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浊流(zhuó) 朔气(shuò) 呜咽(yān) 山巅(diān)
B.峭壁(qiào) 诧异(chà) 懊悔(ào) 咀嚼(jué)
C.酣然(hān) 踱步(duó) 亘古(ɡèng) 镐头(ɡǎo)
D.污秽(huì) 山涧(jiàn) 机杼(shū) 嗥鸣(h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气魄 狂斓 哺育 督促
B.惩罚 誓言 呻吟 高梁
C.田垄 丰绕 默契 屏障
D.埋葬 鞍马 辔头 金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寻找,也没有找到。
B.雾霾天气里,能见度低,司机要小手小脚地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宜宾大学城的初步建成,对临港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川航执飞的3U8633航班迫降成功,机长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现实版的“萨利机长”。
C.闪送是目前同城速递行业的佼佼者。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2018年6月6日是第23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注孩子眼健康”。
B.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①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感,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为。
②在我国,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扫天下”而不屑“扫一屋”。
③当然更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做美梦,梦想一觉醒来就建立起惊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丰功伟绩。
④因此,我们每个有爱国之志的人,都应乐于做利国利民的平凡小事。
⑤时至今日,仍有些青少年一讲爱国,就以为“洒水扫地捡纸屑”不过区区小事,大丈夫何须伸手。
⑥况且,做辉煌壮烈的事的机会比做平凡小事的机会要少得多,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际遇。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7.下列对文化知识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走长征路上老山界,在陆定一叙事精到、描写生动的散文中,感受长征精神;去抗美援朝战场,在魏巍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的通讯中,感受志愿军的爱国品质。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中的“阿爷”就是木兰父亲的自称。
D.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课文《黄河颂》是这首组诗的第二章。
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B.《土地的誓言》中“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9、中华文学名家灿若群星。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木兰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奔往战场,飞越关口、高山;王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让我们感受到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的浪漫美景;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人无尽的乡思。
10、下列关于《骆驼祥子》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祥子18岁时到北平城拉人力车,经过三年苦干终于凑足了钱买了辆新车,结果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走当壮丁,梦想第一次破灭。
B.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因虎妞的事和刘四爷闹翻,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C.祥子用虎妞给的100元买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后虎妞难产死去,为了给她办丧事,祥子被逼卖掉了车,他的努力又白费了。
D.祥子最后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曹先生答应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也可以来曹家帮忙,结果却因为小福子的死彻底绝望。此后,祥子彻底堕落。
11、七年级(1)班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有人以红军长征途中翻高山、过草地为内容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过草地勇士走过万难
(2)有人说:“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双兔傍地走 走:_______________
②著我旧时裳 著:_______________
③万里赴戎机 戎机:_______________
④赏赐百千强 强:_______________
13、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这首诗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5、文章以比喻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6.“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中的“奇观”指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17.选文画线句子中的“一步一步”能否换成“一步步”?为什么?
18.夜宿半山腰时很危险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
19.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是榆钱飞满天
刘亚华
“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那时采回了榆钱,不是贪图那玩耍,妈妈要做饭,让我去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故乡那些熟透了的榆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飘在优美的《采榆钱》歌声里,又像妈妈温暖的手,轻轻地把我牵回故乡。
故乡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也许正是因为生在乡野,随处可见树枝的变化,花朵的盛放,野草的生长,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万物的萌动。一到春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发,让人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榆钱是榆钱树盛开的果实,一团团,一簇簇,清新鲜嫩,榆钱生长期不长,若不及时采摘,便会随风飘下,轻如蝶翼。
还是早春,抬眼看高大的榆钱树,枝头上早挂满了果粒状的榆钱包。小伙伴们总是急不可耐,想吃榆钱的味儿,常常趁大人不注意,爬上树摘了榆钱包,剥开还显青涩的榆钱包,塞进嘴里慢慢品味,提前享受榆钱带来的春天的味道。
