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1.结合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了解晚清时期的学堂选官制度。(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结合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建立,探讨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自主预习】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变化 19世纪末科举制度的改革 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改变。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① 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② 年,光绪帝诏准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选官制度的改革 传统选官制度的改革 新政开始后,清政府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对成绩优秀者进行③ 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选官制度的改革 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确立 1904年年初,清政府颁布《④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选拔制度建设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出台的草案要求: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⑤ 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⑥ 两种方式。1913年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文官考试法草案》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⑦ 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内容和 特点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⑧ 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尽管制度规定严密,但实施过程中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此外,对一般在职人员,国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1)改革开放前干部制度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2)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改革开放以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坚持贯彻⑨ 的根本原则下,我国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2.公务员制度
(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推行: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⑩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答案】①时务策 ②1905 ③殿试 ④奏定学堂章程 ⑤考试 ⑥甄别 ⑦1933 ⑧考试院 ⑨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和留学毕业生选官等选官制度变革的措施,分别分析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对知识分子产生的影响。
答案提示:读书人政治经济地位下降;传统的信仰崩塌;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元混乱的纷争之中;读书人被迫分流,部分转入新学领域,学堂和留学教育成为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出路由单一的入仕为官进入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众多领域;影响阶级结构的变动,导致了社会分化瓦解;部分读书人充当教职,作为塾师群体接受新式教育,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思考点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解题关键: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思路引领: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中国国情、继承传统、借鉴经验、建设管理、科学法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提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它的建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吸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有利于对干部实现分类管理,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有利于增强政府机关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对照课文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的变化。
解题关键:明确新时代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新要求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思路引领:一是找出变化的具体内容;二是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提示
主要变化: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重新设置了职级序列。原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些规定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修订完善。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统一领导,党管干部等要求要进一步体现到具体规定中。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
解题关键:明确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演变的重要代表性事件。
思路引领:分阶段罗列出近代以来(分为中华民国不同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阶段)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进行叙述。
答案提示
(一)中华民国时期
①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②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考选、铨叙事宜,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1929年颁布了《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初步形成了公务员法律法规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①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选用制度初步建立。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③2018年,我国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学习拓展 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清末选官制度变革对传统教育和读书人命运产生的冲击。
解题关键:清末选官制度的内容及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思路引领:从科举制的变革和废除、学堂选官
(2)当今公务员考试报考与录用的特点及其意义: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合作探究】
任务1 晚清的学堂选官制度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立学总义 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多为成效,每星期不得过三十点钟,五年毕业
历史科目 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美善之事……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慕
地理科目 其要义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宜悬本县图、本省图、中国图、东西半球图、五洲图于壁上
格致科目 其要义在使知动物、植物、矿物等类之大略形象、质性……以备有益日用生计之用。……庭院中动物、植物、矿物,为之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
——摘编自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 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
材料二 下图为“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2册”中的插图(1911年)。
综合以上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述: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传统的教育和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官员选拔的需求。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将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设蒙养学堂。1904年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晚清教育改革旨在培养近代化人才,特别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所有学生七岁入学,培养爱国的根基。通过学习历史、地理、格致等学科,培养小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怀;在国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热爱国旗和国家。
总之,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忠君教育,向爱国教育转变,从培养科举人才到培养综合人才,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命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综合以上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试题主题不明确——拟一个论题)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有效信息 “1904年”“清政府颁布”“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美善之事……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其要义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以备有益日用生计之用”“我爱我国”“爱我国国旗”
时空定位 中国近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西学传播与洋务运动;科举制度;1901年清末新政;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晚清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影响
层次鲜明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背景、措施、特点、影响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1901年清末新政的措施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改传统的忠君教育为爱国教育,从培养科举人才到培养综合人才,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发展和社会转型
任务2 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
材料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选官似乎又回到了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令》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政府行政范围日益扩大,行政指令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1927~1937年录取各类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外交人员及其他专门技术人员等共10 172人,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
——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
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参考答案】 (1)背景:科举制的废除;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借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行政需要。
(2)特点:将西方文官制度与传统科举制度相结合。
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了行政效率。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从出处得出是关于“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进而概括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2)问,时空限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内容限定——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根据材料“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选官似乎又回到了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北洋政府时期……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政府行政范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可以分别概括。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概括;第②小问,根据材料“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环环相接、细密有序”“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概括
【随堂检测】
1.1906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11个部门的13名大臣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5人。晚清的官制改革( )。
A.是预备立宪的核心
B.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
C.导致满族贵族统治日趋孤立
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以后,11个部门的13名大臣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5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的改革本质上还是维护满族贵族专制统治,因此这一官制改革导致其统治日趋孤立,C项正确;官制改革并不是预备立宪的核心,排除A项;官制改革导致了清政府统治集团的分裂,而非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排除B项;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不等于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排除D项。
【答案】C
2.国民政府从1931年举行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到1948年国民政府面临失败,高等文官考试在大陆就此停止举行,总计在大陆期间,国民政府共举行了高等文官考试十四届,共录取4046人。负责组织考试的是( )。
A.行政院 B.考试院
C.高等院校 D.国务院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组织文官考试的是考试院,故B项正确。
【答案】B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
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B.国家直接从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
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解析】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是在1993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两项均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退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C项正确。
【答案】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