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12: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4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母鸡》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母鸡》这篇课文,作为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继续了老舍先生对母鸡情感变化的描写。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深入探究母鸡的种种品质,进一步理解作者对于母爱的颂扬之情。 文章后半部分,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鸡作为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品质不仅仅是对于母鸡个体的描写,更是对于所有母亲伟大品质的赞美。作者通过对母鸡日常行为的描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此外,从文学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也展现了老舍先生独特的写作风格。他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得文章读起来既亲切又自然。同时,他巧妙地通过母鸡这一形象,传达了对母爱的深深敬仰,使得文章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母鸡》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母鸡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第二课时中,他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母鸡的品质和作者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完全理解母鸡所代表的母爱的深层含义。此外,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也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
2.说说变化的原因。 ★★★
3.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难点: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核心问题 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慈爱,勇敢,负责……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母鸡》,谁来说说老舍笔下的母鸡都有哪些特点呢? 这个教学环节有效地回顾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了记忆,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误解或遗漏。此外,这种提问方式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听取同学们的回答,其他同学也能够从中学到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表达方式,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方法。
二、研读文本 1.生答: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母鸡在孵出小鸡后展现出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品质。 生答: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2.四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生答:这两句话中的“顶”都是口语化的表达,这样平实自然的口语会让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4.生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6.生答: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这一描述展现了母鸡对小鸡的精心喂养,使它们茁壮成长。而“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则揭示了母鸡为了小鸡的成长,不惜牺牲自己的体重和体态,这种无私的母爱令人动容。 生答:通过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慈爱、负责、不辞辛劳的母鸡形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物,更是一个充满母爱、为儿女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 7.师生合作,共读课文。 生齐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生答: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生答:我感受到作者对母鸡充满了敬畏之心。 学生自由交流。 12.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1.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文中有一段话直接写出了原因,是哪一段? 2.作者是如何具体来写母鸡的这些特点呢?我们先来看第五自然段,谁来读?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想一想,除了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还有什么情况下它也会立刻警戒起来?这里的“立刻”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作者围绕着这个中心词,对母鸡的动作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来表现它的警戒,这就是这个标点符号——冒号的作用。小小的标点符号同样也能表情达意。想象着当时的画面,谁能读出母鸡的警惕和负责?母鸡的警戒还表现在这两个动作中,一起读。从两个“挺着”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读出母鸡的勇敢。 3.这段文字,老舍先生用严谨准确的语言,通过对母鸡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了它在白天的勇敢和负责。在夜间母鸡又是怎样做的呢?“顶”是什么意思?上学期的《陀螺》一课我们也曾经学过这个字。这里的“顶”又是什么意思? 4.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母鸡都是那么尽职尽责、勇敢无畏,所以老舍先生这样赞叹—— 5.刚才我们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了老舍先生严谨平实的语言风格,体会了他抓住“母鸡保护小鸡”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刻画母鸡特点的写法。【板贴:抓住场景】下面我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6——7自然段。 6.我们来交流,第6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个生活场景来写母鸡?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7.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既把小鸡雏和母鸡进行了对比,又把母鸡孵鸡雏前后也进行了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它的慈爱和勇敢。我们一起合作读出这种鲜明的对比。 继续交流,这一自然段作者又是抓住了什么场景来写的?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你们做过“半蹲”的动作吗?作者的用词就是这么严谨,一个“半蹲”的动作饱含着母鸡对小鸡多么深厚的情感。这样的母鸡怎能不让人赞叹:—— 9.老舍先生仅仅是在赞美鸡母亲吗?他还在赞美谁 是啊,不仅是鸡母亲,你的母亲,我的母亲,天底下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这样的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0.母鸡就是千千万万个英雄母亲的化身,所以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你从“不敢”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是的,他被母鸡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母爱深深地震撼了,对它充满了神圣的敬畏。【板书:敬畏】 11.同学们,老舍先生对母鸡态度的变化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因为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又极爱炫耀,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但是有了一群鸡雏后的母鸡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老舍先生慢慢改变了对它的态度,对母鸡不敢再讨厌了,最后对它充满了神圣的敬畏。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一开始还要写自己讨厌母鸡呢? 12.这正是老舍先生情感表达的精妙之处,通过前后态度的对比更能衬托出母鸡的伟大,从而表达对无私母爱的赞颂。【板书:赞颂母爱】这样的写法就叫欲扬先抑。 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出作者情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母鸡母爱的探讨,使学生们更加珍视和感恩身边的母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和人文关怀精神。这个环节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素养。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老舍先生如何具体描绘母鸡的特点。通过朗读第五自然段,学生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只负责、警惕的母鸡形象。除了鸟儿飞过或声响引起母鸡的警戒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可能引发母鸡警觉的情境,如陌生人的接近或小狗的吠叫等。这样的讨论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热情。关于“立刻”这个词的使用,教师明确指出其重要性。去掉“立刻”会使句子失去母鸡对危险反应之迅速的特点,无法生动表现其警戒的即时性。通过对“立刻”一词的讲解,学生深刻体会到精准用词在表达中的关键作用。教师还强调了标点符号在表达中的作用,特别是冒号在引出具体描述时的功能。学生们通过朗读和体会,学会了如何运用标点符号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3.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极具匠心。