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资料,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马”的自然之美,发现《马诗》中的人性之美;
2.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咏物诗的表达规律。
3.通过阅读《马诗二十三首》了解李贺的心路历程,通过阅读怀才不遇诗,体会历史长河中人才的遗憾与不甘。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资料了解“马”的自然之美,发现《马诗》中的人性之美;
2.通过比较发现咏物诗的表达规律。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准备】学习单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联系已学,探究咏物诗的第一个秘密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示一则资料,这是小学六年来学过的古诗词。我们重点读一读下面两首。第一首我们四年级学过的王冕的《墨梅》,一起读——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五年级咱们还学过《蝉》,垂緌——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这两首诗写了两种事物,分别是什么?
预设:蝉、墨梅
师:孩子们,这类写事物的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叫做咏物诗,咏物诗是我们古诗当中的一个大类别,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诗,就是咏物诗。大家看一看题目,你能不能猜到它们写的事物是什么?
预设:马、石灰、竹子
师:石灰是矿物,那马呢?
预设:动物。
师:竹子呢?
预设:植物。
师:三首诗分别写了吟诵了动物、矿物、植物,这里隐藏着咏物诗的第一个秘密:咏物诗是诗人与自然对话,可以吟咏自然界的一切景物。(板书:可写自然)
第二板块:借助资料,探究咏物诗的第二个秘密
(一)理解关键词语,读通诗句
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第1首《马诗》。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请你来读——
师:有一个词你竟然读对了,了不起。这是字表示地名的时候读“燕”,一声燕,你试试,你也来试试。
师:燕山就指的是燕然山,诗中的燕然山指的是什么?
生:边塞。
师:你怎么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注释中有。
师:真会学习,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诗中还有一个词语也需要要注意,出示“金络脑”,一起读——干脆一点,再读——
师:什么是络脑?
生:马笼头。
师:从哪里知道的?
生:注释。
师:聪明,《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善假于物,什么意思呢?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利用注释就是在借助外物帮助自己学习。看,这就是马笼头(PPT出示图片),它们大多都是皮做的,套在马头上,马儿一旦套上了它便不再是野马了。
师:理解了关键词语,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应该会读得比刚才更好,马诗——
(二)理清特点,探究秘密
师:这就是《马诗》,它全诗都在写马,写一种事物,这是咏物诗的第一个秘密,那么,咏物诗究竟还藏着哪些秘密呢?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尝试着去研究研究了。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任务就是“研究咏物诗的秘密”。怎么研究呢?我们来看看任务一:借助资料,读懂诗句,认识事物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①读一读《马诗》;
②借助注释,读懂诗意,遇到不懂的词语,你可以猜一猜它的意思。
③借助学习单中的材料一,思考:
这是一匹( )的马。
资料一:
《马诗》助读资料: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是近距离格斗的理想武器。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意思: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佩戴武器,去收复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生:自主学习。
师:接下来,老师偷个懒,我听,你们讲,讲一讲你的自学成果。这是大家手头的资料,里面有一幅图片,上面我用方框框着的叫什么?
生:钩。
师:是的,这就是钩,弯弯的。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交流这首诗,谁来?我需要四名同学,请你,请你,你,还有你,请你们把自己研究的诗的意思分享给大家。一首诗四句话,每人说一句,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当他们说完后,你可以进行补充或者提出质疑。
预设: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
1.探究马的特点
师:在那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驰骋沙场,那是最惬意的事情了。来,你能说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匹具有雄心壮志的马。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想带着金络脑驰骋。
师:你怎么知道?
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般的络脑都是皮的,而它想带金的。
师:它目前带上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何当,就是什么时候才能带上,这是它的志向。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它想驰骋,而不是散步?
生:快走和踏
师:是呀,在这无边无际的边塞上,一匹马渴望带上金络脑,去“快走”,走是文言文中是跑的意思,那快走呢?
生:快跑,跑得快。
师:它不仅跑得快,它还“踏”。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我们平时的走,这是踏步走,有什么区别?(老师做示范动作)
生:踏更有力量,有气势。
师:作者好会写呀,通过抓住马的特点,一个“快”,一个“踏”,为我们塑造了一匹有力量的马,一匹有气势的马,一匹志向的马,这是这首诗中马的特点。看,它来了。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读一读这匹有志向的马。(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生:跟着音乐读。
2.探究咏物诗的特点
师:同学们,李贺在《马诗》中抓住这匹马的特点,那么在王安石写《梅花》这首诗的过程中,抓住了梅花的什么特点?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师:诗歌中的梅花什么特点?
生:不怕严寒。
师:这是不怕严寒的梅花。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罗隐的《蜂》。
生:读。
师:诗中的蜜蜂什么特点?
生:勤劳、辛苦
师:这是勤劳、辛苦的蜜蜂。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了咏物诗的第二大秘密,是什么?
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
师:嗯,是的,诗人都抓住了这些特点进行描写,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事物仅仅只有这些特点吗?
生:不是。
师:是呀,比如蜜蜂,不仅仅具有勤劳的特点,它还很团结,马不仅仅跑得快,有力量,它还有好斗的特点,有高贵的特点,是谁让他们只留下诗中的特点?
生:诗人。
师: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话,需要研究谁?
生:诗人。
师:对,我们要研究咏物诗的秘密,就要去研究诗人。怎么研究呢?我们不妨借助资料,与诗人展开交流和对话。
第三板块:借助资料,探究咏物诗的第三个秘密
1.与诗人对话,发现秘密
师:请同学们打开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李贺的资料二,快速地读一读,想一想,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李贺?
