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静夜思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静夜思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20: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夜、疑”等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思、床”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初步感知古诗韵味。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初步感知古诗韵味;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一)板书诗题,介绍古诗
介绍:①广泛性:小朋友你知道吗,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古诗,几乎人人都会的古诗是哪一首呢?就是这首静夜思。②神秘性:这首诗很了不起,每一句你们都熟悉,但是连在一起又很深刻。每一句,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读得懂。但是有些哥哥姐姐读到博士也在研究这首诗,还有一些专家教授大学者也在研究这首诗。为什么这首诗大专家大教授也在研究呢?③著名:这首诗的作者太著名了,是好多人都知道的。李白,诗仙。是诗歌中的仙人。他的诗歌特别浪漫,一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想象很神奇。(开篇:广泛性、神秘感、诗人的背景。本诗非常重要的——想象。想象就来源于诗仙,诗仙有非常浪漫的想象。)
板书:诗仙 想象
(二)全班集体背诵,并鼓励小朋友、鼓励诗人
鼓励:小朋友,你们真不错,今天老师还没教,你就会。为什么我们还没交,你就会,为什么你们这么了不起呢。原来啊,因为这首诗太通俗易懂了。全文总共有20个字,4行,每行5个字。20个字,字字你都看得懂。连成4句话,句句你都读得明。一首成经典。字字看得懂,句句读得明,一首成经典。
二 学诗
1 写诗的时间
师:这首诗写在什么时间?夜晚(把古诗词当成古人的小作文),
师:没错,静夜思,题目就写的夜晚。除了题目中透露出夜晚,还有哪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东西,只有夜晚才有的。对,诗中的月。那小朋友到底是哪个季节的夜呢?秋天
题中有夜,诗中有月,地上有霜。
师:你之前是否学过之前的课文中,就有一个字,你之前学过了。(复习旧知《秋霜降》)这个月就是秋天之月,因为这个季节最宜思念。
2 写诗的地点
师:这首诗写作时,是在什么地方?
生:有床,是房间
师:是诗人在观看赏月思念的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比较大,是诗人想的地方,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故乡。诗人非常想自己的故乡,可见此时此刻,诗人在不在故乡啊?
生:不在
师:对,不在故乡。他不在故乡所以他很想故乡。你看看,一个人不在自己的家乡,他就在他乡(异乡)。
板书:他乡(或 异乡)
师:可见故乡的反义词就是异乡,异乡的反义词就是故乡。此时进行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这个时候的李白26岁,根据资料查询,他在扬州的旅店,他就在异地他乡漂泊,客居在旅店里。在秋天的夜晚,他看见了明月,尤其的思念家乡。此时当明月高悬的时候,他非常思念家乡。
(这首诗整体非常美,我们不能破坏他的美。)
3 思乡的原因
师:小朋友,为什么诗人在这样的夜晚,身居在他乡会突然间思念故乡呢?
3.1诗人看到什么?
师:在这个夜晚里,诗人李白看到了什么?请读第一句
生:床前明月光。他看到了明月,看到了月光。
师:举头看的是明月,低头看的是月光。
(课上不用和学生讲,关于床的有争议的资料:第一,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这个床不是我们今天睡的床。第二,有比较多的人用注释的方式说,这个床就是栏杆,李白靠着栏杆说床前明月光。第三,有学者称因为李白他不是汉人,所以这个床还是胡人特有的一种家具。第四,韩国人在空院子里,搭小台子,在院子里喝酒聊天,可能这个就是床的代表。学者认为不是睡觉的床,因为睡觉的床不能看到明月和洒在地上的霜。)
3.2 诗人想到了什么?
