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易错题回顾测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易错题回顾测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3 17:31:25

文档简介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易错题回顾测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摩尔曼斯克(69°N,33.03°E)濒临巴伦支海,每年极夜结束时,这里会举行被称为 “第一缕阳光”的庆祝活动____摩尔曼斯克的居民会前往当地的山顶,迎接40天来的第 一次日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摩尔曼斯克“第一缕阳光”庆祝活动时间大约在(  )
A.12 月上旬 B.12 月中旬 C.1 月上旬 D.1 月中旬
2.摩尔曼斯克居民在山顶上观看“第一缕阳光”的方向是(  )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昼夜更替
【解析】【点评】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与冬至日是昼夜长短变化的转折日期,因此,某地在某日与夏(冬)至日间隔天数相同的日期昼夜情况相同。
1.摩尔曼斯克(69°N,33.03°E)的纬度的位置在北极圈内;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是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即9月23日~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12月22日前摩尔玛莫斯科开始出现极夜,之后极夜结束;因极夜时间大约为40天,故极夜结束时间应该在12月22日后的第20天前后,为1月中旬。
故答案为:D。
2.极夜期间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低于0°,极夜结束后第一天的白昼时间极短,当天第一缕阳光应当在正午时看到,正午的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方向。
故答案为:B。
(2023高三上·牡丹江月考)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下垫面状况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与范围会发生改变。下图示意非洲局部地区某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赤道低气压带分布推断,图示的月份为(  )
A.1月份 B.4月份 C.7月份 D.11月份
4.该月份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示区域该月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整体移动幅度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高原地形,气温偏低 B.山脉阻挡,徘徊不前
C.裂谷构造,地面凹凸 D.沙漠广布,受热不均
【答案】3.C
4.D
5.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3.图示赤道低压带北移至20°N以北,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符合7月份,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4.丁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同时受来自大西洋的西南季风影响,且位于迎风坡,降水最多,D正确;甲乙受单一的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但不是最多,AB错误;丙不在赤道低压带控制范围内,降水最少,C错误。
故答案为:D
5.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正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对流较弱,阻止了赤道低气压带的北移。因此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为高原地形,气温偏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锢囚低涡”。较 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 一支绕流四川盆地, 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 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一次 “铟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锢囚低涡”形成过程中(  )
A.渭河平原麦收正忙 B.江汉平原气温骤降
C.云贵高原草木枯黄 D.四川盆地阴雨绵绵
7.导致贵州北部的“锢囚低涡”强度小、降水量大的原因是(  )
①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势力较强 ②本地暖气流及东支回流湿度较大
③上升气流强烈 ④“低涡”控制时间较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B
7.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世界的气温与降水
【解析】【点评】冷锋过境时,气温会降低,多大风,多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锢囚低涡”形成过程中,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都有冷空气经过并受冷空气控制,所以气温都会骤降,并且都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6.A、渭河平原种植冬小麦,小麦收获时间在夏季。由材料可知,锢囚低涡的形成与较强的偏北风有关,偏北风在冬季比较强盛,夏季较弱,A错误;
B、“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据材料可知,江汉平原受较强的冷空气控制,气温会降,B正确;
C、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植被主要为常绿林,图中显示云贵高原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且纬度较低,气温比较高,所以草木不会枯黄,C错误;
D、四川盆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为晴朗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7.“锢囚低涡”在贵州北部虽然强度小,但由于位置偏南,在加上地形因素的影响,冷空气势力相对较弱,故停留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较大,①错误;本地暖气流及东支回流湿度较大,导致空气当中水汽含量大,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降水,②正确;此季节温度低,上升气流并不强烈,③错误;“低涡”控制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较大,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底格里斯河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全长约1900千米,基本沿扎格罗斯山脉 西南侧山麓流动,沿左岸接纳了来自山地的多条支流,直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自巴格达 以下与幼发拉底河汇合后,形成长193千米的阿拉伯河,最终注入波斯湾。底格里斯河 是西亚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下图示意底格里斯河水系分布和巴格达气候资料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月份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口平均降水总量
8.底格里斯河的大多支流从左岸汇入,与其关联显著的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地势 ③岩石性质 ④河流补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底格里斯河每年3-5月涨水,沿途形成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分析造成其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的河流特征是(  )
①高山融雪和西风抬升降水形成春汛 ②梳状水系,汇水时间长