材料二:
李贺资料:
1.李贺是个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他七岁就能赋诗,李商隐赞扬他“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也不多。”他对自己的才华也非常自负。
2.李贺是唐朝宗室子孙,他从小就有远大抱负,希望为唐王朝建立功勋。而在人类历史上,身跨骏马,手持长剑的斗士往往作为英雄形象而被人们所倾慕和景仰。
3.李贺虽为王室子孙,但早年丧父,家境穷困。想通过考取进士的途径做官去报效唐朝,但是因父亲的名字为“晋肃”,因避讳没有了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一生只做过小小官吏。
4.李贺在世上才度过了27个春秋。
预设:才华横溢的李贺;可怜的李贺,他才度过了27个春秋;一生的经历充满了凄惨和挫折。
师:他最大的凄惨是什么?
生:怀才不遇。
师: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但是没有施展的机会。我们不妨把诗和诗人联系起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诗中的马像李贺一样——
生:有志向。
生:有施展抱负的渴望。
生:为朝廷效力。
生:有能力却无法施展。
师: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生:何当金络脑。
师:他渴望,但是没有机会。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李贺的资料中,看到马的影子?李贺像马一样——
生:有才能、有志向。。
生:马没有带上金络脑,李贺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师:是呀,李贺像马一样有志向、有理想,有能力,像马一样想快马踏青秋。咱们聊着聊着,我们好像真的看见一匹骏马在边塞大漠中大声嘶叫、怒吼。读——
生:何当金络闹,快走踏青秋。
师:我们又仿佛看到了诗人李贺在不停地怒吼,读——
生:何当金络闹,快走踏青秋。
师:渐渐地,渐渐地,我们好像分别不清他们是谁在怒吼了,此时,诗人就是——
生:马。
师:马就是?
生:诗人李贺。
师:此时,马的志向也就成了李贺的志向,马的渴望也就是李贺的渴望,马的理想也就是李贺的理想。所以,作者写马还仅仅是在写马吗?
生:他是在写自己的心声。(板书:建功立业)
师:这就是咏物诗的第三个秘密——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2.联读组诗,梳理诗人心路历程
师:其实,李贺不是只写了一首《马诗》,而是写一组马诗,一共23首。我们一起读一读《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一首: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我读右边部分,你们读原文。
龙脊贴连钱,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白踏烟。 银蹄飞驰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烟。
无人织锦韂,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谁为铸金鞭。 又有谁肯为它铸造饰金的马鞭?
生:读。
师:来,我们以这节课的探究成果来试着品析这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的龙并不是龙,而是指健壮的马,那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生:渴望建功立业马,有志向的马?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师:是的这是这首《马诗》中马的特点。这样一匹健壮的马,却没人肯为他铸造饰金的马鞭。作者李贺仅仅是在写马吗?他还是在写?
生:写他自己得不到重用。
师:对,作者以骏马自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都是如此,表达了他在实现自己报效国家一展才华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我们读读看。
在《马诗》其三中,诗人引用《穆天子传》的典故:周穆王驱车去西王母所居之王山,巡行天下,在八骏之中,赤骥最出力,也最受恩宽;可想象自己虽才如赤骥,却遇不上像周穆王这样赏识贤才的天子。于是写道:“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生:读“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师:因为怀才不遇,李贺渴望遇到开明的君主,于是,他又写了《马诗·其十》,想当年,项羽在乌江口战败以后,不愿再回江东去,就将自己心爱的乌骓赠给了亭长,当亭长船载乌骓匆忙离开时,乌骓恋主,迎风垂润:“项王已经解剑自刎,我今后又到何处去追寻这样的英雄之主呢?”对于乌骓马来说,项羽便是他的明主,如今明主死了,没了。作者李贺借此在感慨这个史上明主真的很难遇到。一起读: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生:读——
师:世上虽然明主难寻,但总归是有的,李贺还是满怀希望,于是他写下了《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起读——
师:然而世事难料,曾经李贺在丞相韩愈的鼓励下去参加科考,希望通过科考进入仕途,为国效力。然而却因为官员昏庸,君主不能辨别人才、重用人才,而重视庸才而惨遭迫害,渐渐地看透了这一切,他满腔愤恨地写下了《马诗其六》:一匹饥饿困顿的良马,瘦骨突露,毛长得非常粗糙杂乱,朱色的毛变成灰黑色,一根很粗的麻绳勒着马头,把马头上的毛都勒断了。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师:诗歌明面上在写良马未受重用被摧残,其实是在写?
生:写自己未被重用,备受摧残。
师:这就是李贺的一生,李贺以二十三首咏物诗,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绪表达了出来。
3.穿越历史长河,倾听一群人的呐喊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这诗歌的历史长河中,与李贺有相似经历的人才比比皆是,他们也曾表达自己的愤懑。我们不妨一起走进历史长河,也去听一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先来到唐代,看一看李白怎么说。
出示: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师: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诗中的少年郎是西晋的绝世美男,名叫潘安,相传是河南人,他的美貌惊动了洛阳人。而作者李白的才华却一直没人赏识,这是他的怀才不遇。
生:读“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师:我再去宋代看一看。宋代诗人苏轼在赤壁旅游的时候,由三国时代的周瑜联想到自己了,发出了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继而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起读。
生:读“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师:元代的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得不到当局的重用,元代刘致在《山坡羊·燕城述怀》中写道,云山有情有义,可没有办法得到官位,被西风吹断了功名难求的伤心泪。这是他的怀才不遇。一起读——
生:读“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这样的诗歌很多很多,比如:杜甫的《古柏行》,李商隐的《贾生》……这些诗人在历史长河中呐喊,他们空有一生才华却无法施展,这是一种愤恨,他们在拼命地呐喊,一起读——
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师: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才华被埋葬,这也是一种遗憾,他们在哭泣,一起读——
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咏物诗的三大秘密。下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秘密,通过自主学习《石灰吟》与《竹石》,去品读咏物诗的另外一种美,下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