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东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2.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琼中县某校初中学生为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同学们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仔细观察模拟实验,以下结论不恰当的是( )
A.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B.植被覆盖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D.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
4.我国下列地区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农耕区 B.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区
C.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区 D.黄土高原陡坡的耕作区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暴雨,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B.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地表沟壑纵横
C.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粮食产量高 D.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资源尤为丰富
6.下列属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 ②四合院 ③信天游 ④京剧 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 。”这是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我国某地区景色的描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造成“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人为原因是( )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B.土层构造疏松
C.暴雨集中 D.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8.在文中描述的自然环境下孕育的民歌形式是( )
A.河南坠子 B.信天游 C.侗族大歌 D.黄梅戏
9.针对该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文字描述的地方位于图中阴影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地方位于(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11.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开垦②植被稀少③过度放牧④开采矿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②四合院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读我国四个省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但不属于同一干湿地区
C.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D.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14.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内河航运交通居首位
B.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
C.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
D.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如图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有(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16.关于图中各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为地上河,应加高加固堤坝 B.b地区利用黄土直立性特点,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C.c地区地势平坦,修建了多座水电站 D.d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二、解答题
17.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漫步中国”中有一条“胡线”(即“胡焕庸线”),该路线分为四个地段:东北段(于林草交汇处穿行)、山西段(混搭的历史舞台)、陕西段(古老的地名串起乡情)、西南段(寻找人与自然的多样性)。
材料二下图是“胡线”示意图。
(1)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百花园”的地段是 ;穿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段是 。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走“胡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活动有:陕西段 (选填“唱信天游”或“跳孔雀舞”);西南段 (选填“林海雪原”或“跳孔雀舞”)。
(3)“胡线”以西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的自然原因是 ;以东地区人口分布密集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8月,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环评报告由生态环境部批复,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黄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黄河与长江都发源于我国A 省,黄河与长江两条河流的上游水能资源都较为丰富,建有众多水电站,请写出这两条河流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
(2) 流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该流域华北平原土地平坦,土壤类型主要为 。
(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B地形区是 。为了因地制宜治理该地形区水土流失状况,在缓坡地带可以修建梯田,在陡坡地带要 ,在沟谷地带可以采用 的工程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右边的山脉是
(2)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自然原因是 。(填字母,可多选)
A.地表沟壑纵横 B.地表植被稀少 C.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D.黄土土质疏松 E.黄河含沙量大
为解决该问题,当地人民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任写一点)
(3)黄河流经甲、乙、丙三地,河水含沙量最大的是 河段。
20.读中国局部地区图、黄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农业区:① ,支流:②
(2)“一带一路”的建设为A铁路线(连云港—阿拉山口)沿线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A是 线。
(3)据图可知乌鲁木齐和连云港气候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4)甲、乙两座山脉中,甲山脉大致经过 毫米等降水量线:在乙山脉南侧的吐鲁番盆地,千百年来人们利用 (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发展了绿洲农业。
(5)黄河D河段流经丙地,丙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导致黄河C河段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请写出一条治理C河段的措施 。
(6)B省区地广人稀,农业可以实行机械化生产,这里的棉花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在全球也占到了百分之二十,成为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请分析这里产棉的有利条件是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1.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A错误;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导致该地区地表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B正确;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C错误;黄土高原农耕文明出现早,D错误。故选B。
2. “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描写的是黄土高原,①正确;“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描写长江三峡地区,不在图中,②错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对黄河、太行山的描写,③正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写的是江西庐山,也不在图中,④错误。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祁连山的乌鞘岭,东到起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3.B 4.D
【解析】3.观察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A恰当;植被覆盖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B不恰当;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C恰当;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D恰当。本题要求选择不恰当的选项,故选B。
4.长江中下游平原农耕区为平原,不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A错误;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区植被茂密不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B错误;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不严重,C错误;黄土高原陡坡的耕作区由于植被破坏,会导致土壤流失,水土流失较严重,D正确。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地表冲刷强。
5.A 6.B
【解析】5.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土壤不肥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表沟壑纵横;夏季多暴雨,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①黄土高原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②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是当地的传统民居;③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④京剧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⑤陕北和晋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是白羊肚手巾产生发展的外部因素,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故①③⑤正确,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的主要措施有: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7.D 8.B 9.C
