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了《声声慢》这首词。
写作背景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
读了此词,你觉得词中弥漫的是什么情感?(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愁——“词眼”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直接入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七组叠词,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环境冷清 心境清冷
沉痛凄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叠字
解读意象
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
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这些意象分别有何
特殊意义?
凄清悲凉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孤寂愁苦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三杯两盏淡酒
酒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忧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陶宗亮《秋暮遣怀》
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相思、离愁
思念之情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作者经历:
情愁--独居之悲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愁
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愁”之内涵
一代词人有旧居,
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
传诵千古是著书。
郭沫若评价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