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4 08: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1.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意义。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2. 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文字等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表格对比同类事件的异同,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分析、理解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树立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为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图片:一张小小的粮票,见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历史。 出示材料: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016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驱动性问题: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正确理解 “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带着驱动性问题开始本堂课的学习。 授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的尝试 引用袁隆平“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理解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 (1)农村改革的尝试 出示材料:小岗村民签订的契约书 思考:如何评价小岗村的这份契约里的内容? 学法指导:评价历史事件,主要是为了弄清历史真相,为后来者提供借鉴,应当把历史事件放到当时当地的环境中去考察,要历史地看问题。 (1)出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1966—1976年小岗村村民生活概况简表 好年景差年景其他人均口粮9两/天2.8两/天全村有20户人,常年外出讨饭的有19户。人均收入0.11元/天0.04元/天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978年前农村流行的顺口溜 提示:分析材料,材料一反映生活水平不高,材料二生产积极性不高。 学法指导:理解学习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提示:因为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农民的生活水平低。但积极性不高不是根本原因,继续寻找原因。 (2)请阅读书本的相关史事,分析人民公社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说明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分析小岗村民的契约书里农民的做法的特点: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出示材料,分析大包干后小岗村发生的变化。 1976年与1979年小岗村民生产生活比较表 1976年1979年人口(人)111115粮食产量(斤)35000132300人均口粮(斤)230800人均收入(元)32400还贷(元)——300交粮(斤)——30000
提示:大包干实现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出示材料;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1980年5月) 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3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给予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正式登上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舞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材料说明大包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这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把选择权交给农民。 出示图文资料,了解1984年,全国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比一比:出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 1984年,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30年纪实(2009年出版) 材料二: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光明网 阅读材料,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探究任务:结合书本史事,对比与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相同点
补充说明:但是两者不变就是都要坚持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 出示材料: 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在小岗村召开这个座谈会,具有特殊意义。 ——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使剩余劳动力流入到乡镇企业,带动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阶段小结:如何评价小岗村的这份契约里的内容? 代表的小岗村改革奠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见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中国农村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体现了农民的改革创新精神。 一张契约承载了农村改革发展的进步,意义重大。所以今天这张被誉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的契约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让我们牢记“惟改革创新者胜”的道理。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改革的原因 (1)出示材料,案例分析 1958年福州铅笔厂转为国营企业,企业管理松弛,生产秩序混乱,工人积极性不高。工厂穷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有时本来厂长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简单小事,如防暑降温喝凉茶还是买西瓜、电风扇装在哪里等,也要开支部扩大会。1982年铅笔厂又濒临亏损。 ——《澎湃网》改革风云四十年 结合材料分析,铅笔厂为什么会在1982年濒临亏损? 图示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提示:用图示的方法解释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的问题,由于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必要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也无法管理工人,而工人吃着企业的大锅饭,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它使企业缺乏了活力,最后难以生存,所以要进行城市改革。 2.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结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以表格的形式梳理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探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使企业增强活力。 改革前改革后所有制结构职权划分分配方式
对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3.城市改革的影响 (1)出示材料,案例追踪,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给铅笔厂带来的影响。 1983年,福州铅笔厂被确定为实行承包责任制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实行厂长负责制,工资、奖金、职务、工作岗位浮动,进行按劳分配。一年多的深化改革,企业产量跃居全国同行第二位,出口量也名列前茅。1984年,在“松绑”放权的推动下,铅笔厂上半年铅笔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5.4%,总产值增长14.54%,实现利润增长16.32%。 ——《澎湃网》改革风云四十年 提示:铅笔厂自从实行厂长负责制,对职工进行按劳分配,①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2)出示材料,分析城市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2021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中,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位居前世界前5位。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到2017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分别达到151.7万亿元和52万亿元,是1978年的209.7倍和107.2倍;上缴税费总额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5。 ——《东北网》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材料三:改革浪潮中的多个第一 提示:②国有企业在改革之后,国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③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出示材料,案例分析:口罩价格暴涨到趋于平稳的原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期,口罩供给紧张,价格暴涨,一“罩”难求。多地地方政府指导当地有条件的企业鼓励生产防疫物资,并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简化了相关流程,有大量企业投入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生产。随着口罩大量投入市场,口罩的价格也逐渐回归正常价格。 提示:口罩的价格起伏既尊重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价值规律,又通过政府的引导,有效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弊端,稳定物价的同时,也稳定了人心。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发挥的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比较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方式发生的变化。 提示:计划经济体制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完全由政府调控经济生产,逐渐使经济失去活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 虽然是不同时期的两种经济体制,但是都是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是它们不变的地方。 小结: 播放视频《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的40年》,了解改革4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出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军城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释放了活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全面深化过程中。 提升: 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正确理解 “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请结合史实说明。 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坚持土地公有制; 市经济体制改革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我们要立足国情,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改革进行到底。 同学们,我们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也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改革开放呼唤新时代青年奋发有为! 课后活动: 寻找见证改革40多年历程中的老物件,体会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