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6: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诗歌星空中最灿烂的银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
  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读标题
看作者
知背景
析意象
感意境
抓情语
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诗仙:指李白。其诗飘逸如仙。
诗圣:指杜甫。其诗为“诗史”。
诗佛:指王维。因其修禅,其诗画亦大有禅味。
诗魔:指白居易。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
诗鬼:指李贺,短命的天才诗人,其诗以奇诡见长。
诗囚:孟郊、贾岛,都以苦吟著名,所以后人把他们
二人并称,历来有“郊寒岛瘦”之说。
诗豪:指刘禹锡。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
诗人别称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望岳》
《兵车行》、《丽人行》
《月夜》、《春望》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诗圣”。
  代表作:《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这首诗写了什么 又是怎么写的
  诗人登高远眺,从不同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秋景图。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析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
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
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展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沉郁
雄浑
感意境


有人说此联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
万里之外
悲凉之秋
长久的,不断的
漂泊,流浪
岁月不饶人
多病之躯
独自一人
登高
颈联
抓情语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迟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方法总结
意象分析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移情入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