叔兄弟”。意即李密族内没有近亲属,族外没有姑表兄妹。这样算来,李密不仅上至祖父,下至自身,三世单传,而且祖父辈在门族内就已鲜有人丁,正所谓“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隐藏的门庭之悲,远远超过“茕茕孑立”的直接表达。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缠绕
古代小病为疾,重病为病。
通“褥”,垫子
废止
离开
而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经常卧床不起,臣侍奉她服用汤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过她。
会意字。从女,賏( yīng)“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引申:缠绕,反复盘绕其上。
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
先纵
六月
慈父见背
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四岁
舅夺母志

多疾病
九岁
不行
再横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近亲;内无照应。
人丁不旺、两代孤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铺垫。以白描手法展现情感的朴素、真挚。
第1段小结:自述不幸
李密=孤儿+病人+独子
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活不长
迫近
将要断气的样子
预料
只,仅,不过
只因为刘氏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地步。
“日薄西山”
原义是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相互
古今,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
使动,使结束
固定句式:没有什么办法
固定句式“以是”,因此
剩下的岁月
我没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李密陈述了成长的悲情、祖母对自己的恩情、自己对祖母的孝情,“辞官养亲”实在让人无法拒绝。
但阴险多疑的司马炎是这种好讲话的人吗?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俯伏

治理
遗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尤其,更加
厉害,严重
郎官的衙署
官位显赫
怜惜养育
名作动,做官
名作动,任职
看重,推崇
俯伏思量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孤单贫苦,更是不同寻常。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想顾惜名誉和节操。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说文·矛部》:“矛柄也。从矛,今声。”
“矜”的本义为矛柄,读作qín。如贾谊《过秦论》:“锄櫌棘矜,非锸于钩戟长铩也”
读作jīn,是指自夸、自恃。如“自矜”“矜功”。自恃之人往往喜欢指挥别人,故而引申为挥动、奋起。
又指苦、穷困。人之所以穷困,是因为身处困境,所以引申出凶危、危险义。如《诗经·小雅·菀柳》:“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怜惜
自夸,配合语境翻译为看重,推崇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极,最
怎么,哪里
犹豫不决的样子
提拔,提升
恩宠优厚
过分
希望,企图。指非分的愿望
现在我是卑贱的俘虏,极其渺小和浅陋,得到过分的提拔,加恩特赐的任命优厚,我怎敢徘徊观望,而有非分的要求呢。
“圣朝”“清化”“犹蒙矜育”“宠命优渥““过蒙拔擢”
恭维意味极强,通过歌颂晋武帝的盛名,表达自己对晋朝的崇拜与臣服,变相地承认了晋政权;
“伪朝”“微贱”“至微至陋”“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自我贬低、自轻自贱,主动站队、积极示好,正面表达忠心。
划清自己与蜀汉的界线,力陈自己并无怀念蜀汉、不事二主的心理。此举稍微消解了晋武帝对晋朝政权正当性的隐忧,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其权威与虚荣心。
这是显性的“感恩”和“表态”。那么有没有隐性的表达?
李密自称“臣”多达27次,李密尚未也不打算为臣,却已称臣,何也?
“臣”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像一只竖立的眼睛,本义指奴仆,俯首帖耳,不敢正视。
李密以臣自称,且密度极高,以表“俯首称臣”之意,为的是让晋武帝放松警惕、放下怀疑。
任务二:“婉拒老板”之陈说隐情苦衷
闵凶:诉苦情,博得皇帝同情
狼狈:陈孝情,道出血脉相连
岂敢:表忠情,感念晋朝恩惠
陈述何情?
如何陈情?
任务三:“职场厚黑”之巧用情理策略
任务三:“职场厚黑”之巧用情理策略
李密陈情的对象是凶狠多疑的晋武帝,除了动之以情,心理位置失衡(放低自己,抬高对方)还使用了什么策略让晋武帝接受他的请求呢?
晓之以理——以子矛攻子盾
李密面临的是尽孝与尽忠孰先孰后的矛盾,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将尽孝与尽忠统一起来呢?换言之,有没有理论依据让晋武帝明白李密尽孝其实就是尽忠,孝顺祖母就是尽忠国家,尽孝与尽忠是等价的,从而爽快地答应李密的请求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孝治天下”是晋朝的治国方略。
《群书治要》中记载:“孔子曰:事亲孝,故孝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晋武帝高举“孝”之大旗,宣称“以孝治天下”,根本目的还是要以孝劝忠,移孝作忠。
这一招投君所好,在“以孝治国”的文化环境中,李密成了“宣扬孝道”的“最佳代言人”,鼓吹孝心,以孝劝忠。
而晋武帝所求无非是巩固统治、笼络人心,以“孝”的名义成全李密祖孙,照样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解决方案——
李密在文中还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方案更是让晋武帝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个方案是什么呢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用在句末,表解释
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有“加上”的意思,通“又”
竭尽臣职,指效忠晋武帝
即乌鸦。乌鸦反哺,比喻人的孝道
最后
我今年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刘氏九十六岁了,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陛下允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辛酸悲苦
不但,不仅
梁州,益州
天神和地神

古代称州的长官
希望
怜恤
愚拙的诚心
任,准许
希望
使动,使终了
看见,动词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单是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看到并且了解的,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允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刘氏能够侥幸地平安寿终。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使动,使知道
拜上表章
应当,副词
名作状,像犬马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愿乞终养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孝情
病笃(情)
报养短
先尽孝
忠情
孝治(理)
尽节长
后尽忠
解决方案:先尽孝后尽忠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晋书·李密传》
四大不幸
父死母嫁 多病孤苦
内外无亲 祖母卧病
——凄苦悲凉
三种感情
对祖母的孝情
对晋武帝的忠情
内心无以言表的苦情
——感激恳切
两对矛盾
仕与不仕的问题
忠孝两全的问题
——真挚诚恳
一个办法
先尽孝后尽忠
——忠诚期待
回顾全文,梳理内容
一篇《陈情表》,看似深表孝心,实则背后透视的是一场政治站队的角逐,而在这场角逐中,李密与晋武帝最终握手言和,达成了共识,实现了双赢。
《华阳国志》“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陈情结果?
任务四:“公关话术”之尽显博弈双赢
1.四字骈句
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效果: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孤苦零丁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语 言 特 点
2.对偶句
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效果: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真切而无可置疑。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效果:前后对举,表达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效果:“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语 言 特 点
3.比喻句
(1)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效果:以落日喻人命,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效果: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效果: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语 言 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