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学期 春季
课题 军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沃”等15个字;理解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不同语气。 3.能读懂故事情节,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通过朗读表达体会到的感情。
教学过程
前言:同学们好!我是江苏省新沂市新安小学的王智慧老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神》! 一、导入新课 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漫溯历史的长河,不管是文人还是武将,也不论是平民还是领袖,国难当头,他们用满腔的热血铸就铮铮铁骨!他们不朽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其中的一位——刘伯承,去领略他军神的风采。 一、复习检查 (一)字词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学,老师想考考你们,听写三个词语。(师读词语,后出示:崭新、由衷、慈祥)看一看,你写对了吗? 1.出示这三个词语:崭新 由衷 慈祥 并将这几个生字变红。 2.师:这几个红色的生字,笔画比较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对的,它们都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出示: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根据这个规律,相信你很快就记住了它们的字形。 3.师:这几个字中,老师要特别提醒一个字:衷 出示:田字格中的“衷” (1)师:你知道它的部首是什么吗?是“衣”,你猜对了吗? (2)指导书写:在书写的时候,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哪里呢?“中”的一竖要短,不要和下面的字交叉。注意这一撇的起笔在横中线上。请根据提示,再写2遍。 (3)指导区分“衷心”和“忠心” 师:写好了这个字,老师想再考考你。这有两个“zhong心”,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出示:忠心 衷心 自己说试试。 第一个“衷心”是发自内心的意思,第二个“忠心”是忠诚之意。现在你给这个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吧! 出示: 衷心 忠心 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辞官回乡的途中,写了315首《己亥杂诗》,他( )希 望国家振兴,国富民强。最能体现他对国家一片( )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你选对了吗?(出示答案) 过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龚自珍的写照,“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筑军魂。”这是刘伯承的真实写照。 (二)概括课文内容 现在请根据这个事件发展图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师述:我们一起来说说吧:刘 伯承的眼睛被打伤了,到沃克医生的诊所求治,受了重伤还那么从容镇定让沃克医生认出了他军人的身份;手术前担心麻药影响大脑,他坚决拒用;手术过程中忍痛坚持,连崭新的床单都抓破了,他在术后还能笑谈刀数,难怪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你都填对了吗?) 过渡:这节课,咱们就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出示单元导语页)走进人物的内心,去寻找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内在原因。 二、学习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第12-26节,想一想: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完成下面三个学 习活动:1.关注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用横线画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并做批注,选择一两处,说说刘伯承的内心活动。2.用波浪线画出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完成思维导图。3.和身边的人分角色朗读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大家开始吧! 交流学习活动1 现在我们来交流吧!出示活动一:关注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用横线画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并做批注,选择一两处,说说刘伯承的内心活动。 播放同学1录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17小节,出示批注,我关注了“青筋暴起”“汗如 雨下”“抓破了”这几个动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用刀子割肉真的很疼,可刘伯承居然“一声不吭”,他的意志真是坚强!我觉得他当时会这么想:在战斗中,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跟他们相比,这点疼痛算什么?我是军人,我一定可以坚持的!) 师:说得真棒!这位同学抓住了刘伯承的动作描写走进了刘伯承的内心。同学们,还有哪些词、句触动了你? 播放同学2录音:老师,还有更能体现刘伯承是军神的语句是:他勉力一笑,说:“我一 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我关注的是刘伯承的神态和语言,那么痛苦的手术他还能“勉力一笑”,那么痛苦的手术他还能数清刀数,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真的有钢铁般的意志!!我觉得他在数刀数的时候可能会这么想: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跟人谈笑风生。同是军人,关羽可以做到,我刘伯承也能做到! 3.小结: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抓住了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走进了他的内心,感受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二)交流学习活动2 质疑:同学们,刚刚在自学的时候,一位同学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播放同学3录音:老师,我刚刚在画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时,发现这篇文章用在沃 克医生身上的笔墨比咱们这篇课文的主角刘伯承还多,这是为什么呢? 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不着急,咱们先来交流学习活动二,就能找到答案。咱们按 事情发展的顺序来交流。 出示: 沃克医生 1.出示思维导图,师:当沃克医生初见病人时,态度是冷冷的,当他准备手术听说刘伯承拒用麻药,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出示课文第12、14节:有同学抓住了沃克医生的神态描写(圈画眉毛扬了起来 生气)知 道此时的沃克医生是生气的。(出示:生气)当他听了刘伯承的话,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圈画),加上这儿还有这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读出此时的沃克医生对病人拒用麻药这件事是又怀疑又惊讶的。(出示:惊疑) 谁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3.播放同学4录音:出示第16小节,当沃克医生施行手术时,他的双手却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我觉得沃克医生被震撼到了(出示:震撼),最后他忍不住开口让病人可以哼叫,我觉得此时的沃克医生已经开始关爱起这个病人了。(出示:关爱)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感受到了他的内心。 4.师:当听闻病人在数刀数的时候,沃克医生惊呆了,当他得知病人的真实身份时肃然起敬。这些体现内心变化的词语,我们可以借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总结。 5.孩子们,现在,能结合你的思维导图谈一谈文章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笔墨去写沃克医生了吧?试试看! 师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在手术前后不断发生变化,从开始的冷 漠、惊疑到后来的关爱、敬慕,表面看是沃克医生的态度转变,实际上作者借助沃克医生的反应逐步突出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和崇高品质。(出示课件)课文中对刘伯承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对沃克医生的描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为了烘托刘伯承的形象,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军神的形象。 (三)交流学习活动3 1.同学们,你们能读出军神的形象吗?出示活动三:和身边的人分角色朗读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怎样读好人物的语气呢?可以按下暂停键说一说。出示小贴士内容: a抓住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 b边读边想象画面;c联系生活经历,体验人物的感受。 自己读读吧! 3.谁来给大家读一下!我看谁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读出了军神的形象。 (播放生5录音:老师,我们想读16-22小节,我们觉得这几小节最扣人心弦。 播放生6录音:生读。) 师:非常好!谢谢你们精彩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钢筋铁骨的军神。 三、讲讲故事 1.出示:若干年后,沃克医生退休回到德国的家中,跟家人讲述自己在中国的行医经历。尽管事隔多年,他给刘伯承做手术的事仍历历在目。请你试着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吧! 同学们,说一说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呢?出示小贴士:(1)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注意人称的转换。(2)要把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讲出来。(3)可以适当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或内心独白等。4.情节要完整。(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讲述哦!).同学们也可以扫码听一听我班一个同学的讲述,看看谁讲得最出色。 2.现在,你就试着讲一讲吧。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抓住了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走进了 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军神钢铁般的意志。刘伯承除了被称为“军神”,还有“武神”“编外参谋”“教书先生”等尊称,每一种尊称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课后请你读一读《九死一生》,了解刘伯承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领略伟人的风采。 好了,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