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1.结合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史实,认识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结合3—6世纪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罗马对待内迁民族的政策,了解游牧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方历史走向的不同影响,认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家国情怀、时空观念)
【自主预习·悟新知】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迁徙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利用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
影响 (1)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公元① ,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后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2)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波斯帝国统治下,② 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3)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③ 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4)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④ 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⑤ 产生重大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 公元前2 世纪至公 元2世纪 亚洲 在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欧洲 ⑥ 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3—6 世纪 中国 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⑦ 。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欧洲 日耳曼人各支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⑧
7—8 世纪 (1)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 (2)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答案】 ①前14世纪 ②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③巴尔干地区
④种姓制度和佛教 ⑤东南亚 ⑥日耳曼人 ⑦民族大交融 ⑧西罗马帝国
【概念解读】
印欧人指的是说“印欧语”的人。18世纪的欧洲语言学家们发现,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罗曼语、凯尔特语、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吐火罗语、赫梯语诸语言的分支存在着某些共同点,因此,便取欧洲和印度两词,构成“印欧语”一名。印欧人在体型上属于欧罗巴人种,主要以畜牧业为生,因此经常迁徙。印欧人的迁徙从公元前20世纪持续到公元前7世纪,大致以南俄草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
【拓展延伸】
1.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流与渗透
(1)两大世界交流的方式:一是和平友好;二是暴力冲突。和平友好是主流交往方式。
(2)南方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输入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并带去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等。东西方各帝国还在边界地区建立治所或据点,这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同样,游牧民族的牲畜、皮革、毛类、乳肉制品、战马、战车、舞乐等也输入南方农耕世界,对推动农耕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起了积极作用。
2.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对西欧:民族大迁徙使西欧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与正在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一起,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这种文化成为日后西方文化的渊源。
(2)对中国:民族大迁徙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新发展。自汉代以来,经南北朝直至隋唐统一,所有内迁到中原的北方诸族,逐渐融入汉民族中。不仅为汉民族自身的发展融入新的血液,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贡献,进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新发展。
【教材问题】
思考点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影响早期区域文化的因素。
思路引领: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案提示:一方面,印欧人摧毁了旧的文明。例如,克里特文明和西亚的巴比伦遭到多次入侵,印度河流域被征服,等等。另一方面,印欧人的迁徙又促进了新的发展。例如,西亚崛起了新的帝国,希腊进入了迈锡尼文明和古典时代,印度进入以雅利安人为主要居民的新时期。
学思之窗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 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解题关键:把握文明交融与认同的规律和特点。
思路引领:第①小问结合材料内容“最初”概括回答;第②小问结合材料信息“不过……传诸后世”概括回答,强调落后的征服者被先进的被征服者征服的历史规律。
答案提示: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最初并未意识到农耕世界或者罗马文明的力量,希望用哥特风俗取代罗马制度,但后来发现,罗马的制度、法律以及文化有利于罗马巩固对哥特人的统治,因此他转而选择接受罗马的文化,以复兴罗马自居。这是落后的征服者被先进的被征服者征服的典型例证。
思考点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游牧世界对农耕文明的影响。
思路引领:可联系史实,从西方罗马帝国的灭亡及其影响、隋唐文化呈现的新特色等方面归纳。
答案提示:在亚欧民族大迁徙前,西方的罗马帝国虽然已经进入尾声,但仍是一个(后来分裂成两个)强大的帝国。日耳曼人迁徙建立了一系列蛮族国家,肢解了罗马帝国,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在中国,西晋王朝崩溃,东晋苟延于南方。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把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带到了中原,与中原文化结合,形成隋唐的新文化。因此,虽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暂时造成了农耕地区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的衰落,但农耕文明依靠自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最终同化了迁入的游牧民族。从本质上看,游牧世界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正扩大了农耕文明区。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结合相关史事,看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是如何相互学习的。
解题关键: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文明互鉴。
思路引领:结合相关史实,联系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埃及的扩张和罗马帝国的演变等归纳总结。
答案提示:中国历史上对北方游牧民族往往抱有偏见。不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农耕民族向游牧民族学习的重要例证。同时,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等在建立政权之前,无不学习汉文化,并且在统治中学习中原制度,任用汉人为辅臣,最终基本汉化,显示了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学习的一面。埃及人从入侵者那里学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并利用战车的机动性进行对外扩张;在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入主西罗马帝国后,接受基督教,并且以基督教主教为顾问和官员,也学习罗马法。最重要的是,这些入主农耕地区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后来基本转向农耕和定居生活,接受了被征服地区的制度和文化。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以后,带来了亲兵制度和村社,有助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
学习拓展 阅读相关论著,想一想: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移入地的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农耕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影响。
思路引领:联系史实,分析影响农耕民族迁徙的因素;联系中外史实,从文化输出、经济开发、重心转移等方面归纳。
答案提示:农耕民族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不过具体原因多种多样。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迁徙的原因是巴尔干土地不足;亚历山大以后的移民原因是马其顿人希望通过迁徙组建军队,控制更广大的东方,并利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充任官职;罗马共和国迁徙的部分原因是缓解罗马内部因土地占有不平等造成的矛盾,同时希望通过移民控制战略要地,输出罗马文化,方便进一步扩张;中国秦汉时期的民族迁徙实边是战略需要,后来中国北方的移民进入江南是因为西晋末年以及随后中原的战乱。对移入地文化的影响——希腊人、罗马人把他们的文化输出到地中海乃至世界各地;在中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合作探究·提素养】
