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卷 (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卷 (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6: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试卷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有的同学 bié chū xīn cái( ),想 jì gāo yì chóu( ),不仅用 bīng gùn( )棒做成武器,还用 xiàng pí( )雕刻了脑袋,使竹节人看起来就像个 wēi fēng lǐn lǐn( )的武士。
二、单选题(16分)
1.“濡”的意思很有可能是( )。
A.沾湿,润泽 B.口渴 C.需要 D.大海
2.下列词语中表示时间易逝的一组是( )。
A.天时地利 风调雨顺 B.翻箱倒柜 日月如梭
C.一心一意 千门万户 D.白驹过隙 光阴似箭
3.把下面四句话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存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积累的经验能够被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4.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国是一个历史 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 读书、热爱学习的传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多读几本书,沉心静气;那样,这个社会就会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笔墨书香。
A.悠久 崇尚 喧嚣 B.永久 崇尚 喧闹
C.悠久 崇敬 喧闹 D.久远 崇敬 喧嚣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 里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的双眼前过去。
2.《那个星期天》一文按照 顺序写了“我”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我”出去玩的事。文中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开始“我” , 后来因为母亲的一拖再拖而 ,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 。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我一声不吭地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缩句)
2.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缩句)
3.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4.海洋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海洋是一座知识的宝库。(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
5.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照样子仿写一句)
五、课内阅读(7分)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画“ ”的语句写出了“我”盼着 。作者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我”焦急又执着的心理状态。
2.画“ ”的语句描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是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 。这是把情感融入 描写之中,表达真实而自然。
3.请试着运用片段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快乐的杉树林
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春回大地,杉树林长出嫩绿的幼芽。没几天,绿芽就渐渐地长成草绿色的叶子,最后越长越大,就成了一根根针似的叶子。倘若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叶尖,就会觉得像被针刺了一样,生疼生疼的。我和小伙伴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就用一根草绳系在两棵树的枝干上荡秋千。因为顽皮,我们常受大人的责骂,但我们毫不在意,还是自顾自地荡秋千玩。大人们见多了也就不管了,有时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这时,我们的劲头更大了。当然我们也吃过苦头。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有时会把草绳磨断。于是,我们不是摔个仰面朝天,就是来个“小狗吃屎”,摔一下,屁股就会疼上两三天,但过后还是照样荡秋千,毫不在乎。
天渐渐热了,酷暑难当的盛夏来临了。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热,拼命地叫着。这时,杉树林可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这里是我们的天下!我们不约而同地带着椅子、板凳到杉树林里避暑。别看树多,小虫子可是少得很。杉树林里凉快极了,我们做完了暑假作业,有的下棋,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生机。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绿色变成了半黄半绿的颜色;过不了多久,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增添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映出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的路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啸而来,吹起地上的落叶,吹动了树枝上还悬挂着的残叶。有时天空还飞舞着雪花,被杉树叶铺盖着的地面上,褐色的树干上,远处近处的屋顶上,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和往常一样来到杉树林,高兴地玩了起来,有的堆雪人,有的掷雪球,空中回荡着喊叫声、打闹声……
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快乐。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
(2)白粉装饰的,白玉砌成的,形容白而美。( )
2.第2—5自然段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每个季节的景色描写又有所侧重,重点抓住了杉树林春天的 、秋天的 、冬天的 来写。(填描写颜色的词)
3.短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火红火红的叶子比作 ,把落满红叶的地面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
4.作者表达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除了融情于景,还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情感,如春天在杉树林里 ;夏天在杉树林里做作业、 、 ;秋天在红叶铺的路上 ;冬天在粉妆玉砌的世界中 、 ,真是不亦乐乎。
5.这篇短文在结构上运用了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的写法。
6.全文紧紧扣住“ ”一词,从杉树林的 变化和“我们”在林间 的情景展开描写和叙述,充满了快乐和童趣。全文文笔流畅,饱含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以及对童年快乐生活的 之情。
七、习作(30分)
跑步比赛夺冠,让人喜悦;考试失利,令人沮丧;心爱之物丢失,叫人伤心·……生活中不同的事情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 哪件事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 回忆一下当时的心情,写一篇习作吧。要求: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表达要真实自然,注意写出情感的变化,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答案】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冰棍;橡皮;威风凛凛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掌握。A项,天时地利: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亦可喻指天下安宁;指寺庙山门两旁所塑的四天王。B项,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C项,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地只做一件事。 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D项,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光阴似箭: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答案选D。
3.【答案】B
4.【答案】A

1.轻轻悄悄 茫茫然 水盆 吃饭 饭碗 凝然
2.时间 既兴奋又满怀期待 焦急万分 失望、委屈

1.我看着衣服和泡沫。
2.影儿闪过了。
3.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了保障。
4.海洋既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又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5.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荧屏前过去;看书的时候,日子从文字里过去。四

【答案】1.母亲快点儿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动作;心理
2.沮丧;景物
3.示例: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身上,带给我温暖的感觉。我一蹦一跳地走在小路上。今天,我的一篇习作在报纸上发表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我表示祝贺。路旁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

【答案】1.①不约而同;②粉妆玉砌
2.时间;绿;红;白
3.比喻;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红色的地毯;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情趣
4.荡秋千;下棋;做游戏;来回走动;堆雪人;掷雪球
5.B
6.快乐;景色;活动;留恋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先把文中重要的词语一一标出来,然后联系上下文弄明白每个词语的意思,最后对应词语意思去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进行填空即可。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解答这类题目时,先回想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再结合本题中句子的特点,作出相应的判断。本题中,仔细品析句子,会发现有喻词“好似”“像”,作者把火红火红的叶子比作“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把落满红叶的地面比作“红色的地毯”,有本体、喻体,因此可判断出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语言效果和写景效果两方面来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