③沿途众多支流流程短,汇水快 ④湖泊沼泽蓄水,流速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在巴格达以下河段,底格里斯河失去水量80%以上,船舶航行变得困难。分析其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
①西风形成的降水有限,农业需大量引水灌溉
②副高控制时间长,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③降水少,荒漠广布,下渗严重
④地势低平,河流通过辫状汊流供水给湖泊沼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8.C
9.B
10.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季节变化。
8.底格里斯河沿山脉西南麓流动,东北侧山地地形,抬升条件好,产生地形雨;且山地山谷多,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支流众多;而西南侧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降水稀少,地势低洼,难以形成支流,因此②④因素与其关联显著,②④正确;该区域河流东西两岸为小空间尺度,两岸岩石性质差异不大,两岸大气环流相似,无法直接造成较大差异,关联均较小,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9.底格里斯河东北山地3-5月积雪消融,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而其(冬)春西风控制,降水较多,也是其涨水的重要原因;左岸汇入支流众多,且流程较短,汇水快,易泛滥;梳状水系,汇水时间没有错开,几乎同时来水;湖泊沼泽蓄水应会咸少汛期流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0.巴格达由于西风影响时间短且携带水汽少,副高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少,流经地区气候干旱,以灌溉农业为主,消耗大量水源;且荒漠地区蒸发强烈,下渗严重;流经地区地势低平,河流通过状汉流等供水给湖治沼泽,因此水量明显减少,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 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 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地附近出现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
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 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
12.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  )
A.草地Ⅱ B.草地IV C.人工防风林 D.农田区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使盐分在地表积累;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11.A、结合图片可知,图中甲处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
B、处于背风坡一侧的,并不是甲这一处,因此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不是甲地附近出现荒漠区的主要原因,B错;
C、由上题可知,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地形剖面图可知甲地坡度较陡,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缺乏,因此甲附近出现了荒漠化,C对;
D、结合图片可知,甲处的岩石与草地I处的岩石类型一致,因此土壤并不是形成荒漠的原因,D错;
故答案为:C。
12.土壤盐渍化是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的过程,故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位和蒸发有关。该区域整体蒸发旺盛,农田区较其他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灌溉也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位升高,因此农田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严重。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中 国T 公司波兰工厂是一个海外液晶电视组装基地,其所需要的零部件(液晶显示 屏幕等)主要来自中国,附加值不高。2016年波兰工厂开始使用以“蓉欧”快铁为主的 中欧班列将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从中国成都运到波兰,零部件的装箱量占成都至波兰班列 货运量的三分之一 。受“蓉欧”快铁影响,T 公司波兰工厂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革—— 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下图示意T公司波兰工厂现有的生产组织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3.T 公司波兰工厂主要零部件供应一直没有欧洲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市场规模 B.空间距离 C.生产成本 D.科技水平
14.运输方式变化对T 公司波兰工厂的影响是(  )
A.原材料及产品仓储空间增加 B.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增强
C.生产向小、精、尖方向发展 D.生产成本和运输效率增加
【答案】13.C
14.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对于不同距离和速度要求的货物和人员运输需求,选择的交通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长距离、高速运输可能更适合选择航空或铁路运输,而短距离、低速运输可能更适合选择公路或水路运输。运输成本是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不同交通方式的成本包括运输费用、维护费用、装卸费用等。通常情况下,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更受青睐。不同性质和体积的货物可能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比如,易腐、易损货物可能更适合选择空运或快递,而大体积、低价值的货物可能更适合选择海运或铁路运输。交通方式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对于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安排至关重要。有些地区可能只有特定的交通方式可供选择,而有些交通方式可能在特定的天气或季节条件下更加可靠。不同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如何平衡运输效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交通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政府的交通政策和法规也会影响交通方式的选择。例如,政府可能通过税收政策或补贴措施来引导企业和个人选择更环保、更高效的交通方式。
13.中国T公司波兰工厂是一个海外液晶电视组装基地,其所需要的零部件(液晶显示屏幕等)主要来自中国,附加值不高。主要零部件供应一直没有欧洲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劳动力工资较高,生产成本高。跟市场规模、空间距离和科技水平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C。
14.A、原材料及产品仓储空间减少,A错;
B、中欧班列的准时化运输改变了备货的生产方式,采用流动即时生产,可以及时获取零部件和电子元件;增加多条生产线,实现了准时加工和准时向客户运输;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精益化生产和多样化生产;全球流动即时生产实现了零部件和电子元件的零库存,降低仓储成本,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准时生产和准时运输使产品具有供应服务上的竞争优势;多样化生产和精益生产能使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所以,中欧班列开通,这种运输方式变化对T公司波兰工厂的影响是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增强,B正确;
C、生产向精益化生产和多样化方向发展,C错;