疑是地上霜
师:诗人想到了这是地上之霜。这是他的一种怀疑,或者是一种想象。
师:小朋友,此时已是深秋(农历9月15日)。秋夜原本就有秋霜,而且此时月亮当空,夜已深,秋霜更浓。明明是秋霜更浓,李白却又要写疑是地上霜,李白把月光当秋霜,这时秋霜是不是更浓了。秋夜更凉了。小朋友,此时此刻,你一个人在他乡,你的思念会更深了吧。
(梳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一年级,不能跳。给大家搭建缓和的支架,让学生看懂怎么发生。他想到了什么呢,疑是地上霜。想到这 月光不就是地上霜。哪个词看出是想象呢,疑是,这是怀疑。明明是月光,非说是秋霜。李白写这首诗,9月15深秋,秋夜必有秋霜降,夜深了,霜浓重了。李白看到了月光洒在地上,他却偏偏把月光当秋霜,此时秋霜更浓了。霜一浓重,这夜是不是更凉了。小朋友,那你想想看,一个人孤独地在旅店里,还生了病。李白正是因为在行程中染病,所以被迫居住下来。他此时会想什么?想家。思念之情更加深了。)
师:同学们,诗人李白明知此时地上的是月光,却写作秋霜。这明明是诗人的想象,却写作疑是。小朋友,你有没有从这疑是中发现此时此刻,诗人有话要说呀。实际上李白常常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出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李白在情感丰富的时候常常使用疑是。比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明明知道是瀑布,李白非要用疑是。这就是诗人,诗人跟我们的差别在于,我们的语言很直白,诗人心中有很多情感,非常复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有很多疑是,说明他的心中跟我们有不一样的世界。
A版本:此时此刻诗人明知是月光,非要写成秋霜。明明是他的想象,非要写成疑是。可见诗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诗人的心中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B版本:明知是月光,却写成秋霜。小朋友,李白经常用这样的“疑是”来断言。比如疑是银河落九天、又疑瑶台镜。可见李白跟我们真的不一样,在他的心中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3.3 他做了什么?(第3、第4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习:举头望明月
师:做了两件事。第一,举头望,第二,低头思。
师:请问诗人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看月光之下,那么多人只是走来走去没感觉,唯有他,抬头看,可见诗人可能会想跟月光对话。他想跟月光中的谁对话呢?
生:想跟嫦娥对话,跟月宫里的玉兔对话
师:对的,他可以跟月宫里来来往往的仙人对话。只有诗仙李白才会这样。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你发现了吗,李白每次到这种时候,他都来这一套,是不是很可爱。(李白这个时候看到月亮又开始调皮,和月亮对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跟月交流。仙级的诗人才敢跟仙人聊天。
梳理:首先,我们从看到了,想到了,做到的普通的三问来解这首诗。举头望,抬头看,低头思。望,怎么讲。调皮可爱的李白,跟月亮聊天,对话,跟月亮喝酒,适度进行口头百字拓展练习。根据班级的情况,进行类似的古诗词。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诗句只读不讲。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才是一年级小朋友能够达到的地方。
学习:低头思故乡
师:同学们,为什么低头别的不思,他就思故乡呢?(一年级回答不了,要搭建支架)
1 他看月亮的时候,已经是在想家乡了。因为他是因为思乡,才会举头望。为什么低头愈发思念故乡,因为此时他肯定的发现故乡的人一定能看到的是月亮。李白在扬州不在家乡,他见不到家乡的人,但是能见到家乡的月。他举头看明月突然明白了,故乡的人也见不到我,但是故乡的人一定也见得到月。天涯共此时。
2 我(李白)见月思的是家乡,那么故乡人见月他又会思念谁呢?思念我。
3 我见月如见家乡人(家人),
梳理:此刻家乡人看不到李白,但月亮在天上,家乡人能不能看到月亮?能。可见我见着月亮的时候,非常思念家乡的人。家乡的人见到月亮的时候思念的是谁呢,思念的是李白。这就叫天涯共此时,明月千里寄相思。于是我望着窗外的明白,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我仿佛就看到什么呢,看到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我看到月亮就感觉月亮在照着我,这寒冷的秋夜有一丝的温暖,一丝的温馨。睹月思人。
讲经典性
师:小朋友还记得吗,这篇诗歌脍炙人口。那你知道为什么这么经典吗?这首诗出现的月亮,是不是人人可见?月亮人人可见。思念是不是人人都有?月亮人人可见,思念人人都有。这首诗歌就是人人都爱。
1 月亮人人可见
2 思念人人都有
3 诗歌人人都爱
从此以往,月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成了思念的代表。月亮就化为思念的象征。睹物思情,月亮成了思念的代表。人的情感是共通的,睹月思人,李白功不可没。
播放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思念是一种
出示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何时照我还。你会发现古往今来,月亮已经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经典的原材料。
最后月亮就成了一种意象了。这首诗中月亮成了思念的代言,月亮有很多是意象。花有花语,月有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