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主备:赵建新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引入新课。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种类 DNA: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RNA:全称 核糖核酸
2.功能:核酸是细胞内 携带遗传信息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遗传、变异 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生实验)
1.实验原理: DNA + 甲基绿 ——→ 绿色
RNA + 吡罗红 ——→ 红色
2.实验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上滴一滴 0.9%的NaCl 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取 口腔上皮细胞
③烘干载玻片
(2)水解 ①将载玻片放入盛有 8%的HCl 的小烧杯中
②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水浴保温5min
(3)冲洗涂片:用 蒸馏水的的缓水流 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 ①用 吸水纸 吸去载玻片的水分
②用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染色5min
③吸去多余的染色剂,盖上 盖玻片
(5)观察:先 低倍镜 观察,后 高倍镜 观察
注意:要选择 染色均匀且色泽浅 的区域观察
探究1.想一想:该实验能否选用植物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探究2.分析实验中几种操作的目的,尝试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目的
制片时使用0.9%的生理盐水
烘干时来回移动玻片
利用8%盐酸水解
①
②
利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
染色
思考:若选用大肠杆菌做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实验结果: 细胞质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色成绿色
4.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 中,少量分布在 ;
RNA主要分布在 中,少量分布在
典例: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镜可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题: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主备:赵建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三、核酸的结构
1.基本单位: 核苷酸
(1)核苷酸的化学组成 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核糖
碱基: A、G、C、T、U
(2)组成元素: C、H、O、N、P
(3)核苷酸的种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酸
构建概念图:
探究1.从组成核酸的五碳糖和碱基种类分析,如何判断某核酸分子是DNA还是RNA?
探究2:讨论不同生物体内核酸、核苷酸以及碱基对种类和数量的区别,并完成下表
生物种类
核酸
核苷酸种类
碱基种类
遗传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病毒
典例:如图表示核苷酸的模式图,说法正确的是
A.DNA和RNA的不同点只在于b的不同
B.DNA和RNA中的a表示含义不同
C.DNA中特有的c为T
D.人体中的c有4种,b有2种
2.核苷酸链 :
探究3.仔细观察上图,讨论并交流核苷酸是怎样连接成核苷酸长链的?
四、DNA和RNA 的比较
核酸
基本单位
核苷酸
链数
核苷酸
分布
五碳糖
含氮碱基
无机酸
DNA
RNA
注意:遗传信息: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
课堂小结:
三、核酸的化学组成:
四、DNA和RNA的比较
同:①都含有磷酸 ②都含碱基A、G、C
异:①五碳糖不同 ②碱基不同 ③基本单位不同 ④单、双链不同 ⑤分布不同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