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赤 壁 赋
苏 轼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公元1080年(神宗元丰二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公元1094年,又被远贬惠州、儋dān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若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
《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 黄(庭坚) 米(芾fú) 蔡(襄)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赋”,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刘勰)。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抒写情志。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取《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壬戌之秋 举酒属客
窈窕 斗牛之间
冯虚御风 桂棹
溯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 嫠妇
愀然 舳舻
旌旗 酾酒
横槊赋诗 蜉蝣
杯盘狼籍 枕藉
匏樽 挟飞仙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yǎo tiǎo
rén xū
píng
zhào
lí
qiǎo
zhú lú
shī
shuò
jí
jiè
fú yóu
páo zūn
xié
zhǔ
dǒu
sù
hè
niǎo
jīng
zàng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我举起酒杯,劝客人共饮,吟诵着明月的诗篇,歌唱着窈窕的诗句。
既望:农历十六日。既,过了。
泛:飘浮。 兴:起。 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游 (状语后置)属(zhǔ):通“嘱”,劝酒。
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二十四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时辰 所指时间
子时 夜半 23-1 鼠
丑时 鸡鸣 1-3 牛
寅时 昧旦 3-5 虎
卯时 日出 5-7 兔
辰时 食时 7-9 龙
巳时 隅时 9-11 蛇
午时 日中 11-13 马
未时 日昳 13-15 羊
申时 晡时 15-17 猴
酉时 日入 17-19 鸡
戌时 黄昏 19-21 狗
亥时 人定 21-23 猪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少焉:不一会儿。 横:笼 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任凭。 一苇:一片苇叶,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冯虚:凌空。 御:驾。 止:栖息、居住
遗世:离开人世。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一、写夜游赤壁
游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
白露
水光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景
事
情
——乐
赏析课文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于是,我们喝着酒,感觉快乐极了,边敲着船舷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我的内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眺望那个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空明:月光下江水明澈。 予怀:我的心。 溯 (sù):逆流而上。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余音婉转悠扬,像一缕不断的细丝。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倚:循、依。 袅袅(niǎo):指洞箫声婉转悠扬。 和(hè):伴奏。 幽壑(hè):深谷,这里指深渊。嫠(lí)妇:寡妇。 潜蛟:潜伏的蛟龙。
舞、泣:使…起舞,使…哭泣。 (使动用法)
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乐
歌
箫声
怨 慕
泣 诉
——由乐转悲
第1段写了“乐”情之后,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
诗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朝廷分忧,然而现在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浩渺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并借客人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
赏析课文第三段
我不禁感到凄怆,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使…端正。
危:使…端正。
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使动用法)(形用动)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缪(liáo):通“缭”,环绕,盘绕。
西、东: 朝,往,向(西、东),(名作状)
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 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曹孟德之困于周郎: “于”介词,“被” 曹孟德之于周郎 困(被动句,状语后置)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判断句)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当。 破:占领。 下:攻下。东(名作动) 舳(zhú)舻(lú):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酾(shī)酒:斟酒。槊(shuò):像长矛的兵器。固:本。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安在: “在安” (宾语前置)
当曹操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长江而东下的时候,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酌酒,横握长矛赋诗,本是一代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
渔樵:打鱼砍柴,(名作动); 渚:水中小块陆地。
侣、友: “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名作动 意动用法)
一叶:形容船小
匏(páo) 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蜉(fú)蝣(yóu):昆虫名,夏秋之交生在水边,朝生
暮死。比喻人生短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须臾:片刻。 挟:偕同,带。
乎:用在句中表停顿。 骤得:迅速实现
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悲凉的秋风。
哀叹我们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流水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遨游太空,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我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很快实现,(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时,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会“哀”呢?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的思路因“月”而开,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是在怀古。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而今安在哉?”他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飞仙”,可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是在伤今。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三、写因悲生议
曹操
诗句:月明、乌鹊
写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叙事: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
议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感慨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悲
(主客问答)
(怀古)
(伤今)
赏析课文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逝者:逝,往。流去的水。
斯:这,指水。
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
卒:最终,到底。 消长:消减和增长。
我说:“客人你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盖:句首副词 将:表示假设。 曾:简直,竟然, 连……都。 一瞬:一眨眼。 则:那么 何羡: “羡何”, (宾语前置)
假若从它的变化的方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变化;如果从不变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不消失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至于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用。
且夫 :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头。 苟 : 假如。 虽:即使。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造物者:大自然。
适:引申为享用。
只有江上的秋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享用它们。”
—喜
变:逝者、盈虚
不变:未尝、卒莫
水与月
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何羡乎?
且夫
吾与子之所共适
旷达乐观的态度
四、写苏子说理
清风、明月
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辩驳?
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而悲伤。
二、是要知足常乐,非我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 ,如清风明月, 则尽情享用。
赏析课文第五段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光,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天亮了)。
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纵横凌乱,也写作狼藉。 枕藉(jiè):互相枕着睡觉。
既白:已经发白,即天亮。
五、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
但作者的这种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
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夜游之行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乐
客
苏子
乐极生悲 , 释悲生议
借景议理,解客之悲
喜
美景
苦情
哲理
总结全文:构思和表达艺术
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
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
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
2、体现了“以文为赋”的特点。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知识归纳
1.通 假 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5. 文言句式
6.成语积累
4.一词多义
(1)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
(3)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向西;向东)
②舞幽壑之潜蛟 (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④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军)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泣孤舟之嫠妇 (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
⑦正襟危坐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⑧下江陵 (名作动,攻占)
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动,捕鱼砍柴)
⑩渺沧海之一粟 (形作动,渺小得像)
⑾歌窈窕之章 (名作动,朗诵)
⑿哀吾生之须臾 (为动用法,为……哀叹)
⒀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作动,显出白色)
扣舷而歌之 (动词,唱)
歌曰 (名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 (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眺望,远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攻占,打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位名词,下面)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如泣如诉 (动词,像)
歌
望
下
如
哀吾生之须臾(“之”: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之”:助词,的)
耳得之而为声(“之”代词,它)
月出于东山之上(“之”结构助词,不译)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词,被)
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之
于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形容词尾,…… 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 (代词,这样)
3、不以为然。 (动词,对)
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连词,但是,然而)
然
固
1、固一世之雄也 (副词,本来)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使动,使……稳固)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形容词,顽固)
(1)倒置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托遗响于悲风。 (状语后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3) 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2)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1)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2)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3)不绝如缕:像细丝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
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
(4)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
严谨的样子。
(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6)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用以形容宴饮已
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7)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
(8)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阳,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
(9)舳舻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