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3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3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3 18: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对比唐朝与北宋的疆域,二者有何主要区别?

北宋
西夏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政权并立之形成
髡发
房屋
纺织
农耕
游牧
材料二: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一:党项羌……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 ——《旧唐书》
西夏鎏金铜牛
材料三:
西夏冶铁图
辽(契丹)
发展生产
创制文字
上京临潢府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10世纪初
北方
西夏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兴庆府
元昊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西北
北宋
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东京
赵匡胤
汉族
960年
中原、南方

10世纪初
北宋
960年
西夏
11世纪前期
刮一刮
一包辣条
刮一刮
刮一刮
奖励表白祖国一次
一颗糖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辽、西夏为什么能和北宋并立?
辽、西夏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
具备与北宋抗衡竞争的实力
儿皇帝石敬瑭
燕云十六州
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数次战争,从进攻到防御
从澶州之战到澶渊之盟




阅读教材35页,梳理辽太宗等皇帝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1、辽宋为兄弟之国;
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3、宋给辽岁币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内容
影响: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1)
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
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
宋夏和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36页正文,思考下列问题:

民族政权并立之影响
材料一:
民族政权并立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治:为元朝统一准备重要条件
经济:促进经济交流,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民族政权并立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
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在文化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化:吸收借鉴,传播了中原文化
材料三:党项族,从内迁到西夏王朝灭亡的500余年间,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原王朝汉族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可以说西夏党项族的文化是在唐、宋文化的滋养下发展起来的。
——谢静《敦煌石窟中的西夏服饰研究之二》
材料四:辽开国不久就建立了孔庙,春秋祭祀;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
——部编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
材料五:汉族先进文化传入西夏,西夏的歌舞也传到内地。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六:契丹的服饰传人中原后,仿效者甚多,宋朝皇帝曾下诏禁止效仿,但阻挡不了契丹服装在中原的流行。
——部编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
民族政权并立在社会生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七:契丹、党项、女真等每年从汉地引进不少米面……等食品……饮食习俗与汉族几乎无异。
——关树东:《一部描述民族历史风俗的佳作——读<辽宋夏金社会生活史>》
社会生活:歌舞、饮食、服饰等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八:官私庐舍(房屋)被西夏军队焚毁,人民和牲畜被西夏军队屠掠的,不计其数。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民族政权并立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一.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
二.双方撤兵,各守边界。
三.宋每年给辽“岁币”,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辽宋《澶渊之盟》
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结束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岁币”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宋夏《庆历和议》
材料九:
消极影响: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岁币加重北宋百姓负担。

西夏
北宋
民族政权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民族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各抒己见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民族关系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2、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
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