渐渐地,榆钱包长大了,长结实了,待到清明前后,榆钱就打个哈欠,满足地伸个懒腰,绽开绿色的笑脸,这喜人的绿色,映亮了孩子的脸,也映亮了大人的脸。这时,会爬树的孩子,麻利地攀上树干,摘下榆钱放进嘴里,让自己先品个够,然后,得意扬扬地摘下好些榆钱串儿,掷下树去。看着大家欢喜地捡,欢喜地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小时候缺少吃食,每到四五月间,更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粮食根本无法填饱肚子,这时候,母亲便带着我们去采榆钱。榆钱树高大挺拔,爬上去很困难,母亲便找来一根细长的竹竿,绑上镰刀,然后将竹竿伸进浓密的枝叶间,看准又浓又密的榆钱串儿,轻轻地往下一捋,一串串嫩幽幽的榆钱就飘下来了。母亲负责采摘榆钱,我负责在地上捡,这儿一串,那儿一串。我躬下身欢快地捡,母亲笑嘻嘻地叮嘱我:“别踩着榆钱啦,可嫩着呢,慢慢捡。”
家乡人对于榆钱的吃法很有研究,不仅拿榆钱蒸麦饭,还做榆钱丸子、榆钱粥、榆钱窝窝,无论哪种做法都是极其美味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榆钱蒸麦饭和榆钱粥。将洗净的榆钱拌上盐,拌上玉米面或白面放蒸锅里蒸上半小时,拌上用辣椒和豆豉等调成的作料,香得令人垂涎欲滴。榆钱粥的做法更简单,将米粥煮到九分熟时,放入洗净的榆钱,撒上香葱,榆钱粥清爽嫩滑,滋润心肺,难怪欧阳修在吃过榆钱粥后称赞:“杯盘饧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榆钱,这大自然自有的美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听奶奶说,榆钱救过不少老百姓。
又是榆钱飞满天的季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故乡的那些榆钱,那些美味的榆钱,是不是被人遗忘了飘散在风里,飘落在游子回家的梦境里
(有删改)
20、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1、用《采榆钱》的儿歌开头,有什么作用?
2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待到清明前后,榆钱就打个哈欠,满足地伸个懒腰,绽开绿色的笑脸,这喜人的绿色,映亮了孩子的脸。(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看着大家欢喜地捡,欢喜地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赏析加着重号的词)
23.你怎么理解结尾“那些美味的榆钱,是不是被人遗忘了飘散在风里,飘落在游子回家的梦境里”的含义?
(四)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赔偿(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 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有一种流畅自然之感。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⑾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⑿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⒀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在店里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24.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以老人的话动为明线:追赶买主 → ① →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 被追上,知真相 → 获赔偿,付真钞
25、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6.⑤⑥⑿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27.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8.“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作文
2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背后也许有一段小故事。请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B 2.D 3.B 4.B 5.C 6.②⑤①③⑥④ 7.C 8.C
9、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10、B
11、(1)翻高山红军历尽千险
(2)示例: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唱爱国的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12、①跑,②穿,③战事,④有余
13、①木兰到各处集市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等马具。
②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14、①详写:木兰当户织布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装时的欣喜等方面写得非常详细。
略写:对战争过程的描写很简略,多年的征战生活,只用了几句话。
②好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质,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面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厌恶。
15、以双兔为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一事进行巧妙地解答,赞美了木兰的谨慎和机警,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16.“奇观”是指黑夜行军时所见到的、听到的、联想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17.不能。“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跳,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这里通过红军战士行军的谨慎和行军速度慢,来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18.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采用以声衬静的手法,通过4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9.如“横着心躺下去”,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20、①小伙伴们热热闹闹爬上树,采摘榆钱。②“我”和母亲采摘榆钱,做榆钱饭吃。
21、一是生动形象,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用儿歌引出下文介绍采摘榆钱的内容。
22、(1)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钱慢慢开放成熟的情态,表现了榆钱的可爱。
(2) 连用两个“欢喜”,写出了孩子们捡拾榆钱和吃榆钱的快乐和享受。“美滋滋”运用口语,表现了孩子们在缺少吃食的年代里能吃上美味的榆钱,而感到无比的快乐,同时反映了会爬树的孩子的纯朴、善良。
23、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早已不再吃榆钱,忘记了榆钱饭的美味,忘记了榆钱曾经救助过普通百姓。榆钱的记忆只留在那些远离家乡,吃过榆钱饭的游子的梦境里。
24.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②用假钞,买泥塑。
25.景物描写。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26.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 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27.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
28.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
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