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5 16: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单选题
1.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其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1 B.92 C.143 D.235
2.传统皮蛋的腌制用氧化铅(PbO),氧化铅中O的化合价为-2,则其中Pb的化合价是(  )
A.-l B.-2 C.+1 D.+2
3.金属钛是飞机上黑匣子的主要材料,它是由钛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TiO3)冶炼而成。已知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元素周期表又迎来了新成员,合会宣布确认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科学联合会确认元素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5.SiC硬度大、耐高温,有良好的导电性能。SiC和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SiC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2 C.-4 D.+4
6.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l表示一个铝原子 B.S的原子质量为32.06
C.三种都是金属元素 D.三种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7.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8.钛酸亚铁(FeTiO3)可用来冶炼金属钛(未来将替代钢铁),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2 C.+4 D.+2
9.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 B.NH3 C.NaOH D.H2SO4
10.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由此推断过氧化钙的化学式可能为(  )
A.Ca2O B.Ca2O2 C.CaO2 D.CaO3
11.已知在FeS2和SiO2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1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13.为测定某含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的组成,现取2.9g该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测得生成铁的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可能为(  )
A.0.7g B.1.1g C.1.5g D.1.9g
14.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1-9y) B. (1-y) C. (1-y) D. (1-6y)
15. 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可表示为xCu(OH) ·yCuCO 。取适量蓝铜矿样品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最终浓硫酸增重 1.8g,氢氧化钠增重8.8g,则x与y的比值为(  )
A.1:1 B.2: 1 C.1 : 2 D.9: 44
二、填空题
16.俗语说:吃鱼吃肉不如吃豆。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为C6H13O2N)。亮氨酸由   种元素组成,亮氨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17.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三氧化二锑(Sb2O3)、氢氧化镁都是常见的阻燃剂。
(1)Sb2O3中的Sb的化合价   。
(2)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可以降低   。
18.定义:物质   或   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例如,在水溶液中;HCl全部电离成H+和Cl-,NaCl全部电离成Na+和Cl-。
19.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20.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俗称,而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其分子式为CO2,化学,结构式为:16O=C=16O;最近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快车”号和“金星快车”号探测器日前分别在火星和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气态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存在不但会导致金星上的温室效应被成倍的放大,而且可能会在火星上也诱发温室效应的产生.它的结构式为:16O=C=18O,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16O=C=16O与16O=C=18O互为同位素吗?为什么?   
(2)相同质量的16O=C=16O分子与16O=C=18O分子所含的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21.春节期间,小科用元素名称写了一句对联:“Ag(银)Zn(锌)Na(钠)F(氟)Ga(镓)Hf(铪)Mg(镁)”,寓意“迎新纳福家和美”。
(1)这些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原子中的   数不同。
(2)氟单质(化学式F2)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在化合物中氟一般呈-1价,镓(Ga)在形成的化合物中主要呈+3价,则氟和镓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2.请用H、O、C、Ca元素中,选适当元素组合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例)
(1)酸   
(2)碱   
(3)盐   。
23.如图所示是1-18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部分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 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11Na +1 12Mg +2 13Al +3 14 Si +4 -4 15P 16S +6 -2 17Cl 18Ar
(1)9号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填化学式)。
(3)12号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4)2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24.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铁勺变成“铜勺”,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铁成金啦!”葛洪把“铜勺”放在火上一烤,“铜勺”逐渐变黑。
(1)写出“点铁成金”的化学方程式:   。
(2)“铜勺”变黑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3)葛洪在炼丹过程中常用到一种叫“黄丹”的物质。如果“黄丹”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黄丹”+4HNO3═PbO2+2Pb(NO3)2+2H2O,请你推测“黄丹”的化学式是   。
25.已知Fe3O4在高温下有下列反应:Fe3O4+4CO=3Fe+4CO2反应不完全形成的固体混和物(Fe3O4、Fe)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mFe︰mO表示。
(1)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家用铁锅表面的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Fe3O4,它不溶于稀醋酸(HAC),经查相关资料发现Fe3O4其实是一种叫做铁酸亚铁的盐,判断该盐所对应的酸(铁酸)的酸性   (填大于或小于)稀醋酸。
(3)设Fe3O4被CO还原的百分率为A%,则A%和混和物中mFe︰mO的关系式A%=   (用含mFe、mO的代数式表示)。请在下图中画出A%和mFe/mO关系的图形   。
三、解答题
26. 2023年2月,宁波市甲型H1N1流感进入多发期。奥司他韦(C16H28N2O4)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的治疗和预防。但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不宜长期服用,须在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服用。
(1)1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
(2)奥司他韦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   。
(3)从物质的组成来看,奥司他韦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7.某牙膏的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氟磷酸钠的元素种类有   种;
(2)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3)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4)一支新买的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克)
28.2013年5月9日,宁波一家面馆误把亚硝酸钠(NaNO2)当成食盐和进面里,导致多人中毒。
(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2)NaN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9.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克石灰石样品,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0 1.0
(1)上表中M的值应为   。
(2)列式计算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求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30.“84”消毒液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在抗击“新冠疫肺炎”疫情中被广泛使用,其有效成分为NaClO。
(1)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   。
(2)请计算次NaClO中Cl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这种酸性消毒产品混用,因为会发生如下反应:NaClO+2HCl=NaCl+H2O+   ↑.
