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八颗行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科学思维: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探究实践:在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过程中,认识到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在了解八大行星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其他天文现象,继续增进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纸带建立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难点:建模过程中学生对于各组数据的处理。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情境导入,提升兴趣 学生通过讨论,回忆八颗行星的知识 能 基本能 不能
集体讨论,步步探索 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材料,完成基本问题。 能 基本能 不能
对八颗进行排序。 能 基本能 不能
完成八颗行星模型,进行展示。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科科已经了解了太阳系大家庭,其中八颗行星是重要的家庭成员。科科想进一步细致地了解八颗行星的特点,但是他无从下手,于是他请教果果老师。在果果老师的帮助下,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融入故事情节,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情境导入,提升兴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自太阳由内向外数的第三颗行星,太阳系中一共有八颗比较大的行星。教师出示地球,八颗行星的照片。 那么你们自己了解八颗行星的哪些知识呢?组织学生共同讨论。 参考答案: 1.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地球等八颗行星,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2.这些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都不同,它们的直径也不一样。 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太阳系,一起来认识太阳系大家庭的八颗行星。 评价活动二:探索新知,步步为营 我们通过讨论已经了解的八颗行星的一些基本知识,现在来进一步进行探索。 学生阅读老师出示的《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小组讨论,完成相关问题。 教师出示资料卡: 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 1.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 2.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 参考:1.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距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2.“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给行星排队”游戏吧! 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小组讨论,根据离太阳远近和直径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哪个小组获胜。 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最后进行展示。 师:现在我们来制作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吧! 下面请同学们在一条纸带上建立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但它们的距离太远了,无法找到这么大的纸带,应该怎么做呢? 预设:可以把这些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一起成倍地缩小。 师:将八颗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按比例缩小(1 : 1亿千米),请同学们计算出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出示计算结果: 活动名称:制作行星位置关系模型 活动材料: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 活动步骤: 1.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 2.将三条纸带分别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3.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提示:各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 4.将制作好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纸带粘贴在黑板上。(提示:以太阳为中心,各组按照不同方向,呈放射状粘贴。) 教师播放视频: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师:各小组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按照指示的不同方向粘贴在黑板上,用线条把各小组相同的行星相连成圆形。你有何发现? 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我们发现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很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近,同时这几颗行星之间距离也比较近。 评价活动三:总结研讨,进行提升 教师组织活动: 1.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参考:我们组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了天体间距离的数值。我们发现当数值缩小到原来的万分之一时,海王星距离太阳的长度为44.96个单位长度,可以标记在纸带上,同时这个比例不会影响水星、金星的绘制,于是确定按该比例处理所有数据。 教师组织活动: 2.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参考: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很大,并不像教科书示意图上那样分布均匀。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离我们非常遥远。 拓展:出示木星的相关资料。 因为木星相当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它看起来像小圆盘。另外,你还有可能看到它的四颗最亮的卫星。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吧! 视频名称:一分钟了解木星 活动一: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各行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二:引导学生讨论,对八颗行星进行分类,建立模型进行展示。 活动三: 及时开展反思交流,有助于学生对八颗行星的认识。 活动一: 学生通过讨论,回忆八大行星的知识。 活动二: 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知识,学习八颗行星的知识。完成评价 活动三: 通过研讨的两个问题,学生将会认识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与同伴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学生将更加全面了解八颗行星的各种特征。
