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我国计划在2028年实施“天问三号”探测任务,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火星采样返回。下图为太阳系示意(非真实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位于( )
A.水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土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
2.与火星相比,地球( )
A.体积和质量更小 B.距太阳距离更远
C.大气层更加稀薄 D.更适宜人类生存
【答案】1.C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1.A、水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是金星,A错误;
B、木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之间是土星,B错误;
C、火星处在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正确;
D、土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是天王星,D错误;
故答案为:C。
2.AC、与火星相比,地球质量体积更大,形成较厚的大气层,AC错误;
B、地球据太阳更近,使得温度适宜,B错误;
D、地球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更适宜人类生存,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12月1日晚,某天文爱好者在北京门头沟拍摄到罕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极光通常出现在地球的( )
A.高海拔地区 B.高气压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高湿度地区
4.极光的出现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 )
A.太阳风变得更强劲 B.地球上的天气变化相对平稳
C.太阳黑子数量减少 D.地球上的短波通信更为通畅
【答案】3.C
4.A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极光通常出现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C。
4.A、极光的出现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更强劲,A正确;
B、黑子活动和地球降水量有相关性,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的天气变化相对不稳定,B错误;
C、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较多,C错误;
D、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回会受到干扰,变的不通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下表是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的分布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年总辐射量/ (×109J/m )
13.17 12.99 12.45 11.58 10.41 9.01 7.49 6.26 5.64 5.48
5.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南向北递增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北向南递增
6.导致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活动 B.太阳高度 C.海拔高低 D.大气厚度
【答案】5.A
6.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能量来源均为太阳辐射;核能、地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潮汐能量来自天体万有引力。
5.根据图示信息,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故答案为:A。
6.ACD、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差异与太阳活动、海拔高低、大气厚度关系不大,ACD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由于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而两极地区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被大气削弱得多,因此导致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 11月,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了名为《捕猎者》的琥珀:距今1亿年前的一只蜥蜴捕猎的动态瞬间。 下图为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蜥蜴生活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该蜥蜴生活的地质年代( )
A.脊椎动物出现 B.爬行动物盛行
C.蕨类植物出现 D.被子植物繁盛
【答案】7.C
8.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古生代是距今5.41亿年到2.52亿年,中生代是距今2.52亿年到6600万年,新生代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生物演化史中,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7.该蜥蜴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据右图可知距今1亿年前地质年代为中生代。
故答案为:C。
8.脊椎动物、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 12 月 18 日 23 时 59 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千米。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启动地震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相关部门立即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10.此次地震发生时,居住在高层住宅的人们科学的避震做法是( )
A.躲避至窗户旁边 B.乘坐电梯迅速撤至楼下
C.直接从楼上跳下 D.用枕头迅速保护住头部
11.此次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A.实时监测灾害的影响 B.获得高精度位置信息
C.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 D.统计并管理灾情数据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防避
【解析】【点评】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
9.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甘肃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应该位于地壳。
故答案为:A。
10.A、躲避至窗户旁边容易被碎玻璃伤害,A错误;
B、地震可能导致断电,乘坐电梯不合适,B错误;
C、高层住宅直接从楼上跳下伤害更大,C错误;
D、此次地震发生时,居住在高层住宅的人们科学的避震做法是用枕头迅速保护住头部,减轻伤害,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灾害的影响,A错误;
B、北斗卫星导航系可以精确定位,获得高精度位置信息,B正确;
C、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其导航,但是不能运输,C错误;
D、统计并管理灾情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暑假, 经纬和丹霞跟随苏扬老师来到邢台市崆山白云洞风景区进行地理研学。下图为他们拍摄的石钟乳、 石笋和石柱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地貌景观是典型的(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岩溶地貌 D.海岸地貌
13.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为( )
① 气候暖湿 ② 土壤贫瘠 ③ 可溶性岩石广布 ④ 植被稀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2.C
13.A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喀斯特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12.A、雅丹地貌由相间排列的风蚀沟槽和脊组成,A错误;
B、丹霞地貌的特征是赤壁丹崖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B错误;
