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件+分课时教学设计+作业--湘教版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件+分课时教学设计+作业--湘教版七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3 19:10: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学设计
课时设计
主题五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教学内容分析 在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地球上,两极地区是神秘诱人的地方。两极地区有原始、严酷的自然环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从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一节具有重要意义。本节教材从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等三大方面介绍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主题鲜明,详略得当。
学习者分析 两极地区对学生是很好奇的内容,因为在血红素的而世界里两极地区是比较神秘的区域。对于位置的认识和自然环境的特征理解已经有了前面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不会有困难。
学习目标确定 1.描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2.根据图文资料描述两极地区独特的的自然环境特征,并简要分析其科考价值和举例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评价设计 根据主要任务设计驱动问题,能达到总分的80%以上为优秀;70%——80%为良好,60%——70%为及格。60%以下不及格。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冰雪世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视频导入:极地考察。看图说出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简介北冰洋。北极航道和北极资源(视频)说出北极航道经过的路线?简介:海上冰山——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4.在图上找出北极圈内的国家有哪些?原住居民有哪些?6.看图说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简介. 位置:一般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3.北极航道路线 4.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和芬兰8个国家。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黄色人种)。6.位置: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范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考查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发展利用。(人地协调观)(满分25分)能够看图说出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5分)利用地图说出北极航线经过的海峡海洋等(5分)能够在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国家(5分)能够记得北极地区的原著居民是黄色人种(5分)能够看图说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5分)
任务二:独特的野生动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1.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有哪些?2.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3.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极地区的气候特点。4.比较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5.南极你不知道的事(视频)合作探究:1.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2.极地动物有哪些特点?是怎样适应极地环境?3.合作碰撞: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1)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2)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1.北极熊、北极狐、海象。2.企鹅、磷虾、海豹、蓝鲸等3.酷寒、狂风、干燥合作探究:1.南极大陆目前气候寒冷、冰雪覆盖,不会生长形成煤的植物,这说明过去南极洲可能位于比较温暖的地方,后因大陆漂移逐渐到达南极地区。皮厚、毛密、脂肪多,利于防寒保暖3.合作碰撞:第一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应该予以保护。第二种说法不正确。理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能通过其自身调节来控制种族数量多少,以维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而不是通过人为手段来完成。 考查西亚宗教的认知(区域认知)(满分30分) 1.能够说出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两种(5分)2.能够说出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两种(5分)3.根据材料,概括出极地区的气候特点(5分)4.完成表格(5分)5.能够回答(1)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南极大陆下埋藏着丰富煤矿这一现象。(5分)(2)能够说出极地动物有哪些特点?是怎样适应极地环境?(5分)
任务三: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始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19世纪上半叶:发现南极大陆……,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到达南极点。1912年1月17日,英国人斯科特到达南极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30多个国家在两极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科考站。1.知识拓展:为什么世界各国纷纷在南极地区建科学考察站?2.我国的南极科考站建设时间和站名3.中国科考站 泰山站采用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4.北极的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4.读图,找出黄河站的位置,判断该科考站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5.在极地考察需要如何穿着?6.合作探究:(1)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3) 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1.知识拓展: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2.我国的南极科考站建设时间和站名3.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4.黄河站(78°N,12°E),有极昼极夜现象。5.在极地地区科考的工作人员,在科考工作的时候都需要带上专业的设备,比如加厚抗风的衣服,特制的护目镜,雪地靴等以适应南极的恶劣环境。6.(1)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这时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或为极昼),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2)夏季(北半球),6月-8月为北极暖季。(3)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综合思维:(满分15分)能够说出中国泰山站采用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5分)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5分)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5分)
任务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即时评价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学生举手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习能力(30)每说出一点得5分。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100) 60——70 71——79 80——100
板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拓展学习设计 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考站 通过网络查询1.了解我国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哪些?所在经纬度位置?考察站主要担负的任务是什么?
