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9 21:01:46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周 敦 颐
诗词欣赏
配乐朗诵
思考讨论
总结要点
背景资料
图片欣赏
作业布置
周 敦 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 、生词学习
颐( ) 濯( )
亵( ) 蕃( )
蔓( ) 鲜有闻( )噫( ) 淤( )
涟( )

zhuó
xiè
fán
màn
xiǎn


lián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高洁质朴
正直,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清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们讨论。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品格高洁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之…同予者何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
质朴正直志洁行廉
正衬
反衬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思考: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饮酒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以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周敦颐在数百年习染成风的势力中,却能独步于尘俗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
资料
小结 :
1 本文采用 的写作手法。
2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这里做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托物言志(象征)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返回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诗经》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业:
1 背诵课文。
2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