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森林与小鸟 课件+教案+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森林与小鸟 课件+教案+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4-07 09:21:32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森林与小鸟
一、说教材
《森林与小鸟》是小学音乐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中的一首乐曲。这是一支管弦乐合奏的圆舞曲,乐曲通俗简练且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3/4拍,回旋变化曲式。
全曲节奏欢快,以四分音符、附点音符为主。
乐曲生动表现了大森林里鸟儿们欢快的叫声和可爱的神态。
这首乐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圆舞曲主要表现了小鸟在宁静的大森林里自由自在的欢快情绪;第二圆舞曲主要表现了在欢腾的大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第三圆舞曲旋律舒展、优美,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联想到小鸟们优美的舞姿;第四圆舞曲又回到活泼的情绪当中,并加入了装饰音(波音记号)使得情绪更加欢快。整首乐曲丰富完整,便于学生欣赏和表演,很有趣味。
二、说教学目标
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学习任务,进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听赏具有鲜明形象的乐曲,对常见节拍音乐特点的感知与体验有所增强,
听出音乐的主题,区分乐句和乐段,了解圆舞曲、回旋曲式等音乐结构,并能用语言、舞蹈动作或图形谱加以表示。
这个学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喜欢看形象生动的画面,但他们已知晓课堂常规,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模仿能力与表演能力强,不足的是自控能力不足,自主创编和演奏能力弱。
因此我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用不同的乐段创编简单节奏型,挑选打击乐器的为歌曲伴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定为:
1、审美感知方面:能感受《森林与小鸟》欢快、优美的情绪,并联想到安静的森林与活泼的小鸟的不同形象;
2、艺术表现方面: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能哼唱第一圆舞曲,能分辨四个圆舞曲;
3、创意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速度、节奏、旋律、节拍,以及描绘的景象,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及打击乐器表现每段的音乐形象;
4、文化理解方面: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能哼唱第一圆舞曲,能分辨四个圆舞曲,以及作品的音乐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速度、节奏、旋律、节拍,以及描绘的景象,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及打击乐器表现每段的音乐形象;
五、说教学教法
课堂上我始终保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原则,每个乐段都有相应的音乐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选用了聆听教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奥尔夫律动教学法、编创与展示等方法。
六、说教学用具
我主要用到了多媒体课件、钢琴、部分打击乐器和小鸟头饰等。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我分为三大环节:
(一)聆听导入 创设情境
1.导入环节我选择聆听教学法,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这样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
2.让学生聆听乐曲的第一圆舞曲,并思考,这段音乐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好像表现了森林中的什么动物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并揭示乐曲名称《森林与小鸟》。
(二)新课学习 感知旋律
在我主要采取分段欣赏教学。
1.欣赏第一圆舞曲时,我出示准备的音乐结构答题卡,从速度、节奏、旋律、节拍等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理解乐曲,用钢琴带着学生模唱主题音乐,并组织学生用强弱对比的形式用“X 0 0”节奏随音乐做拍手声势,并记住第一圆舞曲用A表示;
2.欣赏第二圆舞曲,教师示范弹奏两段乐曲,让学生区分与第一圆舞曲在节奏和音区上有什么变化?并组织学生用“X 0 0”节奏随音乐做捻指声势律动,带动学生情绪,记住用B表示第圆舞曲。填表记录音乐结构答题卡,让一部分学生做声势律动,一部分学生用字母A和B记录圆舞曲的出现顺序;
3.欣赏第三圆舞曲时,我出示表格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理解音乐,并随音乐教学生做小鸟飞的动作,带动学生情绪。将第三圆舞曲和第一圆舞曲对比聆听,思考在旋律、节奏、速度、旋律上有什么不同?(填表记录,并用C表示第三圆舞曲。)
4.在欣赏第四圆舞曲时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边听便发现装饰音(波音)。我示范弹奏没有装饰音(波音)的乐句,和有装饰音的乐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加入装饰音后使得音乐的旋律更加跳跃、轻快、活泼,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指导学生按出示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这一圆舞曲用字母D表示。
(三)完整欣赏 律动编创
1.完整欣赏,律动表演环节,我要求部分学生戴上头饰完整聆听乐曲,把学生分成两组,要求一组学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律动表演,另一组学生完整填好四支圆舞曲出现的顺序,这样更直观的看出四支圆舞曲出现的顺序。
2.最后让学生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听到第一圆舞曲时用“X O O ”的节奏做拍手声势,听到第二圆舞曲时用“X O O ”的节奏做捻指声势,听到第三圆舞曲做小鸟飞舞的动作,听到第四圆舞曲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3.在课堂评价,渗透法制教育,我出示被破坏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才能真的爱护坏境,让学生懂得怎么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动物。
八、说板书
根据三年级学生感性认识比较敏锐的特点,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真观、更好的反应本课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旋律 节奏 速度 节拍 情绪
X O O 丨X O O 丨 X X X 丨 X O O 丨
拍腿 拍腿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手
森林与小鸟
九、总结
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有效应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让教学过程更流畅,教学效果更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乐曲赏析与情感体验两条线索来进行,让学生知道,可以在熟悉乐曲旋律和了解音乐形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音乐表演,在以后的活动中将继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程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在音乐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
谢谢观看三年级下册音乐《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方面:能感受《森林与小鸟》欢快、优美的情绪,并联想到安静的森林与活泼的小鸟的不同形象;
2、艺术表现方面: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能哼唱第一圆舞曲,能分辨四个圆舞曲,以及作品的音乐结构;
3、创意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速度、节奏、旋律、节拍,以及描绘的景象,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及打击乐器表现每段的音乐形象;
4、文化理解方面: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能哼唱第一圆舞曲,能分辨四个圆舞曲,以及作品的音乐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速度、节奏、旋律、节拍,以及描绘的景象,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及打击乐器表现每段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准备
1. 歌曲《森林与小鸟》的音频资料。
2. 钢琴、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铃等)。
3. 森林和小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创设教学情境。
教法学法
聆听教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奥尔夫律动教学法、编创与展示等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聆听歌曲的引子,并思考:这段音乐彷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
展示森林和小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2)学生聆听乐曲第一圆舞曲,并思考: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感受呢好像表现森林中什么动物呢?