D、生产成本降低,D错;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大河弯上(右图),装机规模480万千瓦, 是我国“西电东送”“川电东送”战略性关键工程,水电站通过截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 发电,首部拦河闸仅高37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A.径流季节变化小 B.地质基础稳定
C.人口密度小 D.地势落差大
16.与三峡水电站相比,锦屏水电站开发方式的优势是(  )
A.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B.航运条件改善明显
C.减少耕地淹没和移民搬迁 D.拦沙效果好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水电站的选址需要考虑:地形是指周围环山,只需要在一个较窄的山口修水坝,就可以蓄拦大量的水源。地形条件还要求能够形成较大的落差,落差越大发电量就越大。地质是指大坝的基础条件好,地基能够承载大坝和水源的重量。地质条件还要求不能是溶于水的石灰岩,不然形成溶洞,水库就会报废。水源丰富,由气候决定,库区上游降水丰富。
15.A、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季节变化大,A错误;
B、这里处于板块交界部位,地质基础不稳定,B错误;
C、水电站选址主要考虑修建条件,与区域人口密度关联度不大,C错误;
D、该地位于高原山地向盆地过渡部位,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成为选址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16.A、三峡水电站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发电、灌溉,三峡水库库容量大,调节能力强,而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m,库容较小,发电量受径流变化影响大,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径流变化大,导致发电量季节变化大,A错误;
B、锦屏水电站所在河段落差大,流速快,航运条件差,锦屏水电站对航道条件的改变较小,B错误;
C、由于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米,淹没的土地较少,与三峡百万移民相比,减少耕地淹没和移民搬迁,C正确;
D、由于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米,因此拦沙效果不突出,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52分)
17.(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 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 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 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 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
(3)有人认为“魔鬼塔”最终会消失,也有人认为“魔鬼塔”会慢慢长高。请对这两种观点做 出合理解释。
【答案】(1)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侵入海底岩层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形成如今的“魔鬼塔”。
(2)火山颈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垂直节理),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堆积,形成缓坡。
(3)消失:“魔鬼塔”岩石虽然坚硬,但外力风化,外力侵蚀作用下会逐渐变矮直至消失。
长高:地壳不断抬升,而“魔鬼塔”岩石坚硬,不易风化侵蚀,相对高度就会变高。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自下而上侵入海底岩层,侵入型岩浆岩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地平面不断下降,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耸立在地表之上,形成如今的“魔鬼塔”。
(2)从实景图可以看出塔基有大量堆积物,可能来源塔身被外力侵蚀,所以火山颈岩浆岩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冷却过程中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沿裂隙节理发育,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上部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形成堆积体塔基,重力作用下形成缓坡。
(3)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该地貌发育过程中,外力主要为侵蚀地面和塔身,内力主要是坚硬的侵入岩的形成和地壳抬升。消失:“魔鬼塔”岩石虽然坚硬,但在外力风化,外力侵蚀作用下,只降低不升高,会逐渐变矮直至消失。 或长高:地壳不断抬升,而“魔鬼塔”岩石坚硬,不易风化侵蚀,侵蚀速度比地壳整体抬升速度慢,相对高度就会变高。
【点评】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力学作用是地理中的内力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地球的板块构造、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它们对地表地貌和地理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气候系统中的各种气候要素之间以及与地球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地理中的内外力作用的重要方面。例如,大气循环、海洋环流、地形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气候分布和变化。地理环境中的生物要素、生态系统与地形、气候、土壤等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地理中的内外力作用的重要内容。例如,植被覆盖对地表水文循环、土壤侵蚀、气候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18.(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属于晋西黄土残源沟壑区,流域面积为38平方千米,长约14km, 年降水量575.9mm, 年均水面蒸发量1732.9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水分成为 限制该流域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该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平稳期、波动期、积累 期和消退期4个时段,其中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该流域植被主要为刺槐、油松、 侧柏等乔木,以及丁香、连翘、胡枝子等灌木。考察中发现。丁香灌木林地9月份0-130cm 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刺槐和油松林地高。下图示意蔡家川流域位置与范围。下表示意 刺槐、油松和丁香林地的基本概况。
林地 类型 林龄 /a 平 均 胸 径 (地径)/cm 平均树 高/m
郁闭度(覆 盖度)/% 密 度 / (株·hm -2)
坡度
坡向
海拔/m
刺槐 26 10.17 9.45 70 2500 20° 阳坡 1180
油松 26 8.21 8.56 70 2200 19° 阳坡 1090
丁香 26 3.13 2.15 95 1700 16° 阳坡 1100
(1)从气候角度,分析该流域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的原因
(2)与刺槐和油松林地相比,分析丁香灌木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高的原因。
(3)有人建议,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提出支持该建议的依据
【答案】(1)该地区7~8月锋面雨带到达(或进入雨季),降雨量大;虽然该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
(2)①丁香林属于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耗水量小;②丁香林(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植被覆盖率高。雨水容易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等截留(拦蓄),有利于水分的下渗;③丁香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种植密度小,耗水少;④丁香林地形坡度小,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产生的地表径流少,降雨更多的渗入土壤。