【解析】7.读题由材料中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等可以判断出,《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其景观特点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其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陡坡退耕还林、还草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利于保持水土,故A错误;土层构造疏松,易溶于水、降水集中,多暴雨是其自然原因,故B、C错误,开垦、采矿、修路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裸露的地表在暴雨冲刷下,易被流水侵蚀,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8.根据所学可知,河南坠子属于河南省的民歌形式,故A错误;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故B正确;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等地的传统音乐,故C错误;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利于保持水土,故①合理;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故②合理;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不合理;应采取和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畜牧业;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有利于保持水土;排除③,即ABD错误;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毁林开荒,陡坡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10.B 11.C 12.B
【解析】10. 由材料可知,《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地区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B正确;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A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C错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错误。故选B。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毁林开荒,陡坡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黄土高原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①正确;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北京位于华北平原,②错误;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③正确;京剧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形成于北京,不属于“黄土风情”,④错误;陕北和晋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是白羊肚手巾产生发展的外部因素,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⑤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⑤对应的B正确,②和④所在的ACD错误。故选 B。
【点睛】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包括植树种草、修梯田、建挡土坝、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13.A 14.D
【解析】13.读图可知,图中甲为陕西省、乙为山西省、丙为湖南省、丁为江西省。陕西省、山西省均位于太行山以西,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正确;湖南省、江西省均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B错误;陕西省、山西省以黄河为界,C错误;湖南省、江西省以山地为界,D错误。故选A。
14.由已学知识可知,陕西省和山西省以黄河为界,黄河的内河航运欠发达,A错误;湖南省和江西省河运发达,但不居首位,我国水路陆交通最发达的省区是上海市,B错误;陕西省和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但木材资源不丰富,C错误;湖南省和江西省的有色金属矿丰富,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产量多,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15.B 16.B
【解析】15.我国地势一、二阶梯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二、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巴颜喀拉山、②是祁连山、③是秦岭、④是太行山;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有②祁连山和④太行山,故选B
16.读图, a河段为黄河上游地区,黄河上游地区主要的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地上河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A错误;b地区为黄土高原,当地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特点,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B正确;c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修建了多座水电站,C错误;d地区位于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光照条件较好,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玉米的主产区,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D错误。故选B。
【点睛】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上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中游— 水流急,含沙量大;下游—大量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17.(1) 西南段 东北段
(2) 唱信天游 跳孔雀舞
(3) 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多地质灾害等。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涉及我国民族分布、主要山脉及重要分界意义、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人口分布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因此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多样性”的地段是西南段;穿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段是东北段的大兴安岭。
(2)陕西段经过黄土高原,这里有著名的唱信天游、秦腔等;西南段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有傣族的孔雀舞等。
(3)“胡线”以西地区人口分布稀少自然原因:西部地形多以高原、山地为主,多为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区,水资源稀少,地质灾害频发,自然环境恶劣;以东地区人口分布密集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
18.(1) 青海 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
(2) 黄河 棕壤
(3)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还草 修筑拦土坝、打坝淤地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黄河流域水系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黄河和长江的概括、水能、我国的耕地、土壤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黄河与长江都发源于我国A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黄河与长江两条河流的上游流经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耕地降水少,以旱地为主,以南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故黄河流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该流域华北平原土地平坦,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
(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B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了因地制宜治理该地形区水土流失状况,在缓坡地带可以修建梯田,在陡坡地带要退耕还林还草,在沟谷地带可以采用修筑拦土坝,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减轻水土流失。
19.(1)太行山脉
(2) 水土流失 BCD 植树种草或缓坡建梯田或坡脚建挡土坝
(3)丙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水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 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图中最右边的山脉是太行山脉。
(2)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地表光秃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多暴雨;BCD正确;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故治理措施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缓坡建梯田或坡脚建挡土坝。
(3)图中甲乙位于黄河上游,含沙量小,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丙位于黄河中游,含沙量最大。
20.(1) 河套平原 渭河
(2)陇海—兰新
(3)海陆因素
(4) 400 坎儿井
(5) 水土流失严重 加固大堤,清沙除淤
(6)光照充足,热量丰沛,温差大,晴天多,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局部地区图、黄河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河流域的地形、气候、农业和铁路的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素养。
【详解】(1)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塞外江南”。依据图中位置农业区①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依据图中位置支流②是位于黄河中游地区的渭河。
(2)读图可知,“一带一路”的建设为A铁路线(连云港—阿拉山口)沿线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A是陇海—兰新线。
(3)读图可知,连云港距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乌鲁木齐距海远,深居内陆,造成连云港与乌鲁木齐气候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4)读图可知,甲是大兴安岭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主要是大兴安岭东西降水不同,以西降水少,以东降水多,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乙是天山,其南侧的吐鲁番盆地,是一个山间盆地,盆地内光、热资源丰富,种植葡萄、哈密瓜等经济作物,为提高水源利用效益,大多采用坎儿井灌溉,发展了绿洲农业。
(5)读图可知,黄河D河段黄河中游流经丙地黄土高原,丙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C河段黄河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对地上河治理措施是加固大堤,清沙除淤。
(6)读图可知,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等水源,水源较充足,是棉花的主产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沛,温差大,晴天多,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