课时作业 附教案后
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地图和材料学生揭开神秘的两极地区,学生兴趣较高,课堂比较活跃,对科考站的任务也比较感兴趣,时间有限,留着课后拓展。培养学习的能力。
课堂练习
1. 南极洲四周的大洋,按自西向东排序正确的是 ( A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2.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D )A. 亚洲 B. 拉丁美洲 C. 欧洲 D. 南极洲3. 南极考察队员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A )A.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 极地干燥,缺乏淡水C. 遇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 D. 找不到裸露地建立营地4. 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同的景色是 ( A )A. 都是一片冰雪世界 B. 到处是成群的企鹅C. 到处是上千米厚的冰雪 D. 周围多冰山、浮冰5. 去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 )A. 12—2月 B. 3—4月 C. 11—12月 D. 6—8月6.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立在 ( C )A. 格陵兰岛 B. 斯瓦尔巴群岛 C. 乔治王岛 D. 冰岛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22分)
欧洲流传着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如果没有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人就无法从大海中争得近乎领土面积1/3的土地,也就没有当地奶酪的盛名和郁金香的芬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想知道荷兰的地理位置,他最好查阅( )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政区图 C.荷兰政区图 D.欧洲气候分布图
2.荷兰风车的主要用途是( )
A.磨面 B.旅游 C.灌溉 D.抽水
【答案】1.B 2.D
【解析】1.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小明想找到荷兰的地理位置,他最好查找世界政区图。故选B。
2.荷兰坐落在地球的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从材料“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人就无法从大海中争得近乎领土面积的的土地”可知,荷兰风车历史悠久的原因是荷兰风力大,地势低洼,用风车抽水和排水。故选D。
【点睛】荷兰坐落在地球的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新课标·主题活动设计】在课堂上,同学们模拟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缔约方大会。南极地区的代表称2023年南极地区海冰急剧减少,7月中旬南极海冰面积较多年均值减少260万km2,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下图示意南极地区位置及气候资料图和1979—2023年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极洲主要位于( )
A.热带 B.南温带 C.亚热带 D.南寒带
4.7月南极地区( )
处于全年中的冬季 B.降水量开始增大
C.海冰面积开始减少 D.气温达全年最高
5.南极地区2023年海冰面积明显减小的原因是( )
A.降雪少于往年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类大量开采 D.科考导致融化
【答案】3.D 4.A 5.B
【解析】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洲绝大部分地处南极圈以南,属于五带中的南寒带。结合题意,故选D。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地区处于全年中的冬季,气温达全年最低,海冰面积不会开始减少,由于气候全年都比较干燥,降水量也不会开始增大。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近年来,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极地地区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雪面积不断缩小,海平面不断升高,与降雪少于往年、人类大量开采和科考无关。结合题意,故选B。
【点睛】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考察期间要保护其生态环境。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至此,我国已在南极建立五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和高原 B.盆地和丘陵 C.山地和丘陵 D.高原和山地
7.我国海拔最高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
8.秦岭站濒临(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答案】6.D 7.C 8.A
【解析】6.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高,一般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边缘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间地势一般比较平坦,四周地势起伏较大。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为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高原和山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读图可知,四个科考站中,昆仑站距离南极点最近,纬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排除C;读图可知,秦岭站濒临太平洋,A正确,排除BD。故选A。
【点睛】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
“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除了用来防御危险,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下面左图为北极地区略图,图为“苹果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黄河站能够看到众多的企鹅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被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D.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10.“苹果屋”外观选用绿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11.北极科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北极、保护北极,下列不属于北极科考关注的是( )
A.旅游资源开发 B.冰川考察 C.生物多样性保护 D.气象监测
【答案】9.D 10.B 11.A
【解析】9.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在北极并不能看到企鹅,A错误;北极地区的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他们住在雪屋,擅长渔猎,狗拉雪橇是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B错误;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南极,C错误;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非常丰富,D正确。故选D。
10.依据题干信息:“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除了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袭击,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为了醒目,冰雪上容易识别,被设计成绿色,状似苹果;南极没有森林,颜色选用绿色不是防御严寒与风雪 ;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清爽的感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为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北极的考察只限于科研目的,主要的内容有:全球气候变化特点(气象监测)、海洋环境考察、冰川考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旅游资源开发不是北极科考的内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二、解答题