(3)自然恢复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少,成本低,当地的经济负担小;自然恢复形成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该流域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7~8月锋面雨带到达(或进入雨季),降雨量大;虽然该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为土壤水分积累期。
(2)从图中和表格中可以看出丁香主要种植区靠近河流下游,地势比较低,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同时,坡度是16°,坡度比较小,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下渗,有利于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丁香的地径为3.13,平均树高为2.15,都远小于刺槐和油松,属于灌木植被,耗水能力远小于乔木;同时,丁香的密度为1700,小于刺槐和油松,耗水能力也小于乔木,因此,贮存在土壤当中的水分多。表格中可以看出,丁香覆盖度为95%,植被郁闭度比较大,容易截留水分,减缓地表径流汇集,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3)自然恢复就是不掺杂人为因素的干扰,投入的劳动力、资金投入少,成本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应该减少人工的干预;同时自然恢复有人为干预不能比拟的优势,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对生态多样性的干扰,水土保持效果更好。
【点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日照等,能够促进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因此气候是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的肥力、透水性、排水性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很大。优质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土壤质量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灌溉、养殖等都至关重要。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发展农业,而缺水地区则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地形和地势对农业有一定影响,如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方式、作物种植选择等有所影响。交通运输便利性对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至关重要。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开拓等。市场需求和价格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定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农业投资和发展。政府的农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政策支持可以包括补贴、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等,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储备、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9.(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特色小镇创建始于浙江。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体,近几年得到 了快速发展,其主要产业有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汽车与飞行器、新能源、新 材料和生命医药等。江苏积极推动跨城地铁发展,目前已开通苏州—上海、南京—镇江 两条跨城地铁,未来几年将继续开通多条跨城地铁。下图为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分布。
(1)简析制造业小镇定位高端制造的目的。
(2)分析近年来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快速发展的原因。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简述江苏省大力推动跨城地铁建设的意义。
【答案】(1)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区域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
(2)①距上海近,便于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②靠近浙江,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③小镇依托周边大城市,产业基础好;④靠近交通干线,运输便利。
(3)缩短出行时间,促进人口流动;带动资金的流动;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发展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可以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相比传统产业,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小;当地技术水平高,适合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对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小;政府政策对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给予推动与支持。
(2)据图可知,江苏省距上海近,便于接受上海的大城市辐射,引进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特色小镇创建始于浙江而江苏南邻近浙江省,便于从浙江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高端制造业小镇距离大城市较近,可以依托周边大城市,产业基础好,发展速度快;图中显示,高端制造业小镇有多种交通干线通过,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3)跨城地铁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间居民的出行时间,促进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带动区域间的资金流动,促进不同城市间的技术、信息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促进各城市协同发展。
【点评】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造业需要各种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等。地处资源丰富地区的制造业更容易获取所需资源,因此资源供给是影响制造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劳动力是制造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成本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素质决定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制造业需要进行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等活动,因此交通运输便利性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地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制造业投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地区的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强的地方更适合发展制造业,因为可以更好地销售产品。政策扶持措施对制造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的支持可以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政策、金融支持等,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电力、水资源、通信网络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 1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易错题回顾测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摩尔曼斯克(69°N,33.03°E)濒临巴伦支海,每年极夜结束时,这里会举行被称为 “第一缕阳光”的庆祝活动____摩尔曼斯克的居民会前往当地的山顶,迎接40天来的第 一次日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摩尔曼斯克“第一缕阳光”庆祝活动时间大约在(  )
