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学文化成就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学文化成就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4 08: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科技文化成就》
教材分析
《科技文化成就》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本课学习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科技成就,二是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方面主要分为这个几个方面: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而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材则主要围绕“双百”方针、优秀文化成果、文化自信展开。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知识掌握较为容易。学生通过学习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更好地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科综合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识面广、个性普遍突出,同时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八年级学生对新鲜、又去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课堂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储备量较少,本节课涉及人物多、音像资料丰富,如何将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研读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节选: 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先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观看视频,思考:何为青春?青春何为?提问学生: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并引出新课:在同学们的分享过程中,我看到了你们对未来的憧憬。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几位新中国奋斗者,从他们的追梦故事中认识到自己应如何实现青春梦想。 活动一:千年飞天梦,今朝一夕圆 1.“两弹一星” 出示钱学森、邓稼先人物简介。思考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何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执意回到祖国的怀抱? (1)中国下定决心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 材料一: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材料二:1954年,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在回答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中国帮助时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 材料三: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①抵制美国的核威胁;②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③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两弹一星” 的成就 根据时间提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清单,整理“两弹一星”的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实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出示材料,思考:我国为何能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功?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 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时间: 国名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时间7年零4个月4年4 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3)“两弹一星”取得成就的历史意义 播放视频:《邓小平关于“两弹一星”的评价》,思考:“两弹一星”取得成就的历史意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成就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92,找出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中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 学生自主学习并整理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中国航天成就: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航天事业在不断发展,从2011年的神舟八号完成与天宫一号无人自动交回对接,到神州十六号首次执行有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参与的载人飞行任务。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从未止步。 活动二: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 1.杂交水稻 视频播放《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通过视频体会袁隆平在培育杂交水稻过程中对梦想的坚持。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P93,找出有关袁隆平成就、荣誉以及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影响。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成就: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影响:①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 ②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国际) 荣誉: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活动三:漫漫青蒿梦,春草鹿呦呦 1.青蒿素 出示材料:《一个梦想成就一世功勋》 1951年,20岁的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大学4年,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尤为感兴趣。毕业后,她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她曾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 屠呦呦领导课题组,在设施简陋、信息渠道不通畅的条件下,翻阅大量的历代本草医学书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有放过。在课题组前后历经了380多次失败后,终于根据屠呦呦提出的古法,成功从新鲜青蒿中提取到了需要的成份。 通过材料感受屠呦呦对于梦想的坚持。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94,找出屠呦呦有关青蒿素的成就及所获荣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成就: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活动四:文化自信梦,聚力助发展 1.双百方针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P94,小组合作完成双百方针相关问题: 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影响: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类别文化成就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新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95,找出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表现、成就及影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小结: (1)表现:①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②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成就: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影响: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小结课本知识,引出活动五。 活动五:百年强国梦,青春向未来 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奋斗者的梦想后,你有何感受?再次回顾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实现青春梦,你需要做出哪些努力?通过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学生书写信件并进行分享。 播放视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节选,升华主题: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