四、实验探究题
31.在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一种带质量和电性的微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哪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两点:
(1)    
(2)    。
(3)卢瑟福在科学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可从下列中选出一种:数学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假说、比较法、分类法)。
32.木糖醇和普通的白糖相比,具有热量低的特点,常用于减肥食品。已知该有机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9%,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2. 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试回答: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   ;
(2)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取整数);
(3)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
3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实验时,打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打开b,通入一氧化碳。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时,应先打开a通入氮气,再   ,最后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
(2)广口瓶中引出的导管伸到火焰处的好处   。
(3)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为m1克,如果称得反应后固体质量m2的范围为   时,可以判断氧化铁未完全反应。
34. 2020年1月25日总建筑面积为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正式开工,火神山医院在建造过程中用到了HDPE膜。老师告诉同学们HDPE膜具有极好的抗冲击性和防潮性,听完老师的描述后,同学们对HDPE膜的组成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HDPE膜由什么元素组成?
【査阅资料】①HDPE膜能够燃烧,燃烧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
②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固体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先通入干燥氮气,再将4.2g的HDPE膜样品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点燃,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C、D(装置中每步反应均进行完全)。
装置质量 A装置总质量 装置总质量
实验前 100.0g 100.0g
实验后 105.4g 113.2g
【实验现象及分析】
(1)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2)实验现象:观察到装置B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证明燃烧产物中有   。
(3)【数据处理】见上图
【实验结论】HDPE膜仅有C和H两者中元素组成,理由是(用数据分析):   。
(4)【反思拓展】实验中的4.2 g HDPE膜样品燃烧消耗的氧气质量为m,则m的取值范围为   。
35.碱式碳酸铝镁Mg5Al(OH)a(CO3)b·xH2O是常用的塑料阻燃剂。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Mg5Al(OH)a(CO3)b·xH2O一一MgO+Al2O3+H2O+CO2↑。小金利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碱式碳酸铝镁组成测定。
装置 质量变化量
装置B 1.035g
装置C 1.100g
装置D 0g
(1)小金初步观察Mg5Al(OH)a(CO3)b·xH2O化学式,写出a的表达式(用b来表示)   
(2)其中一步实验操作步骤为:“……待B中长导管口不再产生气体,打开A装置左端止水夹,缓缓通入N2…….”。该步骤的目的是   
(3)在热分解装置A中残留固体成分只有MgO和Al2O3时,根据图乙推测此时温度约为   
(4)小金取3.390g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不含杂质),其中含有结晶水的质量为0.900g,放置于热分解装置内,完全反应后测得各装置的增重情况如表。则a,b的值分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铀的核外电子数为92,B正确。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PbO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0,解得:x=+2.
故选D。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x+(+4)+(-2)×3=0,x=+2;
故选B。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科学联合会确认元素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确认元素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故选项正确.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确认元素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确认元素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不是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确认元素种类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硅元素的化合价+4,SiC和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都为+4,则C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选C。
6.【答案】D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是元素的名称,右上角的字母是元素的符号,正下方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
(2)根据(1)中分析判断;
(3)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中含有金字旁,那么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在同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列,被称为一个族。
【解答】A.Cl表示氯元素,故A错误;
B.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而不是它的实际质量,故B错误;
C.三种金属分别为磷、硫和氯,都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三种元素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分析】(1)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否则,就是非金属元素。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它的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2)中分析判断;
(4)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值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因为镁中含有金字旁,所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以及钛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TiO3计算.
【解答】解:钛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TiO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铁为+2价,氧为﹣2价,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0﹣(+2)﹣(﹣2)×3=+4.