A.12 月上旬 B.12 月中旬 C.1 月上旬 D.1 月中旬
2.摩尔曼斯克居民在山顶上观看“第一缕阳光”的方向是(  )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023高三上·牡丹江月考)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下垫面状况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与范围会发生改变。下图示意非洲局部地区某月份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赤道低气压带分布推断,图示的月份为(  )
A.1月份 B.4月份 C.7月份 D.11月份
4.该月份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示区域该月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整体移动幅度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高原地形,气温偏低 B.山脉阻挡,徘徊不前
C.裂谷构造,地面凹凸 D.沙漠广布,受热不均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锢囚低涡”。较 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 一支绕流四川盆地, 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 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一次 “铟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锢囚低涡”形成过程中(  )
A.渭河平原麦收正忙 B.江汉平原气温骤降
C.云贵高原草木枯黄 D.四川盆地阴雨绵绵
7.导致贵州北部的“锢囚低涡”强度小、降水量大的原因是(  )
①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势力较强 ②本地暖气流及东支回流湿度较大
③上升气流强烈 ④“低涡”控制时间较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底格里斯河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全长约1900千米,基本沿扎格罗斯山脉 西南侧山麓流动,沿左岸接纳了来自山地的多条支流,直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自巴格达 以下与幼发拉底河汇合后,形成长193千米的阿拉伯河,最终注入波斯湾。底格里斯河 是西亚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下图示意底格里斯河水系分布和巴格达气候资料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月份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口平均降水总量
8.底格里斯河的大多支流从左岸汇入,与其关联显著的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地势 ③岩石性质 ④河流补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底格里斯河每年3-5月涨水,沿途形成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分析造成其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的河流特征是(  )
①高山融雪和西风抬升降水形成春汛 ②梳状水系,汇水时间长
③沿途众多支流流程短,汇水快 ④湖泊沼泽蓄水,流速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在巴格达以下河段,底格里斯河失去水量80%以上,船舶航行变得困难。分析其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
①西风形成的降水有限,农业需大量引水灌溉
②副高控制时间长,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③降水少,荒漠广布,下渗严重
④地势低平,河流通过辫状汊流供水给湖泊沼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 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 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地附近出现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
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 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
12.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  )
A.草地Ⅱ B.草地IV C.人工防风林 D.农田区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中 国T 公司波兰工厂是一个海外液晶电视组装基地,其所需要的零部件(液晶显示 屏幕等)主要来自中国,附加值不高。2016年波兰工厂开始使用以“蓉欧”快铁为主的 中欧班列将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从中国成都运到波兰,零部件的装箱量占成都至波兰班列 货运量的三分之一 。受“蓉欧”快铁影响,T 公司波兰工厂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革—— 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下图示意T公司波兰工厂现有的生产组织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3.T 公司波兰工厂主要零部件供应一直没有欧洲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市场规模 B.空间距离 C.生产成本 D.科技水平
14.运输方式变化对T 公司波兰工厂的影响是(  )
A.原材料及产品仓储空间增加 B.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增强
C.生产向小、精、尖方向发展 D.生产成本和运输效率增加
(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大河弯上(右图),装机规模480万千瓦, 是我国“西电东送”“川电东送”战略性关键工程,水电站通过截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 发电,首部拦河闸仅高37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A.径流季节变化小 B.地质基础稳定
C.人口密度小 D.地势落差大
16.与三峡水电站相比,锦屏水电站开发方式的优势是(  )
A.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B.航运条件改善明显
C.减少耕地淹没和移民搬迁 D.拦沙效果好
二、综合题(52分)
17.(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 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 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 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 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
(3)有人认为“魔鬼塔”最终会消失,也有人认为“魔鬼塔”会慢慢长高。请对这两种观点做 出合理解释。