C、结合石钟乳、石笋和石柱景观照片可知,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主要由流水堆积(化学淀积)形成,图示地貌景观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C正确;
D、海岸地貌主要分布在海岸带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3.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因此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气候(气候暖湿)和岩石特性(可溶性岩石广布)有关,①③正确;受土壤、植被等因素影响较小,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挪威峡湾众多,有“峡湾国家”之称。图6为该国的盖朗厄尔峡湾,该峡湾深入陆地十多千米,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峡湾横剖面近似( )
A.新月形 B.扇形 C.V字形 D.U 形
15.图示峡湾属于( )
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冰川堆积地貌
【答案】14.D
15.C
【知识点】冰川地貌
【解析】【点评】挪威峡湾地貌,冰河运动塑造了这个地区的地貌,冰川在挤压和削减的过程中形成了峡湾的谷地。冰川退去后,峡湾被海水淹没,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景观。
14.A、新月形地貌多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与冰川侵蚀无关,A错误;
B、扇形地貌多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洪积扇),与冰川侵蚀无关,B错误;
C、V字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与冰川侵蚀无关,C错误;
D、峡湾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多出现U形谷,如图示两岸陡峭,谷底宽阔幽深,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深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之后槽谷被海水侵入形成峡湾所以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与流水作用、冰川堆积无关。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下图为高西沟村治理前的景观对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高西沟村治理前地表( )
A.沟壑纵横 B.起伏和缓 C.平坦开阔 D.山高谷深
17.若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模式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推广,会导致黄河(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
C.入海口泥沙增多 D.入海口无机盐类增多
【答案】16.A
17.B
【知识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是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远看起来不平整,支离破碎。黄土高原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干沟万壑,由于黄土疏松加上地表裸露,导致冲刷形成沟壑地貌。
16.高西沟村位于黄士高原腹地地区,黄土高原地表干沟万壑,支离破碎;山高谷深形容山地或峡谷地区。
故答案为:A。
17.黄土高原进行生态治理,使得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该生态治理模式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推一,会导致黄河河流含沙量减少,入海口泥沙减少,无机盐类减少,因此,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流域降水量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据图可知( )
A.甲洋流从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
B.甲洋流由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
C.乙洋流从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
D.乙洋流由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
19.受甲洋流影响的海区( )
① 水温升高 ② 盐度增大
③ 降水减少 ④ 气温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8.C
19.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18.AB、甲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故由低水温海区流向高水温海区,AB错误;
CD、乙洋流由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故乙洋流从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9.读图可知,甲洋流由低水温海区流向高水温海区,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③④正确,①错误;受寒流影响的区域蒸发弱,盐度低,②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丰南区某学校是唐山市首个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校园,于2023 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校园内建设了下沉式绿地、 雨水花园、 透水铺设以及雨水蓄水池等多种设施。 下图为该校学生参观校园内海绵设施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海绵校园直接改变的当地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降水 D.蒸发
21.建设海绵校园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校园 B.控制地表雨洪
C.净化空气 D.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20.A
21.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0.根据材料可知,学校校园内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设以及雨水蓄水池等多种设施,海绵校园建设中增加绿化面积和铺设透水砖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因此海绵校园直接改变的当地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故答案为:A。
21.建设海绵校园可有效地截留蓄积雨水,增加下渗,增加地下蓄水池的水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总量,控制地表雨洪减轻内涝;美化校园、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不是主要目的。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 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 )
A.多革质叶片 B.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C.常有板状根 D.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3.与针叶树相比,华北地区传统民居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有利于( )
① 夏季遮荫取凉 ② 室内温度恒定
③ 阻挡风沙 ④ 提高冬季室内温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2.D
23.C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华北地区夏季高温,房屋前的落叶阔叶树枝叶繁茂,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强,气候寒冷,房屋后的常绿针叶树能够对冬季风起到一定的削弱效果。所以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屋后多植常绿针叶树。
22.A、叶片多呈革质是常绿阔叶林,A错误;
B、针叶树、落叶阔叶树群落结构差异不大,B错误;
C、板状根多出现在热带雨林中,C错误;
