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7:1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恐龙演化成鸟类的科学假说。以下是简要分析:
首先,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动物联系起来,展现了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的过程。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叙述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对恐龙和鸟类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次,课文详细介绍了恐龙演化的过程。从两亿三千万年前地球上出现第一种恐龙开始,描述了猎食性恐龙逐渐变小、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等变化,以及它们体表长出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并最终具备飞行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科学性和趣味性,既揭示了恐龙演化的奥秘,也展示了科学发现的魅力。
此外,课文还通过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一重大发现,为学生提供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直接证据。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科学家的假说是有依据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真实性。
最后,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表达特点鲜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采用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同时,课文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生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综上所述,《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具有科普性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古生物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方案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基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和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利用比较、观察等方法,教会学生识字和写字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的兴趣。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不断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复杂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新词、恐龙演化过程示意图等。
生字卡片,用于识字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发学生讨论:恐龙和鸟类有什么关系?
2. 引出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并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主认读。
2. 教师重点讲解生字“钝”、“凌”、“鸽”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并示范书写。
3. 学生跟读、跟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互帮互助。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
4.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深入探究,理解过程
1. 教师出示恐龙演化过程示意图,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演化过程。
2. 学生观察示意图,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演化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对演化过程的理解,提出疑问。
4. 教师解答疑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演化过程的理解。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和演化过程的重要性。
2.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恐龙或鸟类的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并分享。
3.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更多关于恐龙和鸟类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生字新词:钝、凌、鸽……
演化过程:恐龙 → 演化 → 鸟类
(示意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和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我也注意到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
通过逐段学习,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逐段朗读、讨论和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恐龙演化成鸟类这一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的魅力和科学家们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复杂过程和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段落、恐龙演化过程示意图、相关视频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记录学生讨论和归纳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
2. 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将逐段深入学习和分析理解课文,进一步探索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奥秘。”
二、逐段学习,深入理解
1. 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提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一段介绍了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感受科学发现的魅力。
2. 学习第二段(第2自然段)
教师出示恐龙演化过程示意图,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恐龙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鸟类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完整演化过程。
3. 学习第三段(第3、4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三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段详细描述了猎食性恐龙在演化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准确的描述来展现这一演化过程。
4. 学习第四段(第5自然段)
教师出示我国科学家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图片,提问:“这一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这一发现为恐龙演化成鸟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了科学家的假说是有依据的。”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严谨性和真实性,激发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三、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问:“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恐龙演化成鸟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3. 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恐龙或鸟类的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3.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关于恐龙和鸟类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演化过程:恐龙 → 演化 → 鸟类
(示意图)
主要内容: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
科学家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演化提供直接证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逐段深入学习和分析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初步学习了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汇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我也注意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