18.(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属于晋西黄土残源沟壑区,流域面积为38平方千米,长约14km, 年降水量575.9mm, 年均水面蒸发量1732.9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水分成为 限制该流域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该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平稳期、波动期、积累 期和消退期4个时段,其中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该流域植被主要为刺槐、油松、 侧柏等乔木,以及丁香、连翘、胡枝子等灌木。考察中发现。丁香灌木林地9月份0-130cm 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刺槐和油松林地高。下图示意蔡家川流域位置与范围。下表示意 刺槐、油松和丁香林地的基本概况。
林地 类型 林龄 /a 平 均 胸 径 (地径)/cm 平均树 高/m
郁闭度(覆 盖度)/% 密 度 / (株·hm -2)
坡度
坡向
海拔/m
刺槐 26 10.17 9.45 70 2500 20° 阳坡 1180
油松 26 8.21 8.56 70 2200 19° 阳坡 1090
丁香 26 3.13 2.15 95 1700 16° 阳坡 1100
(1)从气候角度,分析该流域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的原因
(2)与刺槐和油松林地相比,分析丁香灌木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高的原因。
(3)有人建议,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提出支持该建议的依据
19.(2024高二下·信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特色小镇创建始于浙江。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体,近几年得到 了快速发展,其主要产业有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汽车与飞行器、新能源、新 材料和生命医药等。江苏积极推动跨城地铁发展,目前已开通苏州—上海、南京—镇江 两条跨城地铁,未来几年将继续开通多条跨城地铁。下图为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分布。
(1)简析制造业小镇定位高端制造的目的。
(2)分析近年来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快速发展的原因。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简述江苏省大力推动跨城地铁建设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昼夜更替
【解析】【点评】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与冬至日是昼夜长短变化的转折日期,因此,某地在某日与夏(冬)至日间隔天数相同的日期昼夜情况相同。
1.摩尔曼斯克(69°N,33.03°E)的纬度的位置在北极圈内;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是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即9月23日~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12月22日前摩尔玛莫斯科开始出现极夜,之后极夜结束;因极夜时间大约为40天,故极夜结束时间应该在12月22日后的第20天前后,为1月中旬。
故答案为:D。
2.极夜期间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低于0°,极夜结束后第一天的白昼时间极短,当天第一缕阳光应当在正午时看到,正午的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方向。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D
5.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3.图示赤道低压带北移至20°N以北,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符合7月份,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4.丁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同时受来自大西洋的西南季风影响,且位于迎风坡,降水最多,D正确;甲乙受单一的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但不是最多,AB错误;丙不在赤道低压带控制范围内,降水最少,C错误。
故答案为:D
5.赤道低气压带东段正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对流较弱,阻止了赤道低气压带的北移。因此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为高原地形,气温偏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6.B
7.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世界的气温与降水
【解析】【点评】冷锋过境时,气温会降低,多大风,多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锢囚低涡”形成过程中,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都有冷空气经过并受冷空气控制,所以气温都会骤降,并且都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6.A、渭河平原种植冬小麦,小麦收获时间在夏季。由材料可知,锢囚低涡的形成与较强的偏北风有关,偏北风在冬季比较强盛,夏季较弱,A错误;
B、“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据材料可知,江汉平原受较强的冷空气控制,气温会降,B正确;
C、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植被主要为常绿林,图中显示云贵高原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且纬度较低,气温比较高,所以草木不会枯黄,C错误;
D、四川盆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为晴朗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7.“锢囚低涡”在贵州北部虽然强度小,但由于位置偏南,在加上地形因素的影响,冷空气势力相对较弱,故停留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较大,①错误;本地暖气流及东支回流湿度较大,导致空气当中水汽含量大,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降水,②正确;此季节温度低,上升气流并不强烈,③错误;“低涡”控制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较大,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8.C
9.B
10.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季节变化。
8.底格里斯河沿山脉西南麓流动,东北侧山地地形,抬升条件好,产生地形雨;且山地山谷多,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支流众多;而西南侧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降水稀少,地势低洼,难以形成支流,因此②④因素与其关联显著,②④正确;该区域河流东西两岸为小空间尺度,两岸岩石性质差异不大,两岸大气环流相似,无法直接造成较大差异,关联均较小,①③错误。
故答案为:C。
9.底格里斯河东北山地3-5月积雪消融,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而其(冬)春西风控制,降水较多,也是其涨水的重要原因;左岸汇入支流众多,且流程较短,汇水快,易泛滥;梳状水系,汇水时间没有错开,几乎同时来水;湖泊沼泽蓄水应会咸少汛期流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0.巴格达由于西风影响时间短且携带水汽少,副高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少,流经地区气候干旱,以灌溉农业为主,消耗大量水源;且荒漠地区蒸发强烈,下渗严重;流经地区地势低平,河流通过状汉流等供水给湖治沼泽,因此水量明显减少,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使盐分在地表积累;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11.A、结合图片可知,图中甲处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
B、处于背风坡一侧的,并不是甲这一处,因此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不是甲地附近出现荒漠区的主要原因,B错;
