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6: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
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
袁隆平
袁隆平,江西省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后,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进行水稻育种研究。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这篇通讯选自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突出了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王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袁隆平任主任。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首次公开测试,亩产1046.3公斤。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本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概括典型事例一般方法。
袁隆平1961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
表现袁隆平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
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他不盲从权威,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显示了袁隆平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不迷信权威。
1964年7月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展示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
表现了袁隆平是一位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精神的科学家。
1、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2、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3、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4、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
2010年4月28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在此隆重发布。唯一的“首富榜”被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摘得。
主办方给他的评奖词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评估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心灵富豪。
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
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它津贴、顾问讲学费、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花了。”
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追求。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袁隆平就是“中国的脊梁”。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在自己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近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手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
报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2020年,全球预计将至少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过1.3亿。
分析指出,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25个面临风险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同时包括亚洲的阿富汗和孟加拉国,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部分国家。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参与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中国的杂交水稻已走进了马达加斯加、越南等几十个国家,国外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将杂交水稻列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首选技术。
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13277亿斤,达到6.6385亿吨,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如此,中国粮食单产水平亦有所提高,2019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381公斤/亩,比2018年增加了6.6公斤/亩。按照中国人口14亿人计算,中国人均粮食达948斤,一天超过两斤。
初步统计,201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41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
中国粮食进口比例图
在还有许多人饿肚子、吃不饱的情况下,解决粮食浪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紧迫性尤为凸显。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如果将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全部计算在内,那么食物浪费每年的成本高达2.5万亿美元。
就我国而言,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尽管口粮能确保自给,但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