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策略——第2节 力的存在课堂教学评析(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深度学习策略——第2节 力的存在课堂教学评析(课件 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5 16: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策略
—《力的存在》课堂教学评析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最早提出的是1976年瑞典学者玛顿和萨乔。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前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 、含义
二、核心特征
1.创生型的知识获取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知识表达和作品创作的知识创生型方式。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理解学科思想、获得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化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多样的情境化的学习任务,通过情境性问题解决,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建构出灵活的而非惰性的知识。
3.充分的沟通合作:每个学习者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从而形成对知识多角度的丰富理解。过程中学习者展开沟通合作,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归纳。
4.较高的认知目标层级:学生超越对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从解决书本上的良构问题,转变到解决情境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评价乃至创造,达到深层次认知目标。
5.深刻的知识理解:学习者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体系来探索新知识,将所学知识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形成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自己的理性知识体系,形成对知识深刻的理解。
6.网状的认知结构:学生根据概念之间的抽象程度以及亲疏关系建立概念间的网状联系,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形成可以解决问题并有效应用于丰富情境的“组块”,帮助学习者实现概念转变,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1.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促进体验性学习
三、策略解析
游戏规则:选两个力气比较大的同学,上台PK扳手腕。!
任务一、认识“力”
活动:请同学们尽可能地利用桌上的器材(一个气球、一个弹簧、两个瓶子、一块磁铁、一辆小车、一块木块和一本自己的科学书)来显示力的存在。
实验过程 现象
例子:手用力压弹簧 弹簧变短
任务三、领会“力”
动手试一试:
A.左球不动,右球压向左球
B.右球不动,左球压向右球
C.两球同时向中间压
物体(A)对物体(B)有一个力的作用,
则物体(B)对物体(A)也有一个力的作用。
2.追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理解性学习
任务一、认识“力”
确认该事物的
存 在
我们周围存在
看不见的物体

空气/气体
吹气球,气球变大
根据某事物所
产生的效果
任务二、分析“力”
老师用力按讲台桌的时候你们能观察到讲台桌发生形变吗?
不能观察到讲台桌发生形变。但这是否说明讲台桌就一定没有发生形变呢?
采 用放大措施
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就会发生形变;
结论:
请你按图进行加工。找一透明吸管,把玻璃瓶的盖子钻一孔;将吸管插入孔中并进行密封处理;玻璃瓶灌满水后再往吸管中加一点水。
用双手挤压如图的玻璃瓶,观察中间细玻璃管的液体如何变化?
反之,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任务三、领会“力”
3.角触发高阶思维的教学对话,促进批判性学习
将任务一中的实验现象来整理分类(按序号分类)从而得出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分类要说明分类的依据)
1.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产生力的作用?
2.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产生力?
慧眼识珠
×
×
4注重及时反馈的持续评价,促进反思
性学习
5建立任务导向的拓展问题,促进迁移
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