任务1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互动探究】
材料 公元前18世纪,一些印欧游牧民开始离开草原,向各文明中心发起进攻,引发了沿途各民族的大迁徙。到公元前1500年,印欧种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平息下来,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但对于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爱奥尼亚人在公元前3千纪末进入匈牙利平原,到公元前2千纪初南下到达希腊地区。
公元前1650年前后,另一支印欧种人阿卡亚人也到达了希腊本土,并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3世纪后期,迈锡尼因战争而被削弱,印欧种人的另一支,多利亚人进入了希腊,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赫梯人进入小亚细亚,并在公元前17世纪建立赫梯王国。雅利安人从中亚进入印度,此后原本的印度河文明逐渐衰亡。这次全球大迁徙有三大成就:马拉战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根据材料概括印欧人早期迁徙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影响:冲击了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并使之开始走向衰落,促进了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促使众多古典文明的出现,如希腊文明中的迈锡尼文明、西亚的赫梯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等;带来了大范围的马拉战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
【审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题干分解思维定向
根据材料单纯依靠材料型
概括印欧人早期迁徙带来的影响概括说明类影响、意义型
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
(本设问为概括说明类题目,套用概括说明类答题模板)
材料 分层 材料信息 概括影响
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但对于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冲击了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并使之开始走向衰落,促进了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另一支印欧种人阿卡亚人也到达了希腊本土,并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印欧种人的另一支,多利亚人进入了希腊,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赫梯人进入小亚细亚,并在公元前17世纪建立赫梯王国。雅利安人从中亚进入印度,此后原本的印度河文明逐渐衰亡促使众多古典文明的出现,如希腊文明中的迈锡尼文明、西亚的赫梯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等
这次全球大迁徙有三大成就:马拉战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带来了大范围的马拉战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
任务2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互动探究】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
材料二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日耳曼人在罗马人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日耳曼人整体定居在罗马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日耳曼人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日耳曼人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实现自治,自主性很大。日耳曼人在罗马人的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日耳曼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日耳曼人入侵后的西方形成了多族群并立的局面。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以“对待内迁民族的政策”为主题,确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论题:东西方的民族交融影响中西方社会发展。
阐释:3—6世纪,东西方都处于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的时期。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与内地近似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优待;内迁的少数民族也积极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推行汉法。同一时期,罗马人对进入帝国的日耳曼人采取了分治的措施;内迁的日耳曼人保持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法律,有很强的自治性。东西方民族交融的差异,对后来东西方发展影响深远,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再次实现奠定了基础;这也有利于中国统一和中央集权的长期存在。西欧:罗马帝国灭亡,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没有形成民族认同,出现多民族并存的局面;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西欧社会长期处于分裂局面。
因此,游牧民族大迁徙影响了中西方历史的走向。
【审题步骤】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初步设计“问题”(论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以“对待内迁民族的政策”为主题,确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试题主题不明确——确定一个论题)
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 有效信息 “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3世纪……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实现自治,自主性很大”
时空定位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3—6世纪东西方社会动荡与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其影响;罗马人对内迁的日耳曼人的政策及其影响
层次鲜明 背景—政策—影响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东西方的民族交融影响中西方社会发展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与内地近似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优待;内迁的少数民族也积极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推行汉法
罗马人对进入帝国的日耳曼人采取了分治的措施;内迁的日耳曼人保持着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法律,有很强的自治性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游牧民族大迁徙影响了中西方历史的走向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精评价】
1.伏尔加河和顿河是现代西方人的母亲河;在这里,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欧人。游牧和迁徙成为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在印欧人的大迁徙中,欧洲的一些古老民族得以形成。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畜牧业发达
C.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D.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印欧人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故D项正确。
【答案】 D
2.“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土地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
D.历史形成的残酷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古代北方印欧人及南方闪米特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是为了争夺肥沃的两河流域土地,说明古代人口迁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文明冲突和历史的残酷,故排除A、D两项;材料只提及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古代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争夺大河流域的土地,故排除B项。
【答案】 C
3.西晋时期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 材料“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说明,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从侧面佐证了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中的“全部”表述太绝对,故排除;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仁政”与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没有必然联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