D、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完全落叶,存在明显的季相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23.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叶茂,达到较强遮阴效果;冬季,落叶后,房子可获得较多光照,提高冬季室内温度,①④正确。达不到室内温度恒定、阻挡风沙的目的,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明显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区域的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研究表明,冰川消融会进一步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上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二氧化碳被视为温室气体的原因在于其能够强烈吸收( )
A.太阳红外线 B.地面辐射 C.太阳紫外线 D.大气辐射
25.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上升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散射增加
C.地面辐射减弱 D.地面反射降低
【答案】24.B
25.D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冰川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在于储备大量淡水,影响全球水平衡,而高反照率又使大量太阳辐射返回宇宙空间。 冰川融化后会减少底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影响太阳辐射收支平衡,令全球温度上升,这种趋势只有进入冰期才能扭转。
24.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故答案为:B。
25.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上升的原因是地面反射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气温上升;太阳辐射没有增强;冰川消融对大气散射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地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 面积约占全球黑土区总面积的 12%,其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黑钙土。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黑钙土分布。
(1)A 为 层,B 为 层,C 为 层。
① 内蒙古自治区 ② 黑龙江省 ③ 吉林省 ④ 辽宁省
(2)下列为关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的观点,请判断正误(在括号内填 或×)。
观点一:黑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
观点二:黑土区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有机质分解慢。( )
观点三:黑土区地表物质迁移速率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
观点四:黑土区土壤表层疏松,通气透水性差,土壤肥力低。( )。
(3)东北黑土区的农田经过多年耕作,土壤肥力下降明显,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答案】(1)②;①;③。
(2)×|√|×|×。
(3)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
【知识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1)黑龙江省②黑土分布面积最大,内蒙古自治区①黑钙土分布面积最大。
(2)黑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观点一错误;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慢。观点二正确;黑土区主要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低洼,地表物质迁移速率慢,观点三错误;黑土区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肥力高,观点四错误。
(3)增施有机物料,其中包括施有机肥、草肥、绿肥秸秆还田等。
【点评】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主要农业产区之一,拥有许多有利的因素促进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农业用地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冬季寒冷有利于冬季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夏季温暖有利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多样化的农业生产。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含有丰富的养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适宜于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近年来,政府在东北地区加大了科技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农业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随着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东北地区地处中国的边疆地带,与俄罗斯、朝鲜等国接壤,具有较好的外贸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27.(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丹霞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受山谷风的影响,当地7月日均降水量的昼夜差异较为明显。
(1)在图中用箭头补绘气流运动方向,使之形成完整的环流。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相关知识,丹霞同学对图中所示谷风的形成进行了梳理。请参考丹霞同学的做法对山风的形成进行梳理。
谷风形成:
山风形成:
(3)据图指出7月拉萨白天与夜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1)环渤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
(2)
(3)白天降水比夜间少(或夜间降水比白天多)。夜间,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冷凝成雨;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谷地气流下沉;晚上冷空气沿坡面下沉则形成山风,谷地气流上升。画图如下: 。
(2)据丹霞同学的做法对谷风的形成进行梳理,推测山风的形成原理是夜间山坡地面辐射降温比山谷快, 气温比同海拔的空气气温低,导致冷空气沿着坡面下沉至谷地。
(3)7月是夏季,拉萨夜间,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加上谷底有河流,水汽充足,上升气流导致水汽容易冷凝成雨;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因此白天降水比夜间少(或夜间降水比白天多)。
【点评】热力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产生的气流运动。由于地球不断受到太阳的辐射,不同地区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导致空气温度不均匀。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环流,这种对流环流在地球的各个层次都存在。热力环流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风系统,如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中纬度的西风带和极地的极地高压带等。随着太阳直射位置的变化,热力环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季节性气候的变化。例如,夏季时太阳直射位置向北移动,赤道附近地区升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而冬季时则向南移动。
28.(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低于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35‰)。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 时, 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 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会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淡化海冰技术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以符合淡水标准。如果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可以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日数的分布。
