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国际合作
课前导入
材料 2010年,日本半导体生产设备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37%,半导体材料占世界市场份额达66%。2011年 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导致日本半 导体设备与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暂时停滞,直 接影响北美、欧洲西部、东亚等地区的半导体生产 网络,间接导致一些手机、 计算机、数字家电和汽 车等生产厂临时停产,最终影响世界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
1.为什么日本地震会影响这么多地区的生产活动
2.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品牌鞋生产地的变化
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表现
概念:经济全球化是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表现:
①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②贸易的全球化。
③金融的全球化。
④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表现
新西兰商场内的中国奶茶
a.商品的跨国流动
跨境支付
b.服务的跨国流动
下游
中游
供应商
生产企业
终端销售
上游
精密器械原部件:滚动轴承、液压元件、阀门等;外壳材料:塑料、金属、玻璃以及陶瓷。
软件、芯片
国产企业
外资企业
经销商
医疗机构
家庭消费
中外专家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
c.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d.信息的跨国流动
2.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已经形成密切的劳动分工格局。
■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例如,2016年,某品牌手机在美国研发,80%的零部件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组装,70%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3.世界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劳动地域分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发达国家:逐渐转向金融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发展中国家: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崛起为制造业大国(如中国),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原材料生产和初级产品加工。
3.世界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问题:结合材料图4.34,说出两个时期经济结构的差异。
答案:
过去,世界经济基本呈现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核心—边缘”结构。
现在,世界经济转变为“核心(消费国)—中间层(生产国)—边缘(资源国)”三元结构。
4.国际合作的表现
◆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全球生产网络
的形成
世界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劳动分工格局
很少有国家离开其他国家而独自生存
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国际合作的表现
由于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东日本大地震不仅影响全球的半导体生产,还影响全球相关重要产业的生产。
1.基本概况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大走向:
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二、“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1.基本概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
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
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1.基本概况
作用:沿线各国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优先建设领域: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产生的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贸易增长缓慢
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如英国脱离欧盟、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型国际合作大平台应运而生。
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产生的影响—a.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聚焦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在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更加倡导包容性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观基础上创造国际合作新模式,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合作机制。
3.产生的影响—b.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体现了全新的国际合作观念。
3.产生的影响—c.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案例:建设中的瓜达尔港
瓜达尔港的发展和自由区建设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瓜达尔港自由区是由中国承建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巴基斯坦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中巴产业对接互补平台。
3.产生的影响—c.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聚焦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倡导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各国间相互贸易和投资,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致力于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
3.产生的影响—d.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平等对待、互学互鉴,以及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共存。
3.产生的影响— e.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也可让相关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加快发展,得到实质性好处。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购买力,这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同时,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也将创造新的巨大市场,有利于我国的商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
古有 丝绸之路,连接东西,交流互鉴
今有 钢铁驼队,横贯亚欧,互通有无
合作探究
如今,中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从重庆将笔记本电脑、服装鞋帽、机电设备、小商品等输送到欧洲,再从欧洲载着名牌汽车、牛奶、红酒、玫瑰精油等回到中国。重庆和欧洲,从来没这么近过!
结合材料,说明中欧班列运营的重要意义。
①增加就业 ②增进中俄友谊 ③扩大了产品销售市场 ④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
⑤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⑥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⑦加强民族结 ……
活 动
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班列从重庆出发,经西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向西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家,终点是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000多千米,全程仅需2周,较海运缩短近30天,价格仅为空运的1/5。
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活 动
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占世界笔记本电脑产量的1/3。为了把数量庞大的笔记本电脑运到欧洲,设想通过火车运输,但是有太多的困难摆在面前 :线路所经过的国家的运价和通关问题、货物检验和检疫问题、 运输的安全保障问题、枝术标准问题、沿线冬季气温差异大问题……
通过多国协商谈判,“渝新欧”班列最终确立了“五定”班列开行模式(定站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实现统一运单,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程放行,全程安全监控和冬季常态运输。
如今,“渝新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从重庆将笔记本电脑、服装鞋帽、机电设备输送到欧洲,再从欧洲载着名牌汽车、牛奶、红酒等回到中国。
活 动
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问题:1.说明重庆积极推动“渝新欧”班列开通的原因。
答案:
重庆是我国的内陆山城,与外界的联系只有长江水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而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需要运量大、速度快、运价低的运输方式把数量庞大的笔记本电脑运到欧洲,“渝新欧”班列的开通使笔记本电脑可以快速、便捷地运往欧洲,拓展了市场。
活 动
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问题:2.“渝新欧”班列经过哪些国家 有几次换轨
答案:
“渝新欧”班列从东向西依次经过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共六个国家。
从中国到哈萨克斯坦,换轨一次;
从白俄罗斯到波兰,又换轨一次,共两次换轨。
活 动
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问题:3.举例说明“渝新欧”班列开通需要哪些方面的国际合作 为什么
答案:
“渝新欧”班列经过六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通关、货物检验和检疫等常规手续,不同国家轨距不同,还有沿途的运输安全保障问题等, 都需要国际合作。
活 动
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问题:4.举例说明“渝新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国家的意义。
答案:
“渝新欧”班列这条贯穿亚欧大陆腹地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部分国家的重要经济动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通过“渝新欧”班列走进中国,促进欧洲部分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经贸、新能源、科技创新、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全球生产网络,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合作的意义
打造新型国际合作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新空间
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劳动地域分工
表现
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第聂伯河是境内第一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的沼泽地,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 ,占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来,乌克兰平原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1)第聂伯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再生。
(1)海陆间循环;水资源
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第聂伯河是境内第一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的沼泽地,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 ,占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来,乌克兰平原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2)根据材料,分析乌克兰发生“黑风暴”的原因。
(2)自然原因: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
人为原因:过度的土地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第聂伯河是境内第一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的沼泽地,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 ,占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来,乌克兰平原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3)从气候角度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3)降水较丰富,植被(落叶林、牧草)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多;降水强度小,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弱。
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第聂伯河是境内第一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的沼泽地,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 ,占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来,乌克兰平原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4)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对乌克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贸易、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