12.【双龙探两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中国科考队乘坐“雪龙2”号在2021年7月至9月圆满完成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2022年10月,中国科考队携带1000多吨物资乘“雪龙”号、“雪龙2”号赴南极进行第39次科考,于次年4月凯旋。
【时间有奥妙】
(1)分别说出南、北极科考的时间段,并说明选择在此时段科考的原因。(3分)
【万里送补给】
(2)从生活和科考角度,你认为“雪龙”号会携带哪些补给品?(2分)
【极地添绿色】新鲜蔬菜曾是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如今利用温室大棚等技术,中国在南极成功种植出蔬菜。
(3)在南极极昼期,温室蔬菜大棚可以利用哪些新能源?(1分)
【助力碳中和】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为减缓极地冰川融化贡献中国力量。
(4)为助力“碳中和”,请列举两种低碳生活方式。(2分)
【答案】(1)北极科考时间段为每年6到8月,南极科考时间段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此段时间分别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暖季,较温暖,有极昼现象,是科考的最佳时间。
(2)生活角度:应携带食物、蔬菜、保暖衣物、取暖设备、护目镜等。科考角度:科研设备和仪器等。
(3)太阳能、风能。
(4)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等。
【分析】本题以极地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图和黄河站和泰山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涉及南北极科考时间不同的原因、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碳中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详解】(1) 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南北季节相反。北极科考时间段为每年6到8月,南极科考时间段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由柱状图可知(以南极的泰山站为例)主要是因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这个时间段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北极(以我国北极的黄河站为例)每年6到8月这个时间段是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暖和,且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
(2)“雪龙”号补给品有:生活角度:因为两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风大,故应携带食物、蔬菜、保暖衣物、取暖设备、护目镜等。科考角度:需携带科考用的科研设备和仪器等。
(3)南极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在南极地区,太阳能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因为南极地区的日照时间长,这就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南极地区的风力也很强,因此风能也是南极地区的另一种清洁能源。此外,南极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可以通过地热发电技术来利用。在南极极昼期,光照时间长,故可利用太阳能;南极风大,也可利用风能助力温室蔬菜大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碳中和”,在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到: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餐具、塑料袋,垃圾分类,双面打印,节约用纸,节约用水用电,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等。
附:作业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
要求(满分30分) 18分~21分 22~24分 25~30
冰雪世界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独特的野生动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第7章 了解地区
7.5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他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描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根据图文资料描述两极地区独特的的自然环境特征,并简要分析其科考价值和举例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北极地区
North Pole

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
范围
北极地区
1
一般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水深最浅、气候最为寒冷的大洋。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夏季,北冰洋上到处可见漂动的冰山。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次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论北极上空。
北极地区
北极航道和北极资源
海上冰山
两极地区每年产生大约1200千米3的冰山。大量漂流的冰山,既对所经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造成影响,也对海上航行构成威胁。
这是因为冰山出露海面的部分只占总体积的1/7左右,人们往往不易察觉。船只遇到冰山时,不小心就容易被水下体积庞大的部分撞毁。
冰山
北极地区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
1912年4月14日深夜,在加拿大纽芬兰岛南部海面,因撞上冰山而沉没,1500多人丧生。
北极地区
生活在北极圈内的人被统称为北极人,现有人口有900万左右,分布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和芬兰8个国家,其中像因纽特人这样真正的北极土著居民不到200万。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黄色人种)。
因纽特人
彩色屋子
2
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
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范围
E
South Pole

极地区
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
南极地区
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
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平方千米,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在南极大陆上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0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没有定居人口。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北极熊
北极狐
海象
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
企鹅
磷虾
磷虾分布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中,其中南极附近的鳞虾数量最多,被称为“地球最后一个蛋白库”。
两极动物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思考?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酷寒
狂风
干燥
“冰雪高原”
“风库”
“白色沙漠”
两极地区
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比较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相同点 不同点
无论北冰洋还是南极洲,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降水量小 降水量稍多
最高温出现在 月 最高温出现在 月
平均气温较低 平均气温稍高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7
1
南极你不知道的事
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
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南极大陆目前气候寒冷、冰雪覆盖,不会生长形成煤的植物,这说明过去南极洲可能位于比较温暖的地方,后因大陆漂移逐渐到达南极地区。
合作探究
皮厚、毛密、脂肪多,利于防寒保暖
极地动物有哪些特点?是怎样适应极地环境?
