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回望共和之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 概念
北洋军阀是用近代军事武器装备的,并按近代军事制度组建起来的军事集团。其创立者和最高首领是袁世凯,主要头目有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等。
北洋军阀系统从兴到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孕育形成期:从甲午战后袁世凯小站练兵到武昌起义前夕北洋六镇成立与扩充;
二、发展壮大期:从武昌起义后到1916年袁氏死去,是其势力发展至执掌全国权柄时期;
三、混乱衰落期:从袁氏死后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期间分裂割据、互相混战,最后走向衰亡。
——摘编自王新生等主编:《中国军阀史辞典》
(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
1912.03
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11
解散国民党
1914.12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4.05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5.05
签订
“中日民四条约”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10
改君主立宪政体,称帝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
【概念解析】“二十一条”与“中日民四条约”
“二十一条”分为五号,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等。
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
◎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1)前期准备
1.袁世凯复辟帝制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
(2)正式称帝:
材料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袁世凯率百官祭孔(1914.09)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来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1.袁世凯复辟帝制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
2.护国战争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知识链接】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宋教仁案”的发生,对于国民党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孙中山也抛弃对袁世凯的幻想,力主武力讨袁。然而,即便在国民党内部,妥协的声浪也占据主流。袁世凯此时也在加速内部部署,他相继与英、法等五国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以扩充军备;又免去了反对贷款的李烈钧等人的职务。在袁世凯步步紧逼下,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总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并通电讨袁。随后,江苏、安徽等地纷纷宣布独立。但这次革命前后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除在江西、南京等地进行了短时间的抵抗外,其他地方大多是因国民党内部自行瓦解而崩溃的。孙中山、黄兴等被通缉,被迫流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2.护国战争
(2)进程:
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②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③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护国战争形势图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探究:
根据下述材料,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三:在护国战争兴起地区的人民,或积极投军,走上护国战争前线;或筹饷担粮支援前线;或自发武装,配合作战。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人民则抗捐抗税,反对清丈地亩,形成一次次的民变。 ——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1.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2.孙中山等革命派的努力,梁启超等立宪派的斗争;
3.缺乏群众基础以及北洋军阀内部矛盾。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1)概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2)结果:
材料一 各军阀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史料研读】阅读材料,说明军阀割据形成后具有怎样的特点?
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材料二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美日矛盾的激化
黎元洪
段祺瑞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3.张勋复辟
1917年6月,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张勋复辟最终失败(12天)。
◎张勋 ◎“辫子军”与北京警察在街头 ◎溥仪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4.护法运动
(1)原因:
(2)开始:
(3)结果:
◎护法运动形势图
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5.参加一战
(1)目的:
(2)概况: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共和下的大乱局
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1.梳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发展
状况
阶段
19C60、70S
甲午战后
1895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1912
1919
国民党
统治前期
1927
1937
国民党
统治后期
1949
1956
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消亡
短暂发展
新的春天
萧条
“缓”
“速”
(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也包括外国在中国的资本。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
二、共和下的新气象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材料三: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 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1/3 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出口。 ——《中国近代史教程》
2.原因
⑶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中国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⑵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⑷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二、共和下的新气象
纺织业
面粉业
⑵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⑴新建厂矿数和资本投资额大大增多
3.表现
二、共和下的新气象
周学熙
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1873—1938)
荣德生
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⑶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实业家。
二、共和下的新气象
3.表现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①发展快、但短暂;
②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主要集中在沿海;
④自然经济仍占优势。
4.特点:
二、共和下的新气象
5.社会领域
改用阳历;剪辫、易服、废缠足;称呼变化;婚礼变化。
结合图片思考,当时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共和下的新气象
鲁迅:“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思考:为什么真共和难以实现?如何实现真共和?
三、共和制的再审视
⑴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⑵政治: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民主共和空有其表。
1.原因
⑶思想: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需要对人民进行思想启蒙。
材料一
材料二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四、共和路的再探索
2.兴起
1915 上海
兴起
四、共和路的再探索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四、共和路的再探索
3.内容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四、共和路的再探索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非谓孔教一无可取,惟以其根本的伦理道德,适与欧化背道而驰,势难并行不悖……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陈独秀答读者信
1917年2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鲁迅发表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评价
⑴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涌现,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积极性:
有一天我去取北大《日刊》,哪知早已被同学们一抢而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这些女同学的姓名,大家要先睹为快。
——顾颉刚《悼蔡元培先生》
⑵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运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四、共和路的再探索
⑴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涌现,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⑵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运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⑶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新青年)》。我非常钦佩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毛泽东
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命,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4.评价
积极性:
四、共和路的再探索
4.评价
局限性: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钱玄同、刘半农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陈独秀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
⑴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有片面性。
⑵局限于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工农。
四、共和路的再探索
材料一 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大讨论:如何评价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二 由“家国”转为“民国”……但较之清朝统治已是历史的进步。
——包训国《客观认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三 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 ——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积极: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中国产业工人急剧增加;
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参加一战、收回部分权益;
消极:
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
出卖国家利益;
政治斗争激烈,专制腐朽黑暗。
大讨论:如何评价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共和不能,不共和亦不可” ——丁佛言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
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
共和之路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