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教学设计(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教学设计(表格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4 10: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国家战略与政策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资源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3.结合实例,说明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资源、环境领域政策与措施。
教学难点:辨析资源、环境领域政策与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总体上遵循“情境感知—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共同建构”的思路展开。本节内容,以镇海炼化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国家层面,分别探讨资源领域和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另外从个人层面,说明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导入】播放镇海炼化宣传视频。(学生观看,对镇海炼化产生初步印象,并产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这段视频中的钢铁森林将中国的工业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就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加工企业,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炼化。 今天,我们将以镇海炼化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学习《国家战略与政策》这一节内容。请同学们阅读教学目标和要求,我们将结合实例,分别说明资源领域和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以及说明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展示教学目标和要求)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把时间的齿轮拨回上世纪70年代,一起观看一段珍贵的黑白影像。请同学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思考:当时我国面临什么资源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视频】20世纪70年代的镇海炼化的建设发展实录。 (学生1回答:当时新中国缺乏石油。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 (学生2回答:国家的政策鼓励开发石油,所以石油产业发展起来了。) 【教师】没错。看完这段视频,结合之前所学的 “石油供需与我国的能源安全”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石油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被扣上了“贫油”的帽子。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使工业发展处境艰难,另一方面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迫于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石油的巨大缺口,我国做出了“大力勘探石油资源,长期积极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数以万计的地质专业师生如同雄兵蚂蚁散落在祖国的茫茫大地。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终于在1964年实现了石油自给,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镇海炼化就是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请大家看这张拍摄于1975年的老照片,建设现场的横幅上写着:象支援前线那样支援炼油厂。从此,在昔日的海涂棉田上开始了奠基立业、开辟未来的壮阔征程。后来,借改革开放的东风,镇海炼化开启了国内加工进口原油的先河,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加工和储备基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的政策、措施是人类解决所面临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安全产生影响,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安全的其他方面。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意味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其中,以石油为代表的战略资源的保障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般可以从开发、储备和运输三个角度入手。 【练习】请各位同学阅读书本P101的案例。世界许多国家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措施。我国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在浙江镇海等地建立了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从资源领域转向环境领域。历史上很多地区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经济。又或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威胁国家安全。比如这幅令人揪心的图片,石油泄漏造成了海洋污染,威胁环境安全。那么,镇海炼化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这个问题。 【视频】镇海炼化绿色发展宣传视频——化工厂里的白鹭园。 (学生回答:镇海炼化的经济发展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是的。白鹭园内一池春水,原本是炼油厂的工业废水,如今,即成为院内鱼虾的源头活水,也构成了白鹭赖以生存的生态圈。这反映出,镇海炼化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走绿色发展道路。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政策、措施能够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那么,我们具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重点是对环境的常规保护、环境安全风险预控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及时应对。结合镇海炼化,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三点,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在本书第三章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突发环境事件,它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它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多样,危害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 因此,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这是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流程——事件发生前,要未雨绸缪,做好风险控制和应急准备。在事件发生时,应该及时、科学、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事件结束后,应该进行一系列善后工作,如回复整改和信息公开。 镇海炼化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方面早有准备。经专家组探讨,发布并不断修改应急预案手册,同时以演促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这张新闻照片是2022年春节,危化救援镇海炼化队积极开展化学物质泄漏中毒应急演练,旨在检验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过渡】最后,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公众参与的领域。今年是镇海炼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的第十个年头,目前累计开展近500期活动,服务上完名公众代表。请各位同学阅读材料,思考镇海炼化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1回答:拉近企业和民众的关系,有利于消除大家对化工厂的误解和恐惧。) (学生2回答:说不定参观者也能给镇海炼化提建议,促进炼油厂的发展呢。) 【教师】答案显而易见。镇海炼化通过邀请周边居民、各级政府机构、大中小学、各类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企业,有利于增进理解,增强信任,形成了企业、政府、公众三方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促进了镇海炼化高速高质量的发展。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公众是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公众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并且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是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能够加速环境与资源问题的解决。各位同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光盘行动、节约用电和多选择公共交通方式等) 【教师】其实很简单。比如,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的商品。再比如进行垃圾分类,给垃圾找个家。当然,也不要忘记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监督。 【总结】最后,让我们做一个总结回顾。今天这节课,以镇海炼化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学习《国家战略与政策》。从国家层面,分别探讨资源领域和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另外从个人层面,说明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我相信,在国家颁布的政策、措施的引领下,在公众的积极参与中,以及在以镇海炼化为代表的企业的实施与践行下,我们将更好地解决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安全问题。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