(1)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2)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第一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应该予以保护。
第二种说法不正确。理由:自然界中的食物链能通过其自身调节来控制种族数量多少,以维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而不是通过人为手段来完成。
合作碰撞?
极地探险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5—16世纪
19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以来
欧洲航海家开始北极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
“北方航线”。
发现南极大陆……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到达南极点。
1912年1月17日,英国人斯科特到达南极点。
30多个国家在两极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科考站。
知识拓展
为什么世界各国纷纷在南极地区建科学考察站?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我国的南极科考站
科考站 建成时间
长城站 1985年
中山站 1989年
昆仑站 2009年
泰山站 2014年
秦岭站 (罗斯海新站) 2024年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泰山站
罗斯海新站
大 西 洋



印 度 洋
泰山站
中国科考站 泰山站采用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
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北极科考
北极的科学考察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黄河站
北极科考
读图,找出黄河站的位置,判断该科考站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黄河站(78°N,12°E)
有极昼极夜现象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极地科考
在极地地区科考的工作人员,在科考工作的时候都需要带上专业的设备,比如加厚抗风的衣服,特制的护目镜,雪地靴等以适应南极的恶劣环境。
合作探究
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这时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或为极昼),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
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夏季(北半球)
6月-8月为北极暖季
合作探究
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内的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厄尔尼诺现象、人类活动甚至太阳活动等等,都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记录”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冰里。这样,我们从南极的冰盖上取雪样,或者钻冰芯,就如同医生从人的耳朵上取一滴血一样。医生化验血样来判断人是否健康,我们就化验雪样来判断地球的健康情况,而深层的冰芯则会告诉我们地球的历史状况。
南极考察的科学价值
南极冰芯
南极地区,这片洁净的土地,不能受到污染。这是各国南极考察队员的共同心声。在南极地区,队员们外出考察,都要把用完的酒瓶、罐头盒装进袋子封好。有时甚至把粪便也要装入塑料袋,带回站上处理。有些垃圾还要带回本国处理,不能随便扔掉或烧掉。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各国签订了《南极条约》,并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南极条约 The Antarctic Treaty 》
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
保证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
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
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
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
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
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制定了《南极探访须知》: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带走!
保护措施:
①各国加强合作,签订《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②在极地科考、旅游时将生活垃圾随身带走
③禁止捕杀极地动物
各国科考人员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考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除极少部分就地处理外,大部分都带出极地。
课堂小结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独特的野生动物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北极地区:北极熊
南极地区:企鹅
极地科考站
极地环境的保护
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北冰洋、北美洲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一部分
北极地区:北极熊
南极地区:企鹅
极地科考站
极地环境的保护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北冰洋、北美洲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一部分
课堂练习
1. 南极洲四周的大洋,按自西向东排序正确的是 ( )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拉丁美洲 C. 欧洲 D. 南极洲
3. 南极考察队员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A.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 极地干燥,缺乏淡水
C. 遇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 D. 找不到裸露地建立营地



课堂练习
4. 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同的景色是 ( )
A. 都是一片冰雪世界 B. 到处是成群的企鹅
C. 到处是上千米厚的冰雪 D. 周围多冰山、浮冰
5. 去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
A. 12—2月 B. 3—4月 C. 11—12月 D. 6—8月
6.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立在 ( )
A. 格陵兰岛 B. 斯瓦尔巴群岛 C. 乔治王岛 D. 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