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12: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母鸡》一文,依旧出自著名文学家老舍之手,堪称其又一力作。文章精妙地描绘了作者对于母鸡看法的转变,进而赞颂了母爱的伟大。该文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前后对比鲜明。前半部分,作者细腻地刻画了母鸡叫声的刺耳、欺软怕硬的性格以及居功自傲的态度,塑造了一个令人不悦的母鸡形象。然而,在后半部分,母鸡的负责任、慈爱、勇敢和辛劳等品质被逐一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使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厌恶”转变为深深的敬意。
本文的语言风格偏向口语化,直白而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和舒适。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同时,通过对比老舍的两篇文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悟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加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老舍用词的严谨性。
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猫》,你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师:谁来介绍介绍他?
师:是的,从大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大作家。但是,这位大作家有一次却碰到了一件烦心事。原来呀,是因为他的夫人在院子里养了一只鸡,你们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鸡吗? (母鸡)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齐读今天的课题。
过渡:你们知道吗?自从他的夫人养了这只母鸡之后,老舍先生原来平静的生活就被彻底打破了,这是为什么呢?你听(播放母鸡叫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过渡:如果你的平静生活被母鸡打破了,你会怎么做呢?(抽生回答)
可是,老舍先生是一个文人,于是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给他的夫人写一篇文章,来控诉母鸡的不是,他到底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快速翻开语文书,一起来读一读。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划出“我”对母鸡前后的态度分别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在写?
3、结合关键词句,说一说“我”对母鸡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从哪些具体事例可以看出来。
师:学习的最佳状态就是全身心投入,相信刚刚无比认真的你们,这些词语一定都能认识。
谁来读?
师:喜欢你们字正腔圆的词语认读。里面有两特别容易读错的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重点强调:一撮毛,欺侮)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吗?请结合文中的原句进行回答。(抽生回答,并找到关键词概括出老舍先生前后对母鸡的态度是什么)
师: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如此讨厌母鸡?请找到具体的句子,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1、大声喧哗
师:你找到了里面的哪些关键词?(预设:生可能回答“嘎嘎”)
师:“嘎嘎”这个词出现了几次?
生:很多次。
师:文中的哪个词可以说明母鸡“嘎嘎”了很多次?(没完没了)
师:这就对了,没完没了!
师:没完没了的叫声啊!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大声喧哗)
师:只知道大声喧哗的母鸡,你说讨不讨厌?
师:那就让我们读出对母鸡的这种讨厌吧!(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
2、无病呻吟
师:除了这一点,你还找到了哪里?请你来说。
师:你找到哪些关键词?(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组织教学)
师:这个时候的母鸡,不是大声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这是因为母鸡有什么心事吗?
生:不是。
师:这个时候的母鸡不再是前院后院的乱窜,而是?
生:颤颤巍巍的,那颤颤巍巍是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哆哆嗦嗦,摇摇晃晃地走)
师:你还找到了那个关键词(如怨如诉)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好像在倾诉,又好像在怨恨。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味道。)
师:他这样是因为他生了什么毛病吗?
生:不是。
师:你瞧,母鸡没有心事,没有毛病,却做出了这样的行为,所以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对,这就叫无病呻吟。你们说它讨厌不讨厌?
3、欺软怕硬
师:你还找到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的原因吗?
师:同学们,请注意观察,此时的母鸡显然对谁有畏惧之情?
生:母鸡现在害怕公鸡。
师:这是为什么呢?(预设:因为公鸡强大而有力。)
师:确实,母鸡对公鸡心存畏惧。这体现了她对强势的畏惧,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母鸡对其他生物的行为。她主要欺负谁?
生:这只母鸡欺负最忠厚的鸭子。
师:她为何欺负鸭子?你刚才已经提到了,是因为鸭子的忠厚吗?她只欺负鸭子吗?
生:她还欺负其他的母鸡。
师:她为何欺负其他的母鸡?
生:因为其他的母鸡比她稍弱一些,没有防备。
师:这就是欺负弱小,畏惧强大。这两者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称之为“欺软怕硬”。
欺软怕硬的母鸡讨不讨厌?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来感受老舍先生对母鸡的讨厌吧!(朗读指导)
4、居功炫耀
师:还有吗?
师:你找到了里面的关键句子,可是聋人听不见呀,他怎么可能被吵得受不了呢?
生:因为母鸡生蛋叫得太狂了。
师:所以在这里,老舍先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夸张)
师:哪里还有夸张,你能找到吗?
生: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师:又是吵的聋人都受不了,又是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所有的这些夸张都在告诉我们母鸡特别(爱炫耀),讨厌不讨厌?(讨厌!)
师:孩子们,你们看,经过老舍先生的仔细观察,母鸡令人讨厌的事实,你清楚了吗?
师:你们看,课文围绕着我一向讨厌母鸡这句话,分别写了母鸡“大声喧哗、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居功炫耀”这四个具体的事例,像这样的结构,我们把它叫做“总分”结构。
教学反思
在上一课《猫》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作者的语言特色有了一定的认知,其语言质朴易懂,情感深藏于文字之中,极适宜学生独立阅读及深入品味。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我将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随着对母鸡的认识而发生变化,前后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聚焦于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前后内容的变化,并通过多次仔细阅读相关词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2. 通过对比两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描述方式相似的句子,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感受老舍先生在不同语境下,如何运用语言传达出不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