C、由上题可知,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地形剖面图可知甲地坡度较陡,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缺乏,因此甲附近出现了荒漠化,C对;
D、结合图片可知,甲处的岩石与草地I处的岩石类型一致,因此土壤并不是形成荒漠的原因,D错;
故答案为:C。
12.土壤盐渍化是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的过程,故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位和蒸发有关。该区域整体蒸发旺盛,农田区较其他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灌溉也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位升高,因此农田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严重。
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对于不同距离和速度要求的货物和人员运输需求,选择的交通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长距离、高速运输可能更适合选择航空或铁路运输,而短距离、低速运输可能更适合选择公路或水路运输。运输成本是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不同交通方式的成本包括运输费用、维护费用、装卸费用等。通常情况下,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更受青睐。不同性质和体积的货物可能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比如,易腐、易损货物可能更适合选择空运或快递,而大体积、低价值的货物可能更适合选择海运或铁路运输。交通方式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对于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安排至关重要。有些地区可能只有特定的交通方式可供选择,而有些交通方式可能在特定的天气或季节条件下更加可靠。不同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如何平衡运输效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交通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政府的交通政策和法规也会影响交通方式的选择。例如,政府可能通过税收政策或补贴措施来引导企业和个人选择更环保、更高效的交通方式。
13.中国T公司波兰工厂是一个海外液晶电视组装基地,其所需要的零部件(液晶显示屏幕等)主要来自中国,附加值不高。主要零部件供应一直没有欧洲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劳动力工资较高,生产成本高。跟市场规模、空间距离和科技水平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C。
14.A、原材料及产品仓储空间减少,A错;
B、中欧班列的准时化运输改变了备货的生产方式,采用流动即时生产,可以及时获取零部件和电子元件;增加多条生产线,实现了准时加工和准时向客户运输;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精益化生产和多样化生产;全球流动即时生产实现了零部件和电子元件的零库存,降低仓储成本,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准时生产和准时运输使产品具有供应服务上的竞争优势;多样化生产和精益生产能使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所以,中欧班列开通,这种运输方式变化对T公司波兰工厂的影响是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增强,B正确;
C、生产向精益化生产和多样化方向发展,C错;
D、生产成本降低,D错;
故答案为:B。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水电站的选址需要考虑:地形是指周围环山,只需要在一个较窄的山口修水坝,就可以蓄拦大量的水源。地形条件还要求能够形成较大的落差,落差越大发电量就越大。地质是指大坝的基础条件好,地基能够承载大坝和水源的重量。地质条件还要求不能是溶于水的石灰岩,不然形成溶洞,水库就会报废。水源丰富,由气候决定,库区上游降水丰富。
15.A、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季节变化大,A错误;
B、这里处于板块交界部位,地质基础不稳定,B错误;
C、水电站选址主要考虑修建条件,与区域人口密度关联度不大,C错误;
D、该地位于高原山地向盆地过渡部位,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成为选址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16.A、三峡水电站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发电、灌溉,三峡水库库容量大,调节能力强,而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m,库容较小,发电量受径流变化影响大,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径流变化大,导致发电量季节变化大,A错误;
B、锦屏水电站所在河段落差大,流速快,航运条件差,锦屏水电站对航道条件的改变较小,B错误;
C、由于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米,淹没的土地较少,与三峡百万移民相比,减少耕地淹没和移民搬迁,C正确;
D、由于锦屏水电站坝高仅37米,因此拦沙效果不突出,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1)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侵入海底岩层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形成如今的“魔鬼塔”。
(2)火山颈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垂直节理),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堆积,形成缓坡。
(3)消失:“魔鬼塔”岩石虽然坚硬,但外力风化,外力侵蚀作用下会逐渐变矮直至消失。
长高:地壳不断抬升,而“魔鬼塔”岩石坚硬,不易风化侵蚀,相对高度就会变高。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自下而上侵入海底岩层,侵入型岩浆岩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地平面不断下降,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耸立在地表之上,形成如今的“魔鬼塔”。
(2)从实景图可以看出塔基有大量堆积物,可能来源塔身被外力侵蚀,所以火山颈岩浆岩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冷却过程中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沿裂隙节理发育,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上部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形成堆积体塔基,重力作用下形成缓坡。
(3)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该地貌发育过程中,外力主要为侵蚀地面和塔身,内力主要是坚硬的侵入岩的形成和地壳抬升。消失:“魔鬼塔”岩石虽然坚硬,但在外力风化,外力侵蚀作用下,只降低不升高,会逐渐变矮直至消失。 或长高:地壳不断抬升,而“魔鬼塔”岩石坚硬,不易风化侵蚀,侵蚀速度比地壳整体抬升速度慢,相对高度就会变高。
【点评】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力学作用是地理中的内力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地球的板块构造、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它们对地表地貌和地理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气候系统中的各种气候要素之间以及与地球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地理中的内外力作用的重要方面。例如,大气循环、海洋环流、地形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气候分布和变化。地理环境中的生物要素、生态系统与地形、气候、土壤等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地理中的内外力作用的重要内容。例如,植被覆盖对地表水文循环、土壤侵蚀、气候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18.【答案】(1)该地区7~8月锋面雨带到达(或进入雨季),降雨量大;虽然该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