(三)生活应用 收集木星光环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 参考:木星光环由尘埃和许多大小不一的碎石块所组成,由于这些环内物质对光的反照率很小,故显得很暗。正因为木星光环既薄又暗,所以直到人类派出行星探测器去巡访才被发现。它是继土星和天王星后第三个被发现的太阳系大行星环。 光环分为内环和外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几乎与木星大气层相接。光环的光谱型为G型,光环也环绕着木星公转,7小时转一圈。木星光环是由许多黑色碎石块构成的,石块直径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 拓宽领域挥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谈论以及现象解释。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总结八颗行星知识学习过程,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现。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填空题。
1.太阳系有_______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_______运转。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土星、_______、海王星。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2.在用纸带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时,要先处理_______与_______距离远近的数据。
二、选择题。
1.太阳系中赤道半径最小的行星是( )。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3.下列关于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对折纸带是为了保持模型美观,使其看起来更整洁
B.按比例处理数据时要保证八颗行星都排列在纸带上
C.标记数字是为了便于折痕计数,数字代表单位长度的个数
参考答案
一、1.八 太阳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木星 水星
2.行星 太阳
三、1.B 2.C 3.A
【综合实践类作业】
自己画一个八大行星轨道图,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3.2八颗行星 排序: 近→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大 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七、教学反思
建立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对提供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行星相对位置模型,从而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本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建构宇宙空间的概念也十分有益。课后拓展活动布置观察木星的任务,是因为木星巨大而又明亮,很容易被认出来。持续而有效的课外观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欲望,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而借助工具观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八颗行星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目录
单元主题
01
单元结构化活动
02
新知导入
03
活动探究
04
生活应用
05
课堂练习
06
作业布置
07
板书设计
08
探索宇宙奥秘
单元主题
从《火星救援》到《地心引力》再到《流浪地球》,近些年来,除了互联网创业的兴起之外,另外一个领域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就是人类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在很多人欢呼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人质疑,人类为什么要花那么大代价去探索宇宙?
这一次,就让我们穿越行星、踏入浩瀚的宇宙,一探究竟……
单元结构化活动
探索宇宙奥秘
认识太阳系
太阳系大家庭
八颗行星
日食
对星系的认识
认识星座
夏季星空
对星系的认识
浩瀚的宇宙
探索宇宙
八颗行星
科科已经了解了太阳系大家庭,其中八颗行星是重要的家庭成员。科科想进一步细致地了解八颗行星的特点,但是他无从下手,于是他请教果果老师。在果果老师的帮助下,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故事导入
活动探究
活动一:情境导入,提升兴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自太阳由内向外数的第三颗行星,太阳系中一共有八颗比较大的行星。
活动探究
你们了解八颗行星的哪些知识呢?
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地球等八颗行星,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都不同,它们的直径也不一样。
活动探究
活动二:探索新知,步步为营
我们通过讨论已经了解的八颗行星的一些基本知识,现在来进一步进行探索。
距太阳最近
距太阳最远
赤道直径最大
赤道直径最小
活动探究
“给行星排队”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小组讨论,根据离太阳远近和直径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哪个小组获胜。
活动探究
结合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给八颗行星排序。
方法1:按太阳的远近(近→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行星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行星
方法2:按直径的大小。(小→大)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水星
火星
金星
地球
海王星
天王星
土星
木星
活动探究
现在我们来制作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吧!
活动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在一条纸带上建立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但它们的距离太远了,无法找到这么大的纸带,应该怎么做呢?
可以把这些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一起成倍地缩小。
活动探究
将八颗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按比例缩小(1 : 1亿千米),请同学们计算出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对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处理 比例尺:1:10000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万千米) 处理后的 数据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万千米) 处理后的
数据
水星 5800 木星 77800
金星 10800 土星 142700
地球 15000 天王星 287000
火星 22800 海王星 449600
0.6
1.1
1.5
2.3
7.8
14.3
28.7
45
活动探究
活动名称:制作行星位置关系模型
活动材料: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
三条纸带
剪刀
双面胶
活动探究
活动步骤
1.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
2.将三条纸带分别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活动探究
活动步骤
3.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提示:各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
4.将制作好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纸带粘贴在黑板上。(提示:以太阳为中心,各组按照不同方向,呈放射状粘贴。)
拓展探究
视频: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活动探究
各小组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按照指示的不同方向粘贴在黑板上,用线条把各小组相同的行星相连成圆形。你有何发现?