(1)解释渤海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
(2)推测辽东湾与莱州湾海冰可开采次数差异,并分析原因。
(3)淡化海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有人认为目前通过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的淡水缺问题并不合适。请为该观点提供依据。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多条河流汇入,起到稀释作用;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不畅。
(2)辽东湾开采次数多(或莱州湾开采次数少)。原因:辽东湾纬度高,海水温度低(或气温低),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度大(或从莱州湾角度作答)。
(3)成本高;海冰资源季节性强;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等。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渤海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蒸发量、径流注入、海域封闭程度角度分析。渤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有河流淡水注入,多条河流汇入,起到稀释作用,海区较封闭,与外部海域海水交换少,导致渤海盐度较低。
(2)根据<-4°日数的分布可知,辽东湾<-4°日数长,辽东湾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开采次数多。理由:辽东湾纬度更高,气温低,海水温度低,结冰期长;辽东湾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差,海水盐度较低,辽东湾结冰期长、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
(3)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的淡水缺问题不合适的理由主要从海冰存在季节、开采海冰的不利影响分析。海冰淡化需要开采、淡化,成本高;海冰资源季节性强,夏季无法淡化海冰;海冰融化可以稀释海水,大量开采海冰,使得海洋盐度升高,盐度变化会影响生物群落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等。
【点评】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环境中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海水的密度、溶解氧含量、化学反应速率等,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分布和行为。海水中溶解的盐类和矿物质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盐度对海水的密度、电导率、溶解氧含量等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海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动。包括海洋水流、海洋潮汐、海浪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海水的运动和混合,进而影响海水中物质的输送和分布。光照是海水中生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光照的强弱和波长分布会影响海水中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溶解氧是海水中的重要成分,直接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呼吸和生长。氧气含量受到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海水中的营养盐包括氮、磷、硅等,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营养物质。营养盐的含量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 1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我国计划在2028年实施“天问三号”探测任务,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火星采样返回。下图为太阳系示意(非真实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位于( )
A.水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土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
2.与火星相比,地球( )
A.体积和质量更小 B.距太阳距离更远
C.大气层更加稀薄 D.更适宜人类生存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12月1日晚,某天文爱好者在北京门头沟拍摄到罕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极光通常出现在地球的( )
A.高海拔地区 B.高气压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高湿度地区
4.极光的出现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 )
A.太阳风变得更强劲 B.地球上的天气变化相对平稳
C.太阳黑子数量减少 D.地球上的短波通信更为通畅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下表是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的分布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年总辐射量/ (×109J/m )
13.17 12.99 12.45 11.58 10.41 9.01 7.49 6.26 5.64 5.48
5.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南向北递增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北向南递增
6.导致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活动 B.太阳高度 C.海拔高低 D.大气厚度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 11月,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了名为《捕猎者》的琥珀:距今1亿年前的一只蜥蜴捕猎的动态瞬间。 下图为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蜥蜴生活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该蜥蜴生活的地质年代( )
A.脊椎动物出现 B.爬行动物盛行
C.蕨类植物出现 D.被子植物繁盛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 12 月 18 日 23 时 59 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千米。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启动地震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相关部门立即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10.此次地震发生时,居住在高层住宅的人们科学的避震做法是( )
A.躲避至窗户旁边 B.乘坐电梯迅速撤至楼下
C.直接从楼上跳下 D.用枕头迅速保护住头部
11.此次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A.实时监测灾害的影响 B.获得高精度位置信息
C.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 D.统计并管理灾情数据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2023 年暑假, 经纬和丹霞跟随苏扬老师来到邢台市崆山白云洞风景区进行地理研学。下图为他们拍摄的石钟乳、 石笋和石柱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地貌景观是典型的(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岩溶地貌 D.海岸地貌
13.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为( )
① 气候暖湿 ② 土壤贫瘠 ③ 可溶性岩石广布 ④ 植被稀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挪威峡湾众多,有“峡湾国家”之称。图6为该国的盖朗厄尔峡湾,该峡湾深入陆地十多千米,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峡湾横剖面近似( )
A.新月形 B.扇形 C.V字形 D.U 形
15.图示峡湾属于( )
