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第一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第一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13: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母鸡
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总是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大猫性格古怪,小猫则天真淘气。那么,他眼中的母鸡又是何种模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母鸡》,共同探寻母鸡在他笔下的独特风采。
课前导入
了解母鸡
母鸡是一种家禽,它们通常头小、眼椭圆、嘴尖且硬、毛多而密又长,因此又名圆毛母鸡。它们开食迟,采食慢,喜欢生活在温和、干爽的环境中,并喜欢栖息在栖息架上,飞翔性较好。母鸡通常群体活动,不单独行动,且对惊吓有很大反应,若惊吓过度会导致几天不产蛋。一只母鸡年平均产蛋约300枚,平均出雏率70%以上。它们的体温在40.9度与41.9度之间,平均体温是41.5度。母鸡通常把干草或者软的植物铺在一起作为产蛋的地点,并且最长可以存活13年。
认识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生于1899年2月3日,逝世于1966年8月24日,祖籍辽宁辽阳,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人。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他对话剧创作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路先锋”和“中国当代话剧之父”。
老舍一生忘我地工作,对文学事业充满热情。然而,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受到恶毒的攻击和迫害,最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直到1978年,老舍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在老舍的墓碑上,刻写着他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文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展现了他谦虚低调的品质。老舍的一生充满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lóng
zhuó
hēng
da














字词学习












(讨厌)
(厌烦)
(田坝)
(忠心)

(恶毒)




(歪斜)
(米汤)
(挖掘)
(起伏)

(啼叫)
(成绩)
(孵化)
(警察)
(戒备)
(咕咚)





重点字指导



撇折出点头
长横要舒展
两笔不相同
wù( )
ě( )
è( )

可恶
恶狠狠
恶心
学习多音字
1.当恶读作è时,主要表示坏的、不好的意思,如恶果、恶名、丑恶等。也可以表示凶狠,如险恶、凶恶、恶霸等。另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犯罪的事或极坏的行为,如恶贯满盈。
2.当恶读作wù时,主要表示讨厌、憎恨的情感,与“好”相对,如可恶、厌恶等。
3.当恶读作ě时,主要用于“恶心”这个词,表示要呕吐的感觉,也可以表示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颤颤巍巍:
形容颤动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或者是因为身体因惊恐而颤抖。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老年人或身体虚弱者的动作。
老奶奶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手里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慢慢前行。
造句:
解释词义
如怨如诉:
意思是好像在倾诉,又好像在怨恨,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味道,给人一种悲伤、哀怨的感觉。这里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母鸡的叫声。
那首曲子如怨如诉,让人听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造句:
趁其不备:
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攻击。文中指母鸡欺负其他母鸡时的表现。
警方精心策划,趁罪犯不备,成功将其一网打尽。
造句:
警戒:
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文中指母鸡在保护鸡雏时的表现。
部队在边境地区设立了警戒线,以防止敌方人员潜入。
造句:
朗读课文时,请深入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文中,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并请找出那些能够体现作者态度变化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初读感知
第1至3自然段详细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情绪,第4至10自然段则展现了作者对母鸡情感的转变,从原本的讨厌变得不敢再讨厌。
请问在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情绪,而又有哪些自然段体现了作者对母鸡的不再讨厌甚至有所喜欢的情感?
请与同桌交流并讨论:在课文中,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描绘母鸡的讨厌之处?又通过哪些事例来展现母鸡的可爱与让人喜爱之处?
让人讨厌之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
让人喜爱之处:保护鸡雏,寻找食物,勤教本领,半夜警觉。
课文中,哪一句话巧妙地衔接了“讨厌母鸡”和“不敢再讨厌母鸡”这两部分内容,使得整篇文章连贯而流畅?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这句过渡句在文章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不仅总结了之前提到的“我改变了心思”这一结果,还巧妙地引出了接下来要阐述的“我”态度变化的原因,使得文章前后连贯,思路清晰。
知识拓展
什么是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种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通常出现在段落或篇章之间,用于连接前后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连贯。过渡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在写作中,使用过渡句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自然,避免出现突兀的转折或断裂。通过巧妙地运用过渡句,作者可以引导读者跟随自己的思路,逐步深入探讨主题,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用流畅连贯的语言,将课文中的“讨厌母鸡”和“不敢再讨厌母鸡”这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并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主要描绘了老舍先生原先对母鸡持有强烈的讨厌情绪,但在目睹母鸡辛勤哺育雏鸡的过程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敬佩并尊重母鸡的伟大母爱,因此不再讨厌母鸡,甚至对它充满了敬意。
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生字
抄写本课词语
说一说你印象中的母鸡
画一幅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