故选C.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氢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氢元素分析。
【解答】A、氢气为单质,不符合题意;
B、氨气为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氢元素,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硫酸由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分析过氧化钙中氧原子的个数即可。
【解答】水(H2O)又名氧化氢,氧化钠(Na2O),由此可知,如果名称为“氧化X”,那么化学式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
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由此可知,如果名称为“过氧化X”,那么化学式中氧原子的个数为2;
那么:因为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所以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分析】设混合物的质量为m,根据铁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计算出铁元素的质量;解下来计算出铁元素在 FeS2 中的质量分数,根据FeS2质量=计算出它的质量;根据混合物质量-FeS2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 SiO2 的质量,根据氧元素质量=SiO2 的质量×质量分数得到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假设混合物的质量为mg,
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m铁= ,
而FeS2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a铁%= ×100%,
那么混合物中FeS2的质量mFeS2= =0.5m,
则混合物中SiO2的质量mSiO2=m-0.5m=0.5m,
那么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A氧= 。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解析】【分析】这种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计算出两种产物的质量之比,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这个比例关系,分别计算3.2g有机物燃烧生成两种产物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碳的质量分数,氢元素的质量=水的质量×氢的质量分数,据此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然后用有机物的质量减去这两种元素的质量和得到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计算出对应原子的个数,从而得到化学式。
【解答】这种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g:1.8g=11:9;
那么3.2g有机物燃烧消耗氧气4.8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生成水的质量为:;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
氢元素的质量:;
那么其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3.2g-1.2g-0.4g=1.6g;
设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xHyOz,那么得到碳、氢、氧的质量之比为:12x:1y:16z=1.2g:0.4g:1.6g;
解得:x:y:z=1:4:1;
那么化学式为:CH4O。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可以求出氧元素的质量,则可知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而后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求出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据此推断三种氧化物的质量之比的范围即可。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铁的质量相等,
故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2.1g:(2.9g-2.1g)=21:8。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可知,
FeO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56:16=7:2=21:6;
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12:48=7:3=21:9;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68:64=21:8;
由此可知,混合物中Fe3O4的质量可以为任意值,
设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为x、氧化铁的质量为y,
则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解得:x:y=9:20,
即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不能大于0.9g;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中成分的组成元素的特点,可以把 HCOOH的组成表示为CO·H2O形式、OHC-COOH的组成表示为2CO·H2O形式;进行这种组成的重新表示后,可以看成表示为CO和H2O的混合物;根据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及CO的质量分数,由CO的质量分数可进一步计算出C元素在混合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解答】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当做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
因此混合物中当做CO质量分数为(1-9y),则混合物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相同,
故氢元素的质量为:1.8g×=0.2g;
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
那么:2x:12y=0.2g:2.4g,
解得:x:y=1:2。
故选C。
16.【答案】4;3:1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表示各原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 亮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亮氨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1;
故答案为:4;3:1.
17.【答案】(1)+3
(2)可燃物的温度
【解析】【分析】(1)根据三氧化二锑的化学式为Sb2O3,利用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其中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1)解:在三氧化二锑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锑元素的化合价为x,
由化学式为Sb2O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2x+(-2)×3=0 解得x=+3;
(2.)氢氧化镁分解时吸收大量热,产生水蒸气可使温度难以升高,因此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胡答案为(1)+3;(2)可燃物的温度.
18.【答案】溶解于水;受热熔化
【解析】【分析】根据电离的概念分析。
【解答】定义: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例如,在水溶液中;HCl全部电离成H+和Cl-,NaCl全部电离成Na+和Cl-。
19.【答案】②;N2O;质子
【解析】【分析】(1)由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可知,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氮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即可。
(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锂、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氮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3)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7,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吗,则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故答案为:(1)②(2)N2O(3)质子
20.【答案】(1)不是,同位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的互称
(2)184:187
【解析】【分析】(1)根据同位素定义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同位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的互称, 16O=C=16O与16O=C=18O都是化合物, 不是同位素;
(2) 16O=C=16O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44,16O=C=18O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46,设16O=C=16O分子与16O=C=18O分子质量均为a,则所含的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184:197;
故答案为:(1) 不是,同位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的互称 ;(2) 184:187 。
21.【答案】(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CaF3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或者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2)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化学式即可。
【解答】(1)这些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数不同。
(2)在化合物中,正价的元素在左,负价的元素在右,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xFy;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3)x+(-1)y=0,解得:x:y=1:3,那么氟和镓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aF3 。
22.【答案】(1)H2CO3
(2)Ca(OH)2
(3)CaCO3
【解析】【分析】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据此解答。
【解答】在H、O、C、Ca元素中,组成的酸根离子为,氢氧根离子为;其中金属离子为:。
(1)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如: H2CO3 ;
(2)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如: Ca(OH)2 ;
(3)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如: CaCO3 。
23.【答案】(1)非金属元素
(2)Na2S
(3)Mg2+
(4)20
【解析】【分析】(1)根据名称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11号元素为钠元素,16号元素为硫元素分析;
(3)根据镁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解答】(1)9号元素为氟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2)11号元素为钠元素,16号元素为硫元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2S;
(3)12号元素形成的离子为镁离子,符号为Mg2+;
(4)2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16=20;
故答案为:(1)非金属元素;(2) Na2S ;(3)Mg2+ ;(4)20.