它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以往学过的知识,形成了知识的有效链接,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语境中同一字词的用法,深化了对字词含义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母鸡夜间行为的描绘,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母鸡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到了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和其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体验。 4.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母鸡白天黑夜都尽职尽责、勇敢无畏的特点后,教师适时地引入了老舍先生的赞叹之语,使得学生对母鸡形象的认知得到了升华。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母鸡的品质,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赞叹,学生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敬佩和赞美,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抓住关键场景来深入理解文本,如何通过分析场景中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把握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这个教学环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运用所学方法成功解读文本,学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双赢。 6.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学习,学生们深入体会到了这是一只慈爱、负责、不辞辛劳的母鸡。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动物,更是一个充满母爱、为儿女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这样的母鸡形象,让学生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们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来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母鸡的特点,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个环节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观点和表达能力的机会,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小鸡雏和母鸡的形象进行对比,同时又对比了母鸡孵鸡雏前后的变化,从而更加鲜明地凸显了母鸡的慈爱和勇敢。这样的对比不仅使得文本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母鸡的特点和品质。通过合作朗读,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对比的强烈效果,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母鸡形象的理解和感受。这一教学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和合作精神,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8.通过抓住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母鸡的母爱和勇敢。同时,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9.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意识到,老舍先生笔下的鸡母亲其实是我们身边每一位母亲的缩影。无论是自己的母亲还是他人的母亲,她们都同样拥有着那份深沉而伟大的母爱,愿意为了子女的幸福和健康付出一切。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们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学生们开始思考并感激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母亲们,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从而学会珍惜和回报。 10.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文本知识,更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和升华。他们开始懂得尊重和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用敬畏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母亲。这种情感体验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人文关怀精神。 11.老舍先生一开始写自己讨厌母鸡,实际上是在为后文对母鸡的赞美和敬畏做铺垫。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作者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使得读者更加期待和关注母鸡后来的变化。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使得作者对母鸡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更加突出和鲜明。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学会欣赏和运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同时,他们也能够在思考中明白,一个人的态度是可以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成长。 12.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深入剖析了老舍先生情感表达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们领悟到了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的魅力。通过前后态度的对比,母鸡的伟大形象被更加鲜明地衬托出来,使得作者对无私母爱的赞颂之情更加深入人心。学生们在学习这一环节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总结 1.生答:作者写猫的时候写了大猫和小猫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答:作者写母鸡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但是写猫就没有。 1.前面我们学过的《猫》和本节课的《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从文章结构来看,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情感表达方面呢? 2.虽然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不尽相同,但都是从细微之处落笔,抓住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刻画小动物。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出示:没有生活气息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这两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相得益彰。通过对比《猫》和《母鸡》两篇文章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将学习延伸到课后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去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这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巧妙,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乐趣,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为文中的母鸡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教学反思 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了文本的魅力和教学的乐趣。老舍先生的《母鸡》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让我和学生们都为之动容。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们深入探讨了母鸡的形象和情感变化。通过对比母鸡孵鸡雏前后的不同状态,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母鸡的慈爱和勇敢。他们纷纷表示,从未像今天这样细致地观察过母鸡,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入地理解过母爱的伟大。 在情感表达方面,我尝试引导学生们去感受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讨厌到后来的敬畏,这种情感转变让学生们深受触动。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对一个普通的母鸡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逐渐明白,这是因为母鸡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母爱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他们自己。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去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他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作品,有的描写小狗的忠诚,有的描绘小猫的俏皮,还有的讲述着小兔子的温顺。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回顾这节课,我深感收获良多。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他们开始懂得珍惜身边的母爱,开始学会用更加细腻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作为老师,我也在这节课中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和价值,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和实践的信念。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们去感受文本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