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坚持植树造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中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塞罕坝林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暖温带、湿润地区
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冀北山地
C.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
D.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
2.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水的生态作用
B.受气候影响,东北平原只能种植冬小麦
C.华北平原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低温冻害
D.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
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相似性和内部的差异性。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山脉主要有长白山、阴山、大兴安岭
C.黄河流经北方地区,最后注入海洋
D.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
A.大豆 B.油菜
C.甘蔗 D.甜菜
5.下列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②地区是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C.③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②地区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
山东威海由于降雪多被称为“中国雪窝”。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暴雪,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打破山东积雪厚度54厘米的纪录,致使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影响交通。下图为山东半岛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单一,多平原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河流有结冰期 D.濒临黄海、东海
7.威海成为“中国雪窝”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①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②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③位于迎风坡④位于背风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广阔的( )
A.黄土地 B.黑土地 C.红土地 D.白土地
9.图中的工业区包括( )
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沪宁杭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0.华北平原春季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洪涝 D.旱灾
北方地区是我们熟悉的家园。下图为北方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我国北方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B.东临渤海、黄海
C.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地跨我国亚热带和热带
12.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东北平原 B.②是华北平原
C.③是东南丘陵 D.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我国某地的农事安排如下:秋季播种小麦;次年,春季施肥浇水,夏季收获小麦、播种玉米,秋季收获玉米、再播种小麦。下表示意该地的气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项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3 28 25 8
日均最低气温(℃) 3 18 15 -1
平均降水量(mm) 93 372 166 63
平均风速(m/s) 3.4 1.5 2 2.8
13.根据题干及气象数据,推测某地最可能是( )
A.胶东半岛 B.黄土高原 C.松嫩平原 D.东南丘陵
14.某地典型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5.某地小麦生长受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中说:“雨水春雨贵如油”。读“近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比重图”和“北方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7.“春雨贵如油”的地区主要是指( )
A.①②地区 B.①④地区 C.③④地区 D.②③地区
二、解答题
18.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地理区域中,B、C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主导因素是 。
(2)四大地理区域中,D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主导因素是 。
(3)AB两区域分界线是 一线该线大致与我国一月 等温线和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主导因素是 。
(4)A区域耕地类型以 为主,B区域耕地以 为主,黑土地和黄土地分布在 区域,油菜、甘蔗分布在 区域。
19.读图甲和图乙,回答问题。
(1)山脉B是 。高原D的地表特征是 。
(2)图乙的气候类型是 ,此气候分布在B、E、③三地中的 。降水最多的两个月是 ,此时盛行 (填方向)季风。
(3)甲区域的耕地类型是 ;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20.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 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首都北京位于② 平原上;③ 高原的地表千岩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
(2)北方地区濒临的内海④是 。
(3)⑤ 山脉,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其农业用地类型是 (选填“耕地”或“林地”或“草地”);⑥是 山脉。
(4)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 (选填“重”或“轻”)工业基地。
21.左图是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右图是西安和汉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引汉济渭”工程位于 省,地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该工程“洞穿” (山脉),使汉江和 (河流)联系起来。
(3)关中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宝鸡市与西安市相对比, 的海拔更高一些。
(4)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向 气候过渡的地区。
(5)该线路调水工程的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A
【解析】1.塞罕坝林场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冀北山地,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地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水的生态作用,A正确;受气候的影响,东北平原主要种植春小麦,B错误;华北平原常见的灾害是春旱,C错误;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D错误;故选A。
【点睛】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3.C 4.D 5.B
【解析】3.北方地区跨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主要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误。阴山位于西北地区,大兴安岭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山,B错误。黄河发源于青藏地区,流经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最后注入渤海,C正确。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D错误。故选:C。
4.北方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D正确;大豆和油菜是油料作物,甘蔗是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ABC错误。故选D。
5.①是东北平原,位于第三阶梯,故A错误;②位于华北平原东部,是主要的旱作农业区,故B正确;③是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才是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故C错误;②华北平原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北方地区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6.C 7.B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的海拔多在200--500米,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据此可知,图中区域地形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类型, A错误;山东半岛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错误。该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最冷气温在0°C以,河流有结冰期,C正确。该区域濒临黄海、渤海, D错误。故选C。