我们发现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很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近,同时这几颗行星之间距离也比较近。
活动探究
活动三:总结研讨,进行提升
1.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我们组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了天体间距离的数值。我们发现当数值缩小到原来的万分之一时,海王星距离太阳的长度为44.96个单位长度,可以标记在纸带上,同时这个比例不会影响水星、金星的绘制,于是确定按该比例处理所有数据。
活动探究
2.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
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很大,并不像教科书示意图上那样分布均匀。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离我们非常遥远。
拓展探究
木星及其卫星
因为木星相当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它看起来像小圆盘。另外,你还有可能看到它的四颗最亮的卫星。
生活应用
收集木星光环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
木星光环由尘埃和许多大小不一的碎石块所组成,由于这些环内物质对光的反照率很小,故显得很暗。正因为木星光环既薄又暗,所以直到人类派出行星探测器去巡访才被发现。它是继土星和天王星后第三个被发现的太阳系大行星环。
光环分为内环和外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几乎与木星大气层相接。光环的光谱型为G型,光环也环绕着木星公转,7小时转一圈。木星光环是由许多黑色碎石块构成的,石块直径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
拓展探究
一分钟了解木星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太阳系有_____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_______运转。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土星、_______、海王星。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2.在用纸带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时,要先处理_______与_______距离远近的数据。
八
太阳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木星
水星
行星
太阳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太阳系中赤道半径最小的行星是( )。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3.下列关于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对折纸带是为了保持模型美观,使其看起来更整洁
B.按比例处理数据时要保证八颗行星都排列在纸带上
C.标记数字是为了便于折痕计数,数字代表单位长度的个数
B
C
A
作业布置
自己画一个八大行星轨道图,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3.2八颗行星
排序:
近→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大 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宇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宇宙》
单元主题 从《火星救援》到《地心引力》再到《流浪地球》,近些年来,除了互联网创业的兴起之外,另外一个领域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就是人类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在很多人欢呼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人质疑,人类为什么要花那么大代价去探索宇宙? 这一次,就让我们穿越行星、踏入浩瀚的宇宙,一探究竟……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⑤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⑥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恒星,通过观察或借助软件识别织女星、牛郎星等亮星,学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星座,了解划分星座的意义。 9.6 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⑦了解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历史,知道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 ⑧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 学业要求: 1.能说出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进展。 2.能运用太阳系的简单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等天体有规律地运动与相关的周期性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3.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关系,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成因。 4.能科学认识星座划分的意义,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关注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进展,激发探索太空的好奇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宇宙”单元,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人类通过不断地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3课“太阳系大家庭”“八颗行星”与“日食”,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掌握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建立模型、做模拟实验等研究宇宙的方法,并在探究太阳系的过程中初步建构宇宙空间的概念。 第4~5课“认识星座”和“夏季星空”,引导学生学习观星、认星。通过学习星座图、制作星座模型、借助模型推理,从而理解星座实际上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图像。通过观察夏季星空,掌握利用典型星座辨认方向、利用活动观星盘观察星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6~7课“浩瀚的宇宙”和“探索宇宙”,通过“侧视图”“结构图”与建立模型的方法认识银河系,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更加浩瀚的宇宙。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深化对宇宙的认识。
学情分析 神秘浩瀚的宇宙是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知识,有的甚至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但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对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对部分信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一知半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前概念,需要通过谈话、问卷、画图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展开教学。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 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日食现象与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变化有关;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的图形也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寻找北极星的位置; 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宇宙是运动变化、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示对事物的系统、结构、关系、过程及循环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 具有基于事物的结构、功能等展开想象的能力,能运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基于科学原理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尝试从实物模型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能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等; 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探究实践: 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初步具有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采用不同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索宇宙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沟通交流,愿意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4.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初步具有创新的兴趣;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4.探究宇宙知识的过程及相关的生活应用。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活动课太阳系大家庭通过资料了解太阳系中太阳的特点和其他天体。知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 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1实验课八颗行星用纸带建立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能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1实验课日食模拟日、地、月三球运动及日食现象。知道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1实验课认识星座制作星座模型,理解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能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1活动课夏季星空根据北极星辨认方向,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能够根据北极星辨认方向,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1实验课浩瀚的宇宙制作银河系模型,对银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知道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知道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1活动课探索宇宙了解人类通过改进技术与工具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能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