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牧场之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9《牧场之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19: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9.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 识记、理解15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辨音“爵、凳、畜”;辨形“骏、罐”,练习规范地书写,学会运用。 2. 梳理总分总结构展现的景色,学习有条理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 3. 感悟动静结合的写法之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梳理总分总结构展现的景色,学习有条理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动静结合的写法之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5自然段,继续走进真正的荷兰。 1.提出学习任务:作者说真正的荷兰,牲畜是主人,那牧民们又是如何生活于这片低地上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5段,思考。 2.交流:牧民们傍晚才出现。他们挤奶、装载、运输奶制品,一切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点拨:如果说白天的牛犊像贵妇,骏马像公爵,那夜晚时分的牲畜们又是怎样的呢?(“静”)大家都很安静,如何描写才会不单调,让安静的牲畜们各有各的情趣呢? 发现:奶牛:严肃沉默;狗不叫,牛不唤,马不动,沉沉入睡。 3.小结:看来,动静结合,详略得当是此文的写作特点。如果白天的宁静是因为地广人稀,那么,傍晚至夜晚的短暂忙碌,也是作者凸显以衬托这份“安静”的。 二、写法指导。 1.点拨:本文是写景散文,作者着重写了牧场上的牲畜,略写了人的活动,而风景是为描写这些主人们服务的。三言两语,在合适的地方点缀、推进,使全文的节奏连贯,有一种舒缓的美。 2.浏览全文,划出提到原野草地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的美。 3.交流。 4.小结:牧场之国的动物们与这片低地原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荷兰人因牧场而生存,牧场因荷兰人的建设而发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就是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他做了真实的记录,动情地描绘了一幅荷兰牧场图。 5.出示小练笔: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瞧,( )的牛 ;( )的马 ;( )的羊 ;( )的牧民 。在这片( )的低地原野上,一切都 。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7总结:当我们游历一处地方,想要表现其景色时,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中心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展示该处地方的独特。 简介作者。 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童话寓言家。他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他的兴趣广泛,文学之外,园艺、绘画和摄影都令他沉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到过许多国家,写下了《意大利书简》《英国书简》《西班牙之行》 《牧场之国》和《北方之行》等游记。 三、拓展阅读。 1.世界各国,风景各异。像这样介绍一处地方的写景散文,老师还带来了一篇,《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带着《牧场之国》学到的写法,来谈谈你的发现吧。 3.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和魅力。善于观察、总结,善于描写表现,不仅自己欣赏,而且能介绍给旁人,让大家都能从中享受乐趣。感受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 四、作业超市: 1.把“牧场之国”介绍给身边的亲人和伙伴。 2.继续走进荷兰,去了解“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由来。 3.关注异彩纷呈的世界各地,学习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也介绍一处有特色的地方。 4.拓展阅读:卡雷尔 恰佩克的《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