24.【答案】(1)Fe+CuSO4 ═Cu+FeSO4
(2)化合
(3)Pb3O4
【解析】【分析】(1)“点铁成金”,反应物为铁与硫酸铜,生成物为铜与硫酸亚铁,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2)“金勺”变成黑色,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可以推测X的化学式.根据题目信息,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再利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及步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
【解答】解:(1)“点铁成金”,反应物为铁与硫酸铜,生成物为铜与硫酸亚铁,故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Fe+CuSO4 ═Cu+FeSO4;(2)“金勺”变成黑色,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故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为化合反应;(3)由化学方程式X+4HNO3=PbO2+2Pb(NO3)2+2H2O,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等,故可以推测X的化学式Pb3O4.
25.【答案】(1)+2、+3
(2)大于
(3)A%=1-21mO/8mFe;
【解析】【分析】(1)根据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2和+3价分析;
(2)根据铁酸亚铁盐不溶于稀醋酸分析;
(3)根据四氧化三铁中元素质量间的关系或利用物质的量计算分析。
【解答】(1) Fe3O4可以看成是FeOFe2O3,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3;
(2) 由Fe3O4不溶于稀醋酸可知,其对应的铁酸的酸性大于稀醋酸;
(3)设原有Fe3O4的质量为1,被CO还原的百分率为A% ,则混合物中有(1-A%)Fe3O4,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即被还原的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为剩余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质量,则 mFe︰mO =A%,解得 A%=1-21mO/8mFe ; A%和mFe/mO关系的图形 为
故答案为:(1)+2、+3;(2)大于;(3) A%=1-21mO/8mFe ;。
26.【答案】(1)50
(2)48:7
(3)有机物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解答】(1) 1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共有原子 50个。
(2) 奥司他韦中碳、氮元素质量比为(12×16):(14×2)=48:7。
(3) 奥司他韦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1)50;(2)48:7;(3)有机物。
27.【答案】(1)四
(2)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Na2PO3F×100%=19/144
(3)氟元素质量为:100 克×0.1%=0.1 克
(4)单氟磷酸钠质量为:0.1 克/(19/144)=0.76 克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单氟磷酸钠由钠、磷、氧、氟元素四种元素组成。
28.【答案】(1)+3
(2)7:16
【解析】【分析】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据此可计算出N元素的化合价;
2、由化学式可得到物质的微观结构,根据微观结构可求出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在NaNO2中设N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列出等式:+1+x+(-2)×2=0,解得x=+3;
(2)在NaNO2中有一个钠原子、一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N:2O=14:(2×16)=7:16。
故答案为:(1)+3 (2)7:16
29.【答案】(1)3
(2)解:设2.5克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HCl的质量是X
X=1.825g
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8.25%
答: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8.25%
(3)第三次实验结束总共反应掉了碳酸钙7克,假设7克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08g
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为:8g+30g-1g-3.08g=33.92g
答: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33.92g
【解析】【分析】往8克石灰石样品中依次加入10克稀盐酸,一开始的时候盐酸全部反应完,石灰石过量。最后石灰石全部反应完,盐酸过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第二次是石灰石过量,第三次,第四次是盐酸过量。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根据与它反应的石灰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根据第三次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出溶液质量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石灰石质量减少了2.5g,第二次继续加入10g稀盐酸,石灰石质量也应该减少2.5g,剩余固体质量=5.5g-2.5g=3g。所以 上表中M的值应为 3
30.【答案】(1)+1
(2)47.7%
(3)Cl2
【解析】【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2)元素质量分数=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据此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解得:x=+1价,则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2)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为:;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HCl═NaCl+X+H2O得到:1Na+3Cl+1O+2H=1Na+1Cl+2H+1O+X,解得:X=2Cl=Cl2。
31.【答案】(1)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
(2)原子的其余空间是“空”的或原子可以再分
(3)实验法(或观察法)
【解析】【分析】汤姆生根据发现的电子提出了“枣糕”模型结构,认为电子带负电,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而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解答】通过卢瑟福实验中的现象,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的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体积很大;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说明原子带正电的结构集中在很小的空间(有一个核),只有靠近它的少数α粒子受到了斥力的影响;被笔直地弹回,说明这个核质量很大;(3)卢瑟福是通过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所以采用了实验法(或观察法)。