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冰川堆积地貌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下图为高西沟村治理前的景观对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高西沟村治理前地表( )
A.沟壑纵横 B.起伏和缓 C.平坦开阔 D.山高谷深
17.若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模式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推广,会导致黄河(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
C.入海口泥沙增多 D.入海口无机盐类增多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据图可知( )
A.甲洋流从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
B.甲洋流由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
C.乙洋流从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
D.乙洋流由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
19.受甲洋流影响的海区( )
① 水温升高 ② 盐度增大
③ 降水减少 ④ 气温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丰南区某学校是唐山市首个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校园,于2023 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校园内建设了下沉式绿地、 雨水花园、 透水铺设以及雨水蓄水池等多种设施。 下图为该校学生参观校园内海绵设施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海绵校园直接改变的当地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降水 D.蒸发
21.建设海绵校园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校园 B.控制地表雨洪
C.净化空气 D.增加空气湿度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 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 )
A.多革质叶片 B.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C.常有板状根 D.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3.与针叶树相比,华北地区传统民居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有利于( )
① 夏季遮荫取凉 ② 室内温度恒定
③ 阻挡风沙 ④ 提高冬季室内温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明显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区域的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研究表明,冰川消融会进一步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上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二氧化碳被视为温室气体的原因在于其能够强烈吸收( )
A.太阳红外线 B.地面辐射 C.太阳紫外线 D.大气辐射
25.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上升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散射增加
C.地面辐射减弱 D.地面反射降低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地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 面积约占全球黑土区总面积的 12%,其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黑钙土。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黑钙土分布。
(1)A 为 层,B 为 层,C 为 层。
① 内蒙古自治区 ② 黑龙江省 ③ 吉林省 ④ 辽宁省
(2)下列为关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的观点,请判断正误(在括号内填 或×)。
观点一:黑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
观点二:黑土区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有机质分解慢。( )
观点三:黑土区地表物质迁移速率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
观点四:黑土区土壤表层疏松,通气透水性差,土壤肥力低。( )。
(3)东北黑土区的农田经过多年耕作,土壤肥力下降明显,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27.(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丹霞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受山谷风的影响,当地7月日均降水量的昼夜差异较为明显。
(1)在图中用箭头补绘气流运动方向,使之形成完整的环流。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相关知识,丹霞同学对图中所示谷风的形成进行了梳理。请参考丹霞同学的做法对山风的形成进行梳理。
谷风形成:
山风形成:
(3)据图指出7月拉萨白天与夜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8.(2023高一上·唐山月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低于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35‰)。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 时, 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 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会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淡化海冰技术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以符合淡水标准。如果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可以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日数的分布。
(1)解释渤海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
(2)推测辽东湾与莱州湾海冰可开采次数差异,并分析原因。
(3)淡化海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有人认为目前通过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的淡水缺问题并不合适。请为该观点提供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1.A、水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是金星,A错误;
B、木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之间是土星,B错误;
C、火星处在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正确;
D、土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是天王星,D错误;
故答案为:C。
2.AC、与火星相比,地球质量体积更大,形成较厚的大气层,AC错误;
B、地球据太阳更近,使得温度适宜,B错误;
D、地球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更适宜人类生存,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C
4.A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极光通常出现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C。
4.A、极光的出现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更强劲,A正确;
B、黑子活动和地球降水量有相关性,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的天气变化相对不稳定,B错误;
C、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较多,C错误;
D、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回会受到干扰,变的不通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A