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海北临黄海,北靠山地丘陵,恰好处于由海洋吹来的冬季风的迎风坡,当一股股的冷流流经渤海和黄海暖湿海面时,其低层空气变得暖而潮湿,登陆后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较寒冷,从而形成降雪,使威海成为“雪窝子”,综上所述,来自渤海湿润的西北季风、位于迎风坡与威海成为“中国雪窝”有关系,②③正确,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此时为冬季,①错误;背风坡降水少,④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8.B 9.C 10.D
【解析】8.人们常说的“黑土地”是指东北平原,该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图示区域为北方地区,包括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沪宁杭工业基地地处南方地区。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由于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农业用水增加,形成春旱,D正确;寒潮多发于冬季,受台风影响较小,洪涝多发于夏季,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重,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11.B 12.D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位于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位于秦岭—淮河以南,A错误;东临渤海、黄海,B正确;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C错误;北方地区温带,D错误;故选B。
1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①黄土高原、②东北平原、③华北平原;排除A、B、C。故选D。
【点睛】我国共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不相同。
13.A 14.B 15.A
【解析】13.由题目可知,该地秋季播种小麦、次年夏季收获,种玉米,秋季收获玉米,再种小麦,作物的熟制是两年三熟,为我国暖温带,松嫩平原位于中温带,C错误;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D错误。我国黄土高原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少雨,冬季严寒,夏季暖热,冬季平均温度低,年温差大;该地春季降水量较多,冬季最低气温-1℃,年温差小,是离海更近的胶东半岛,因此B错误,A正确,故选A。
14.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年降水量694mm,冬季最低气温-1℃,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选B。
15.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春季降水量为为93mm,从题干可知,小麦在次年春季需要施肥浇水,故农业生产春季需水量大,A正确,故选A。
【点睛】华北平原、山东半岛属温带季风气候,离海洋近,夏秋季节降水量多,年温差小。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黄土高原,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少雨,冬季严寒,夏季暖热,年温差大。
16.B 17.D
【解析】16.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人口总数、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大,但是水资源占全国比重小,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和人口、耕地匹配在四大地区中匹配最差。故选B。
17."春雨贵如油"说明该地区春季降水量少,比较干旱,且缺乏灌溉水源。图中的②华北平原、③黄土高原,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降水少,河湖水量少,灌溉条件较差,春旱严重,故“春雨贵如油”的地区主要是指②③地区,D正确;①松嫩平原、④三江平原,两地区纬度高,春季蒸发弱,积雪融水及河流众多,灌溉条件优,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中的华北地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春季雨季未到,降水量少,农业需水量答,因此出现春旱,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18.(1)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降水
(2)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地形
(3) 秦岭—淮河 0℃ 800 气温和降水
(4) 水田 旱地 B A
【分析】本大题以四大地理区域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主导因素、耕地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B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C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远,年降水量小于400mm。主导的因素是降水。
(2)读图可知,D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主导的因素是地形。
(3)读图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二者的区域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主导的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
(4)A区是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因此该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B区是北方地区,该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因此其耕地以旱地为主。黑土地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黄土地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都位于北方地区,即B区域;油菜是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二者均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即分布于A区域。
19.(1) 天山 沟壑纵横
(2) 温带季风气候 ③ 7、8月 东南
(3) 水田 水热资源充足且气候雨热同期。
【分析】本题以我国地形简图及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图为材料,涉及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分布、特征、耕地类型、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的影响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1)读图可得,山脉B是天山,该山脉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高原D是黄土高原,该高原的地表特征是沟壑纵横。
(2)图乙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此气候分布在B、E、 ③三地中的③地,该地位于渤海沿岸,该气候降水最多的两个月是7、8月,此时盛行东南季风。
(3)甲位于南方地区,该区域的耕地类型是水田,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水热资源充足且气候雨热同期。
20.(1) 东北 华北 黄土 水土流失
(2)渤海
(3) 长白 林地 太行
(4)重
【分析】本大题以北方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区、临海、用地类型及工业基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①为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因为平原面积广阔,黑土肥沃,气候雨热同期;首都北京位于②华北平原上;③为黄土高原,其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2)由图可知,北方地区濒临的内海④为渤海,除了渤海,我国还有一个内海是琼州海峡。
(3)由图可知,⑤是长白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其农业用地类型是林地;⑥是太行山脉,也为东北—西南走向,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4)结合所学知识,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1.(1)陕西
(2) 秦岭 渭河
(3)宝鸡
(4)温带季风
(5)地势起伏较大
【分析】本大题以“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和“西安和汉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引汉济渭工程的位置、影响、问题,海拔高低的判断、气候类型的判断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根据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引汉济渭”工程位于陕西省,地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由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是从秦岭以南的汉江引水到秦岭以北的渭河,可知该工程洞穿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
(3)结合所学知识,河流自高向低流,图中渭河从宝鸡流向西安,可判断出宝鸡海拔高于西安。
(4)由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洞穿秦岭,秦岭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区。
(5)结合所学知识,该工程需穿越秦岭,地势起伏较大是遇到的最大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