故答案为:(1)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2)原子的其余空间是“空”的或原子可以再分;(3)实验法(或观察法)
32.【答案】(1)C
(2)152
(3)C5H12O5
【解析】【分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
【解答】(1)木糖醇是一种有机物,所以一定含有C元素;故答案为:C;
(2)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2. 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所以木糖醇的相对分子量为:16552. 6%=152;故答案为:152;
(3)n(C)=152(1-52. 6%-7.9%)12=5;n(H)=1527.9%1=12;故答案为:C5H12O5;
故答案为:(1)C;(2)152;(3)C5H12O5。
33.【答案】(1)关闭 b,熄灭酒精灯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0.7m1<m2≤m1
【解析】【分析】(1)为避免还原得到的铁加热条件下又被氧化,要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
(2)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要点燃处理 ;广口瓶中引出的导管伸到火焰处的好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3)根据m1克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判断
【解答】(1)为避免还原得到的铁加热条件下又被氧化,要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
故答案为:关闭 b,熄灭酒精灯
(2)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要点燃处理 ;
故答案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反应前氧化铁中铁的质量为m1克×112/160=0.7m1克,如果称得反应后固体质量m2的范围为 0.7m1<m2≤m1时,可以判断氧化铁未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0.7m1<m2≤m1
34.【答案】(1)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C装置,影响测量结果
(2)CO
(3)生成5.4克水中含氢0.6克,生成13.2克二氧化碳中含碳3.6克,碳和氢总质量恰好为4.2克
(4)9.6g≤m<14.4g
【解析】【分析】(1)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从而避免它们被装置吸收,而影响测量结果;
(2)氧化铜为黑色,铜单质为红色,而一氧化气体具有还原性;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装置A质量的增大值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装置C质量的增大值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分别计算出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将其相加与HDPE的质量比较,从而确定组成。
(4)根据HDPE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推算出燃烧产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即可。
【解答】(1)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C装置,影响测量结果。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是因为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铜,证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3)【数据处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13.2g-100.0g=13.2g,
生成水的质量:105.4g-100.0g=5.4g,
4.2g的HDPE膜样品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HDPE膜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不含其他元素的理由:生成5.4克水中含氢0.6克,生成13.2克二氧化碳中含碳3.6克,碳和氢总质量恰好为4.2克。
(4)【反思拓展】
完全燃烧全部生成二氧化碳时消耗氧气质量为:;
不完全燃烧全部生成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质量:,
由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因此生成的气体可能全部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m的取值范围为:9.6g≤m<14.4g。
35.【答案】(1)a=13-2b
(2)将装置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B、C装置充分吸收
(3)550℃左右(500℃-600℃都可)
(4)a=3,b=5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a和b的关系式;
(2)在本实验中,要通过B和C中测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对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判断,那么要求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通入氮气的目的就是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完全排出,被充分吸收;
(3)当固体成分中只有MgO和Al2O3时,那么顾腾达残留率最低,据此确定对应的温度范围即可;
(4)首先用装置B中质量的变化量减去结晶水的质量计算出Mg5Al(OH)a(CO3)b 中生成水的质量,然后用水的质量×氢的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装置C中的质量变化就是Mg5Al(OH)a(CO3)b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接下来根据元素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列式,丙与(1)中得到的关系式联立,计算出a和b的值即可。
【解答】(1)在化学式 Mg5Al(OH)a(CO3)b·xH2O 中,Mg5Al(OH)a(CO3)b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那么得到:(+2)×5+(+3)+(-1)a+(-2)b=0,解得:a=13-2b;
(2)、其中一步实验操作步骤为:“……待B中长导管口不再产生气体,打开A装置左端止水夹,缓缓通入N2…….”。该步骤的目的是:将装置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B、C装置充分吸收。
(3) 在热分解装置A中残留固体成分只有MgO和Al2O3时,固体残留率最低,此时对应的温度是550°左右。
(4)在Mg5Al(OH)a(CO3)b中,生成水的质量为:1.035g-0.9g=0.135g;
那么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
那么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因此其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比:0.015g:0.3g=(1×a):(12×b);
即:①;
根据(1)中得到:a=13-2b ②;
①②联立得得:a=3,b=5。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