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4 17:1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类比法感受大气压强:液体由于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以在液体的内部有压强,而且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样我们所生活的大气层的空气也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所以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有相同之处。
(2)大气压强实例:很多的实验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小皮碗的实验、覆杯实验、广口瓶吞蛋、铁皮箱实验等等。
(3)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实验。
(4)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第一个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2)计算大气压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__________mm。依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计算其大小为:p=ρ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
(3)标准大气压:为了便于对比,人们通常把_________mmHg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用atm来表示。1 atm=1.013×105 Pa,即等于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单位多出了两个,一个是mmHg,另一个是cmHg,1 mmHg约等于133 Pa)
(4)托里拆利实验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将玻璃倾斜,注意到,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有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也有变化。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__________是不变化的。
三、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在海平面处的压强最大是760 mmHg。这是因为越往高处空气柱越短,而且越往高处空气密度越小,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越往高处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小,当然也就是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四、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__________,气压增大时___________。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天问一号”在火星上留下足迹 D.高原上水的沸点低
2.如图所示,擦窗机器人凭借其底部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下列有关擦窗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吸在竖直玻璃上是因为吸盘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擦玻璃过程中,它相对于玻璃是静止的
C.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D.沿水平方向匀速擦玻璃时,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在物理创新实验活动中,小聪用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红色的水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所示。小聪用托盘将该气压计从一楼端上十八楼后,玻璃管中的液面(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实验小组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在同一地点做托里拆利实验,液体密度分别为p1和p2,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内上方都是真空,两管内液柱高度h1、h2之比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密度ρ1、ρ2之比为
B.玻璃管内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C.玻璃管内液体的重力之比为
D.所测大气压的值之比为
5.下列现象或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的是(  )
A.锅炉的水位计 B.吸盘
C.吸管吸饮料 D.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6.小金用高压锅煮粥,关火后静置至可以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惊奇地发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对于这一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锅是利用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低的原理工作的
B.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降低,锅内温度高于100℃的粥重新沸腾
C.若把这只高压锅带到低气压的山上去煮粥,锅内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比山脚高
D.保证安全情况下,适当减少限压阀的质量可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
7.将装有部分水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水的水槽里,静止时液面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和水槽组成一个连通器
B.A处受到水的压强大于B处
C.试管中水面的上方是真空
D.将此装置移到高楼上,试管与水槽中液面高度差会减小
8.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他们测得三根玻璃管内水银柱长度分别是75厘米,74厘米,76厘米,已知在他们实验中有一根管内混入了空气,另有一根管子没有竖直,则当时的大气压可以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为(  )
A.74厘米 B.75厘米
C.76厘米 D.以上都不对
9.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10.对如图中的电热水壶涉及的物理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壶嘴设计得比壶身略高,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B.胶木把手做得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
C.壶嘴上开有小孔,主要是为了排除水蒸气
D.加热管安装水壶下方,应用了密度知识
二、填空题
1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 ,意大利科学家 第一个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等于 Pa,他相当于 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2.如图所示,在密闭性很好的玻璃瓶里装一些水,取一段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把此装置从某山上的A位置带到B位置的过程中,发现玻璃管中液面下降了,由此可判断,B位置的大气压相比A位置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用力握紧玻璃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瓶子与手之间的 从而防止玻璃瓶掉落。
13.如图所示是顾佳瑞同学刚从冰箱里取出的一杯塑料包装饮料,若饮料杯上标有“420mL”的字样,则装有的饮料的质量是 kg(饮料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若杯内饮料的高度是12cm,则饮料对杯底的压强是 Pa,她用吸管喝掉一部分饮料后,发现塑料包装杯变瘪了,这是由于 的作用。
14.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运载火箭在大气层内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大气压强逐渐变 ,运载火箭整体的惯性逐渐变 。
15.如图甲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拔更高的乙地,发现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乙),瓶内气体在甲地的密度为ρ甲,在乙地的密度为ρ乙.根据公式ρ= ,得ρ甲 ρ乙(选填“>”、“=”、“<").
三、作图题
16.在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中,若注射器内空气未完全排尽请作出活塞刚开始滑动时(作用点O)受到的大气压力F压和拉力F拉。

四、实验题
1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粗略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小平和小安用两个如图所示的塑料挂钩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字母)
(3)大气压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测得量表示)
(4)如果测出的大气压仅为0.8×105Pa,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
1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o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oC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表中空缺处的数据应为 oC;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oC,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此时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标准大气压;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沸腾的水加热1min,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
五、计算题
19.高压锅的锅盖通过几个牙齿似的锅齿与锅镶嵌旋紧,锅盖与锅之间有橡皮制的密封圈,不会漏气。锅盖中间有一排气孔,上面套着类似砝码的限压阀将排气孔堵住,当加热高压锅(锅内有水、食物),锅内气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会把限压阀顶起来,蒸气即可从排气孔排出锅外,这样就不会因为锅内压强过大而造成爆炸,以确保安全,如图所示。已知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43.2g,排气孔的面积为6mm2.。求:
(1)锅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多少,最大气压可达多少?
(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Pa,水的沸点就相应的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g取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计算时取1×105Pa)
20.“花笺茗碗香千载”,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壶(如图28所示)也蕴含物理知识.
当壶嘴中水面到壶身底面的距离为5cm时,求:茶壶底受水的压强p.(g取10N/kg)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A
6.B
7.D
8.B
9.D
10.C
11. 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利 1.013×105 76
12. 升高 摩擦力
13. 0.42 1.2×103 大气压强
14. 小 小
15. >
16.
17.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拉力F 吸盘直径D 吸盘中的空气没有完全被挤出
18. 自下而上 96 98 不等于 不变 吸热
19.(1)7.2×104Pa, 1.72×105Pa;(2)120℃
20.50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