6.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能量来源均为太阳辐射;核能、地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潮汐能量来自天体万有引力。
5.根据图示信息,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故答案为:A。
6.ACD、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差异与太阳活动、海拔高低、大气厚度关系不大,ACD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由于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而两极地区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被大气削弱得多,因此导致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7.C
8.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古生代是距今5.41亿年到2.52亿年,中生代是距今2.52亿年到6600万年,新生代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生物演化史中,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7.该蜥蜴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据右图可知距今1亿年前地质年代为中生代。
故答案为:C。
8.脊椎动物、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
故答案为:B。
【答案】9.A
10.D
11.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防避
【解析】【点评】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
9.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甘肃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应该位于地壳。
故答案为:A。
10.A、躲避至窗户旁边容易被碎玻璃伤害,A错误;
B、地震可能导致断电,乘坐电梯不合适,B错误;
C、高层住宅直接从楼上跳下伤害更大,C错误;
D、此次地震发生时,居住在高层住宅的人们科学的避震做法是用枕头迅速保护住头部,减轻伤害,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灾害的影响,A错误;
B、北斗卫星导航系可以精确定位,获得高精度位置信息,B正确;
C、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其导航,但是不能运输,C错误;
D、统计并管理灾情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2.C
13.A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喀斯特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12.A、雅丹地貌由相间排列的风蚀沟槽和脊组成,A错误;
B、丹霞地貌的特征是赤壁丹崖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B错误;
C、结合石钟乳、石笋和石柱景观照片可知,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主要由流水堆积(化学淀积)形成,图示地貌景观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C正确;
D、海岸地貌主要分布在海岸带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3.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因此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气候(气候暖湿)和岩石特性(可溶性岩石广布)有关,①③正确;受土壤、植被等因素影响较小,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4.D
15.C
【知识点】冰川地貌
【解析】【点评】挪威峡湾地貌,冰河运动塑造了这个地区的地貌,冰川在挤压和削减的过程中形成了峡湾的谷地。冰川退去后,峡湾被海水淹没,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景观。
14.A、新月形地貌多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与冰川侵蚀无关,A错误;
B、扇形地貌多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洪积扇),与冰川侵蚀无关,B错误;
C、V字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与冰川侵蚀无关,C错误;
D、峡湾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多出现U形谷,如图示两岸陡峭,谷底宽阔幽深,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深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之后槽谷被海水侵入形成峡湾所以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与流水作用、冰川堆积无关。
故答案为:C。
【答案】16.A
17.B
【知识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是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远看起来不平整,支离破碎。黄土高原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干沟万壑,由于黄土疏松加上地表裸露,导致冲刷形成沟壑地貌。
16.高西沟村位于黄士高原腹地地区,黄土高原地表干沟万壑,支离破碎;山高谷深形容山地或峡谷地区。
故答案为:A。
17.黄土高原进行生态治理,使得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该生态治理模式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推一,会导致黄河河流含沙量减少,入海口泥沙减少,无机盐类减少,因此,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流域降水量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B。
【答案】18.C
19.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18.AB、甲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故由低水温海区流向高水温海区,AB错误;
CD、乙洋流由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故乙洋流从高水温海区流向低水温海区,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9.读图可知,甲洋流由低水温海区流向高水温海区,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③④正确,①错误;受寒流影响的区域蒸发弱,盐度低,②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0.A
21.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0.根据材料可知,学校校园内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设以及雨水蓄水池等多种设施,海绵校园建设中增加绿化面积和铺设透水砖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因此海绵校园直接改变的当地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故答案为:A。
21.建设海绵校园可有效地截留蓄积雨水,增加下渗,增加地下蓄水池的水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总量,控制地表雨洪减轻内涝;美化校园、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不是主要目的。
故答案为:B。
【答案】22.D
23.C
【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华北地区夏季高温,房屋前的落叶阔叶树枝叶繁茂,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强,气候寒冷,房屋后的常绿针叶树能够对冬季风起到一定的削弱效果。所以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屋后多植常绿针叶树。
22.A、叶片多呈革质是常绿阔叶林,A错误;
B、针叶树、落叶阔叶树群落结构差异不大,B错误;
C、板状根多出现在热带雨林中,C错误;
D、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完全落叶,存在明显的季相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23.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叶茂,达到较强遮阴效果;冬季,落叶后,房子可获得较多光照,提高冬季室内温度,①④正确。达不到室内温度恒定、阻挡风沙的目的,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4.B