(2)①丁香林属于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耗水量小;②丁香林(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植被覆盖率高。雨水容易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等截留(拦蓄),有利于水分的下渗;③丁香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种植密度小,耗水少;④丁香林地形坡度小,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产生的地表径流少,降雨更多的渗入土壤。
(3)自然恢复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少,成本低,当地的经济负担小;自然恢复形成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该流域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7~8月锋面雨带到达(或进入雨季),降雨量大;虽然该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为土壤水分积累期。
(2)从图中和表格中可以看出丁香主要种植区靠近河流下游,地势比较低,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同时,坡度是16°,坡度比较小,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下渗,有利于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丁香的地径为3.13,平均树高为2.15,都远小于刺槐和油松,属于灌木植被,耗水能力远小于乔木;同时,丁香的密度为1700,小于刺槐和油松,耗水能力也小于乔木,因此,贮存在土壤当中的水分多。表格中可以看出,丁香覆盖度为95%,植被郁闭度比较大,容易截留水分,减缓地表径流汇集,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3)自然恢复就是不掺杂人为因素的干扰,投入的劳动力、资金投入少,成本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应该减少人工的干预;同时自然恢复有人为干预不能比拟的优势,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对生态多样性的干扰,水土保持效果更好。
【点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日照等,能够促进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因此气候是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的肥力、透水性、排水性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很大。优质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土壤质量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灌溉、养殖等都至关重要。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发展农业,而缺水地区则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地形和地势对农业有一定影响,如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方式、作物种植选择等有所影响。交通运输便利性对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至关重要。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开拓等。市场需求和价格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定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农业投资和发展。政府的农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政策支持可以包括补贴、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等,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储备、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9.【答案】(1)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区域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
(2)①距上海近,便于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②靠近浙江,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③小镇依托周边大城市,产业基础好;④靠近交通干线,运输便利。
(3)缩短出行时间,促进人口流动;带动资金的流动;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发展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可以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相比传统产业,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小;当地技术水平高,适合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对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小;政府政策对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给予推动与支持。
(2)据图可知,江苏省距上海近,便于接受上海的大城市辐射,引进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特色小镇创建始于浙江而江苏南邻近浙江省,便于从浙江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高端制造业小镇距离大城市较近,可以依托周边大城市,产业基础好,发展速度快;图中显示,高端制造业小镇有多种交通干线通过,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3)跨城地铁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间居民的出行时间,促进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带动区域间的资金流动,促进不同城市间的技术、信息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促进各城市协同发展。
【点评】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造业需要各种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等。地处资源丰富地区的制造业更容易获取所需资源,因此资源供给是影响制造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劳动力是制造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成本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素质决定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制造业需要进行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等活动,因此交通运输便利性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地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制造业投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地区的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强的地方更适合发展制造业,因为可以更好地销售产品。政策扶持措施对制造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的支持可以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政策、金融支持等,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电力、水资源、通信网络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