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和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它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与它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与它在历史上曾具有的浓重的政治、宗教色彩分不开。
“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
泰山封禅
登泰山记
姚鼐
《小石潭记》(柳宗元)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桃花源记》(陶渊明)
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记,一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和态度。
姚鼐(1732—1815),字 ,一字梦谷,室名 ,清代桐城人。所编 ,历来负有盛誉。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著有 。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师承方苞,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 。
关于桐城派,这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 ,刘大櫆和姚鼐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 ”。姚鼐是桐城派的 ,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
姬传
惜抱轩
《古文辞类纂》
《惜抱轩诗文集》
桐城派
方苞
桐城三祖
集大成者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表示辞官:
告老、解官、乞骸骨、
请老、乞身、移病
朗读课文
汶水
济水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江阴
课文第一段,作者概括介绍了( )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点出( )位置,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作者采用由( )到( )再到( )的写法。
泰山
日观峰
泰山
日观峰
面
线
点
划出作者的登山路线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划出作者的登山路线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此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告诉给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 “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
②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笔墨传神。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充满温柔飘逸美。
苍山负雪
日照城郭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稍:逐渐
极天:天边
采:同“彩”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待日出: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稍见:
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须臾: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
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突出了泰山日出时的色彩鲜明、气势雄伟。
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突出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点?
这段主要写山顶观日出,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拟人:
“白若樗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
“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
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作用:既增加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泰山的整体风貌和悠久历史。
碧霞元君
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传说其为东岳大帝之女,司职为使妇女多子,并保护儿童。
知识拓展
理清文章思路
交待泰山位置
记述登山经过
描绘日出美景
返记人文景观
补写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