25.D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冰川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在于储备大量淡水,影响全球水平衡,而高反照率又使大量太阳辐射返回宇宙空间。 冰川融化后会减少底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影响太阳辐射收支平衡,令全球温度上升,这种趋势只有进入冰期才能扭转。
24.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故答案为:B。
25.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上升的原因是地面反射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气温上升;太阳辐射没有增强;冰川消融对大气散射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
26.【答案】(1)②;①;③。
(2)×|√|×|×。
(3)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
【知识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1)黑龙江省②黑土分布面积最大,内蒙古自治区①黑钙土分布面积最大。
(2)黑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观点一错误;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慢。观点二正确;黑土区主要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低洼,地表物质迁移速率慢,观点三错误;黑土区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肥力高,观点四错误。
(3)增施有机物料,其中包括施有机肥、草肥、绿肥秸秆还田等。
【点评】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主要农业产区之一,拥有许多有利的因素促进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农业用地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冬季寒冷有利于冬季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夏季温暖有利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多样化的农业生产。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含有丰富的养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适宜于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近年来,政府在东北地区加大了科技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农业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随着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东北地区地处中国的边疆地带,与俄罗斯、朝鲜等国接壤,具有较好的外贸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27.【答案】(1)环渤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
(2)
(3)白天降水比夜间少(或夜间降水比白天多)。夜间,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冷凝成雨;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谷地气流下沉;晚上冷空气沿坡面下沉则形成山风,谷地气流上升。画图如下: 。
(2)据丹霞同学的做法对谷风的形成进行梳理,推测山风的形成原理是夜间山坡地面辐射降温比山谷快, 气温比同海拔的空气气温低,导致冷空气沿着坡面下沉至谷地。
(3)7月是夏季,拉萨夜间,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加上谷底有河流,水汽充足,上升气流导致水汽容易冷凝成雨;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因此白天降水比夜间少(或夜间降水比白天多)。
【点评】热力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产生的气流运动。由于地球不断受到太阳的辐射,不同地区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导致空气温度不均匀。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环流,这种对流环流在地球的各个层次都存在。热力环流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风系统,如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中纬度的西风带和极地的极地高压带等。随着太阳直射位置的变化,热力环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季节性气候的变化。例如,夏季时太阳直射位置向北移动,赤道附近地区升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而冬季时则向南移动。
28.【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多条河流汇入,起到稀释作用;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不畅。
(2)辽东湾开采次数多(或莱州湾开采次数少)。原因:辽东湾纬度高,海水温度低(或气温低),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度大(或从莱州湾角度作答)。
(3)成本高;海冰资源季节性强;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等。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渤海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蒸发量、径流注入、海域封闭程度角度分析。渤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有河流淡水注入,多条河流汇入,起到稀释作用,海区较封闭,与外部海域海水交换少,导致渤海盐度较低。
(2)根据<-4°日数的分布可知,辽东湾<-4°日数长,辽东湾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开采次数多。理由:辽东湾纬度更高,气温低,海水温度低,结冰期长;辽东湾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差,海水盐度较低,辽东湾结冰期长、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
(3)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的淡水缺问题不合适的理由主要从海冰存在季节、开采海冰的不利影响分析。海冰淡化需要开采、淡化,成本高;海冰资源季节性强,夏季无法淡化海冰;海冰融化可以稀释海水,大量开采海冰,使得海洋盐度升高,盐度变化会影响生物群落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等。
【点评】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环境中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海水的密度、溶解氧含量、化学反应速率等,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分布和行为。海水中溶解的盐类和矿物质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盐度对海水的密度、电导率、溶解氧含量等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海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动。包括海洋水流、海洋潮汐、海浪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海水的运动和混合,进而影响海水中物质的输送和分布。光照是海水中生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光照的强弱和波长分布会影响海水中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溶解氧是海水中的重要成分,直接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呼吸和生长。氧气含量受到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海水中的营养盐包括氮、磷、硅等,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营养物质。营养盐的含量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