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表格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4 10: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自然环境的环境功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2.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2.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教学难点: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教科书提供“一棵树的价值”的情境设计,进行拓展,提问:“为什么一棵大树的价值如此之高?除了生产氧气,涵养水源、提供栖息地等价值,树木还有哪些价值?”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转承,提出主题内容及重要问题。 【环节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阐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 具体阐述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益处。利用一些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 2.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和价值 结合案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四种服务功能,强调每种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的价值。 自然界的供给服务是指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比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以淡水资源为例,不仅是地球上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也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航运、养殖、发电等等服务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以湿地为例,其调节功能包括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调节气候、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等。 第三,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第四,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 引入主线情境——塞罕坝的契机,播放塞罕坝的视频。 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塞罕坝的万亩林海为人类提供了哪些服务? 供给服务,如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和林木资源; 调节服务,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净化空气等作用; 文化服务,供人类观光旅游、教育、科研; 支撑服务,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总结得出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 【环节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合作探究:结合有关材料,探究塞罕坝曾经发生的森林破坏产生了哪些问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森林的破坏致使当地水土流失加剧,风沙活动盛行,加速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也使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加剧了全球变暖;促使整个生态环境失调,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因此,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片森林,不仅要计算它作为林产品的经济价值,也要计算其作为空气“净化器”、土壤“稳定器”、洪涝“控制器”、生物栖息地、旅游休憩地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在利用森林的服务功能时,要综合考量、权衡利弊、采育结合、科学开发,努力做到森林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2.阅读思考:人类获取自然资源各种服务功能超过其相应的能力时会出现什么后果(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如果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就像塞林坝林场兴建之初,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是林场经营的主要方式。但这种经营方式使得森林的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受到损害。这说明,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人类从一种服务获益时,可能危及其他服务。 所以,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3.转承过渡:介绍林场建设过程中选择的“最优方案”。 如此一来,成效颇丰,与建场初期相比,林场有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84亿立方米,固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形成了木材生产、森林旅游、种苗花卉三大支柱产业,年实现经营收入5000多万元。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一组组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地生态恢复的佳绩,更是当地社会经济效益的佳绩,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最强证明。 4.升华总结:塞罕坝精神。 播放视频并强调“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不仅鼓舞着一代代塞罕坝人奋斗前行,也激励着其他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塞罕坝精神也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心剂”,给其它生态脆弱区的脱贫攻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迁移应用: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 合作探究:分别针对修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展开讨论。 有利影响: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功能);生产廉价的水电、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利于渔业的发展(供给功能);减少下游洪灾(调节功能)等。 不利影响:损害支撑功能,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如使下游损失大量的水、失去富含营养的泥沙(供给功能),淹没上游土地,水坝引发地震(调节功能)等。同时对应的解决方案有,控制好水坝上下河段的水量、注意清水冲淤、修建梯级船闸;对洄游的鱼类来说,预留洄游通道、建设鱼道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利用不同的案例重点给大家介绍了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探讨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辩证关系,明确了如何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