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教案《秦的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教案《秦的统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09 08: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教案《秦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秦统一六国及其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
3.秦朝的民族关系,与匈奴族、越族;长城的修筑;灵渠的开凿;岭南三郡;秦朝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从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以及战争胜败的原因。
(三)态度、价值观方面
1.秦灭六国是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要点
重点: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一起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顾上节课的内容。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只有七个,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那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他们地理位置是怎样分布的?
(生答)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师: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没能力与秦国抗衡的,所以统一六国的重任就交到了秦国的手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统一的历史。
第1课  秦的统一(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板书)
(讲述)师:嬴政,13岁(前24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即位,22岁亲理政务。他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破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的准备。秦是于公元前230——前221年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公元前230年,首先灭掉了离他最近的也是六国中最弱的韩国;公元前228年,秦灭掉了赵国;公元前225年,灭掉了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掉了楚国;公元前222年,灭掉了燕国(燕王喜在辽东被俘虏);公元前221年秦最后灭掉了齐国。由此可以看出,秦采取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攻势。
而且,在这咱们还可以用一个谐音记忆法来帮助我们记住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亡,楚咽气(燕齐))
请同学们看书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前221年 秦朝 咸阳(板书)
师:那么秦为何能消灭其他六国完成统一呢?  
生:答略
 师:(总结)经过商鞅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法,战国末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赢政雄才大略、具有超人胆气魄、善于用人;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能力与秦国抗衡;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师:请同学们分析,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启发议论)
教师归纳:“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过渡——师:统一后 的秦继续开疆拓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朝的江山就这样打下来了,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生答)
师:秦灭六国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巩固统一局面。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
[板书] 1、政治上——建立专制集权制度
师:夏商周三代的国君称什么?
(生答:王)
师:秦统一后,嬴政以为“王”的称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不足显其尊贵,于是令大臣“议帝号”。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是古代君王不能够相比的,应当用最尊贵的名号。嬴政认为:“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称皇帝,皇帝自称为“朕”,发布的命令叫做“制”和“诏”,他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万世。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事,负责内外防卫,统领一套武官班子,在这里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秦始皇非常注重军权的集中,调到超过50人的军队都要虎符;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郡设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县有县令,所有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郡县制的实行,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在这里我们了解秦朝设的36郡,我们广东省在当时是属于什么郡 我们看一下地图找一下,象郡,南海郡和桂林郡。
在郡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理的行政制度。
它对于促进全国大统一,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地主阶级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制度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这种上层建筑对于巩固经济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
过渡——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衡各不相同,相当混乱,这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统一的巩固。
[板书] 2、文化上——统一文字[板书]
3、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修缮长城,北与匈奴,南征百越
师:秦为何要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何作用?
  生:统一货币、度量衡是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统一文字是为了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
  师:秦统一前,各地的货币都不一样,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赵国的商人去齐国做生意需准备齐币,而如又去楚国需带上楚钱,这样做生意方不方便呀?
生:不方便。
师:因此秦统一后,规定废除各国旧币,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此钱中间只所以做成方孔,是因为当时人民想把钱做得精致一些,需要把钱的边缘磨圆滑,磨时需要穿一根棍上,如果中间是圆孔,则不易固定,该成方孔,再穿在一根方棱的棍上就很容易固定。又因为这种钱标准重量为半两,所以称为“秦半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这个圆形方孔钱也因其形制合理、便于使用,所以后世也都纷纷效仿,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师:看一下《秦统一文字》,秦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前,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如果原来赵国的地方官员写奏章用赵国的文字,齐国的地方官员写齐国的文字,同学们这样行不行呢?
  生:不行。
师:秦始皇命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整理,“罢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与秦文合者”,把原来的大篆简化为小篆。李斯等人还编写了三部字书,既是儿童普及识字教育的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标准文字的范本。后来又简化字体,采用狱吏程邈把小篆圆转笔画变成方折的字体,便于书写,这就是“隶书”。秦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隶书的发明还有一段小故事,隶书的发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是秦朝的一位县吏,叫程邈,因罪入狱,他在狱中专心钻研,创造出一种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知道以后,很赞赏这种简化的字体,又因为当时程邈的官称为“隶人”,所以命名为隶书。程邈也因此被免罪并升了官。
隶书将小篆圆滑的线条改为直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略了许多笔画,便于书写。可以说隶书的出现,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汉文字由难写难认的古体转为易写易认的今体。此外,我们现在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如果不规定在正式的场合说普通话,那会闹出很大的笑话,我们就简单的以“我们是中国人”为例,请同学们分别用普通话、广东话、我们雷州话来说一下。
(学生活动略)
(讲述)师:在这里老师解释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是度量衡,度是指丈量长度的工具,量是指量容量的容器,衡是指称重量的器具。长度的丈量单位尺、寸,容积的单位升、斗,重量的单位两、斤(我们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而当时秦朝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也就是“半斤八两”,可见半斤在秦朝的确等于八两)等都是由秦朝时统一制定,奠定了基础延续下来的。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秦统一之后的标准器:商鞅方升就是一种量器,秦权就相当于现今的秤砣。
  师:因此,不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不行的,秦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秦的统治。在思想上秦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生:焚书坑儒。
  师:“焚书坑儒”是焚烧的是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卦、种树之类的书籍。同学们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是好的,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最后我们来学习秦在军事上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什么?
  生: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师:秦为何要修筑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生:答略
  师:秦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长城,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南方秦开挖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强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师:秦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使统一的封建国家得到巩固。此时,秦的疆域也空前辽阔,请同学们看图,用学过的地理方位知识说出秦的疆域示意图。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明确秦朝不等于中国,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等于今天的中国,那只是中国过去的历史。
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师:这样,我们就学习了秦朝实现统一、巩固统一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秦的统一结束了我国春秋战国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安定了祖国的边疆,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所以说,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师]:秦统一六国在哪一年?谁统一了六国?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讲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六国,意义: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小字中表现出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政治上,建立专制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修缮长城,北击匈奴,南征南越。
巩固练习
1.思考题: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下列水利工程在统一后的秦疆域内的有( )
  ①都江堰 ②郑国渠 ③灵渠 ④鸿沟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秦长城西起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用来抵御__________。这就是举世文明的__________。
  2.公元前__________年,秦王__________灭六国,统一全国。
课后作业
思考题:就所学史实,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