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 第三章 第二节 ——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0 1
0 2
0 3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视频播放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动画演示
1.这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有什么特点?
2.这类突发环境事件是否会影响国家安全?
情境导入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
思考:
1.这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有什么特点?是否会影响国家安全?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该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 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 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0 1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海洋污染
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废弃物)泄漏
1、概念: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地震引起的第一波海啸浪潮抵达福岛第一核电厂,海啸冲破了福岛第一核电厂的防御设施,第一核电厂丧失所有交、直流电,由于丧失了把堆芯热量排到最终热阱的手段,福岛第一核电厂123号机组在堆芯余热的作用下迅速升温,锆金属包壳在高温下与水作用产生了大量氢气,随后引发了一系列爆炸。
②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
①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瞬时性
③危害具有严重性和广泛性
结合上面案例,试从发生的时间、成因和形式、危害程度上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突发环境事件特点
1.威胁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福岛县在核事故后以县内所有儿童约38万人为对象实施了甲状腺检查。截至2018年2月,已诊断159人患癌,34人疑似患癌。2018年3月,东京电力公司因福岛核事故支付的赔偿总额,已达7682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19.95亿元)。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社会经济的直接损害)
2.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周边的士壤和水质,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长期的影响。同时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包括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破坏,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自然环境直接损害)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3.影响社会稳定
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2日上午,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2022年10月,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当地时间13日召开集会,会上强调,全渔联坚决反对核污染水排入海中,该团体人士表示,排污入海将给渔业从业者造成打击,对整个渔业造成不良影响,要求日本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应对。
(社会经济次生危机)
反对日本核废料排放入海
02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 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自然因素)
1.污染物跨国传输
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
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80%的鱼类死亡。
图为蒂萨河中因氰化物污染而死亡的鱼
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
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人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
2.废弃物跨国转移
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2009年7月22日,巴西环境部门从英国进口的、标记为塑料袋的41个集装箱中检查出1400吨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其中包括电池、衣物、尿布、针管、血袋等。3名英国人因非法贩运此批垃圾而被捕,此批垃圾于2009年8月被退回英国。
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2006年8月19日,荷兰托克公司的货船将530余吨毒污泥倾倒在科特迪瓦阿比让,造成十几人死亡,10万余人因头痛、皮肤和肺重度灼伤等症状就医。该事件引发民众示威与骚乱,科特迪瓦政府内阁宣布解散。图为倾倒在科特迪瓦阿比让的毒淤泥。
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人其他国家。
3.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 :
1996年3月,英国出口的牛肉检出疯牛病病毒,英国有8人因该病毒导致脑褒竭而死亡。事件引发进口英国牛肉或牛骨粉的欧盟各国及其他30多个国家的恐慌,各国相继宣布禁止进口英国牛肉。英国肉牛被大量宰杀,牛肉销量下降70%。
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污染物跨国传输
废弃物跨国转移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环境污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威胁到输入国或地区的环境安全
引发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影响双方国家安全
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赛尔的桑多斯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装有大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大量硫、磷、汞等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形成一条长达 70千米的微红色恐怖“飘带”,向下游流去。次日,化工厂用塑料管堵塞下水道,8天后由于塞子脱落导致数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二次污染。
1.该跨境污染事件中污染物是通过何种途径产生跨国污染的?
2.莱茵河沿线国家是如何处理该起污染事件的?
莱茵河河流径流。
沿河国家及时采取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加强对莱茵河的监测和预警。
案例分析
03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阅读教材P68—71,完成下列表格。
自主学习
环节 具体措施 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物 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的跨国污染
源头防范
事中风险控制
事后治理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
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
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
2017年7月,我国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分批分类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弃物进口种类和数量。
2017年年底,我国已将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弃物调整为禁止进口。这对我国加强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固体废弃物的跨境转移。
案例分析
①环境安全冲突: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甚至出现敌对行为或军事冲突。
②环境安全合作:指各国均严格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不以邻为壑,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对。
跨国污染问题应对方式
国家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有冲突与合作两种方式。
减少冲突、加强合作
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图3.15)。
活动探究
2.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
应对措施 作用
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
向俄方无偿提供 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
领导人表态
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
1.归纳中俄双方应对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动过程。
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俄方媒体关注,成立应急组织,可能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中方向俄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俄驻华大使关注→中国向俄提供仪器和物资→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渔→中方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团
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活动探究
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
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
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
减轻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环境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
污染物跨国转移
国家安全
应对措施
源头防范
事中风险控制
事后治理
主要特点
转移方式
课堂小结
2.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
②限制全河段鱼类产品流通
③发起媒体舆论批评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据此完成1~2题。
C
B
当堂检测
1.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泄漏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
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回答3~4题。
3.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4.关于海洋沙漠化产生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气候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C
D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