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了解近代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把握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理解近代以来世界不同时期的贸易特点及其原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全球贸易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结合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了解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自主预习·悟新知】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5世纪之前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以来随着① 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② 的出现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③ 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④ 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1)因⑤ 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但二战后签署的《⑥ 》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2)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⑦ 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关系 例证
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1)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⑧ ”。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⑨ ”。 (2)各国服饰的变化也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民国早期设计的⑩ 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中国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4)进入20世纪, 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答案】 ①新航路 ②股份公司 ③工业化生产 ④初级产品 ⑤冷战 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⑦世界贸易组织 ⑧万里茶道 ⑨下午茶 ⑩中山装 全球贸易网
【拓展延伸】
1.商品的文化内涵
一切商品都有文化价值,都反映一定的观念意识、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文化心理。
(1)商品的文化价值具有时代性。任何商品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因此,一定历史时代的商品都反映该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同时代生产的商品也必然具有不同的外在形式,承载和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
(2)商品的文化价值也具有民族性。现实存在的一切商品,其生产者都是属于一定民族的,其生产活动都是依据一定的文化观念,在特定的文化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一定民族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反映了该民族的观念意识、精神追求、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
(3)商品的交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商品交换,一方面要进行人员的接触和交往,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和接受对方的商品。无论是人员的接触和交往,还是了解和接受对方的商品,都必然伴随着文化价值观的接触和交流。
2.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唐宋时期,朝廷大力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得茶叶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区,同时,也为“海上茶叶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外国人著书立传,为传播茶叶作出贡献
①851年,阿拉伯人苏莱曼详细介绍了中国广州的情况,其中特别提到了茶叶。14世纪到17世纪,中国的茶叶经陆路输往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再通过阿拉伯人首次传到西欧。
②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克鲁兹等对中国的茶风、茶俗、茶事活动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记载(《利玛窦中国札记》、科鲁兹《广州述记》),使得西方人加深了对中国茶叶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的美誉度。荷兰人在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到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到俄罗斯和法国等国。
③欧洲殖民者将饮茶的习俗传入美洲和大洋洲。品饮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一种高雅的行为,茶叶成了高档礼品。
(3)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是两国进行通商贸易的商业贸易中心,茶叶是其中重要的商品。俄罗斯商人将茶叶贩卖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乌拉尔、秋明等地区,甚至还一直运送到遥远的莫斯科与圣彼得堡。
(4)到19世纪,中国茶叶几乎传遍全球,俄罗斯帝国还学会了种茶、制茶技术。
【教材问题】
思考点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关键: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思路引领: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前提、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贸易的扩大等角度归纳、理解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答案提示:全球贸易网是逐步形成的,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20世纪各国之间联系的进一步增强是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前提。在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贸易不断扩大,并最终形成了全球贸易网。因此,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学思之窗 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解题关键: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思路引领:可结合教材内容,从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所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等角度思考。
答案提示:①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②跨国公司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总体呈增长趋势。③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非常激烈。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解题关键:由作者对西方文化的看法入手。
思路引领:据材料“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皆绝技也”“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比较归纳得出作者所强调的西方文化特点;进而形成世界文化具有悠久性、多样性的共性认识。
答案提示:赵翼认为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反映了他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学习拓展 观察身边的商品,看看它们包含了哪些文化元素。
解题关键:把握所接触商品的外国文化元素或传统文化元素。
思路引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可立足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商品的外国文化元素或传统文化元素。
答案提示:考虑到本课的主旨在于通过世界贸易看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商品的外国文化元素。在一些国际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教师可以补充材料,或者引导学生多关注商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合作探究·提素养】
任务1 近代全球性贸易的形成
【互动探究】
材料
图1 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图2 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图3 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 图4 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1: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然有联系但联系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审题步骤】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从设问得出“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 材料:从图片标题可得出“1400年前”“1400—1800年”“1900年前后”“2013年”等四个阶段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概况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时空限定——世界。内容限定——四幅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角度限定——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分别描述四个阶段世界洲际贸易的概况,图1反映出1400年前,新航路还未开辟,各大洲虽然有联系,但联系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2反映的是1400—1800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
“两定” 张开始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图3反映出19—20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4反映出21世纪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任务2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互动
【互动探究】
材料 中国风在17—18世纪的欧洲盛行一时,影响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时几乎所有的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且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加入牛奶与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理解1: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
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叶在西方的传播范围也逐渐扩大,其影响范围从17世纪的英国社会上层扩展至18世纪的英国几乎所有家庭。此后,饮茶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随之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
综上,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2:世界文化发展的本土化以及多元化趋势。
论述: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中国的茶叶传到英国并被英国人所接受,由于英国自身社会生活习惯和舆论以及文学的影响,饮茶在英国形成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这说明英国茶文化逐渐呈现本土化趋势。同时,英国茶文化的内容和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并不一样,体现出茶文化在传播到西方之后发展成为另一种新型茶文化,说明了文化交流和发展中的多元化趋势。
综上,世界文化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进而得到不断丰富发展。
【审题步骤】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初步设计“问题”(论点)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试题主题不明确——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
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 有效信息 “中国风在17—18世纪的欧洲盛行一时,影响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
时空定位 世界近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新航路开辟与物种大交换;17—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自身茶文化的特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
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 层次鲜明 背景—传播—影响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新航路开辟之后茶在西方的传播
东方文化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世界经济的联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精评价】
1.某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据此观点,下列哪个事件的评价最高 ( )。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开辟
C.闭关锁国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符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故选B项;丝绸之路没有带动全球性的经济联系,排除A项;闭关锁国对世界交往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排除C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并未形成正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不符合生产力发展主轴的说法,排除D项。
【答案】 B
2.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之并收藏起来。葡萄牙人此举主要得益于( )。
A.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现
C.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扩展和延伸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陆之间,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不断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A项正确;葡萄牙并没有成立西印度公司,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和延伸属于对传统商路的扩展,排除C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但这并非葡萄牙人此举实现的原因,排除D项。
【答案】 A
3.茶最初是摆在药店的,随着荷兰人饮茶的普遍流行,英国、法国也开始逐渐接受这种饮品,并在18世纪与中国大量发展茶叶贸易。这一变化是基于( )。
A.工业革命改进生产方式 B.欧洲社会阶级日益分化
C.商业革命影响生活方式 D.价格革命带来社会转型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商业革命,全球商品交换流通,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C项;A项“工业革命改进生产方式”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阶级日益分化”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社会转型”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答案】 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