学生1:“我觉得到了美丽的森林,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学生2:“我很喜欢小鸟的歌声,它们好像在唱歌跳舞,非常快乐。”
(3)教师总结并揭示乐曲名称《森林与小鸟》。
2. 分段欣赏
(1)第一圆舞曲
①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支圆舞曲在旋律、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好像表现了怎样的小鸟?
②学生根据音乐填写下列表格。
旋律 节奏 速度 节拍 情绪
③老师指导学生哼唱第一圆舞曲,提示这支圆舞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并按教材上所标注的力度记号演唱。
④用“X 0 0”的节奏随音乐做拍手声势。
(2)第二圆舞曲
①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第二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小鸟呢?
②老师分别弹奏两段乐曲,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圆舞曲的节奏更加紧凑、音区变高的特点。
③用“X 0 0”的节奏随音乐做捻指声势。
(3)第三圆舞曲
①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第三圆舞曲和第一圆舞曲在旋律、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小鸟?
②学生根据音乐填写下列表格。
旋律 节奏 速度 节拍 情绪
③学生随音乐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
(4)第四圆舞曲
①老师播放音乐并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边听边发现装饰音(波音)。
②老师对比弹奏加人装饰音和没有装饰音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加人装饰音的旋律更加跳跃、轻快、活泼。
③引|导学生联想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轻快的小鸟”。
④老师分发响板、双响筒、沙槌等打击乐器,并出示节奏谱,指导部分学生按以下节奏型随音乐演奏,其他同学做声势动作。
3. 完整欣赏
(1)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写出四支圆舞曲的顺序。
(2)学生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听到第一圆舞曲时用 “X 0 0”的节奏做拍手声势,听到第二圆舞曲时用的“X 0 0”节奏做捻指声势,听到第三圆舞曲时做小鸟飞舞的动作,听到第四圆舞曲时加人打击乐器伴奏。
六、板书设计
森林与小鸟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学习和成长。《森林与小鸟》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森林与小鸟》,我主要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附述。
说教材
《森林与小鸟》是小学音乐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中的一节欣赏课。这是一支管弦乐合奏的圆舞曲,乐曲通俗简练且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3/4拍,回旋变化曲式。全曲节奏欢快,以四分音符、附点音符为主。
这首乐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圆舞曲主要表现了小鸟在宁静的大森林里自由自在的欢快情绪;第二圆舞曲主要表现了在欢腾的大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第三圆舞曲旋律舒展、优美,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联想到小鸟们优美的舞姿;第四圆舞曲又回到活泼的情绪当中,并加入了装饰音(波音记号)使得情绪更加欢快。整首乐曲丰富完整,便于学生欣赏和表演,很有趣味。
说学情
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学习任务,进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听赏具有鲜明形象的乐曲,对常见节拍音乐特点的感知与体验有所增强,听出音乐的主题,区分乐句和乐段,了解圆舞曲、回旋曲式等音乐结构,并能用语言、舞蹈动作或图形谱加以表示。
这个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喜欢看形象生动的画面,但他们已知晓课堂常规,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模仿能力与表演能力强,但是自控能力不足,自主编创和演奏能力弱。
因此我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用不同的乐段创编简单节奏型,挑选打击乐器的为歌曲伴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定为:
1、审美感知方面:能感受《森林与小鸟》欢快、优美的情绪,并联想到安静的森林与活泼的小鸟的不同形象;
2、艺术表现方面: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能哼唱第一圆舞曲,能分辨四个圆舞曲;
3、创意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速度、节奏、旋律、节拍,以及描绘的景象,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及打击乐器表现每段的音乐形象;
4、文化理解方面: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能哼唱第一圆舞曲,能分辨四个圆舞曲,以及作品的音乐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速度、节奏、旋律、节拍,以及描绘的景象,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及打击乐器表现每段的音乐形象;
说教法学法
课堂上我始终保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原则,每个乐段都有相应的音乐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选用了聆听教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奥尔夫律动教学法、编创与展示等方法。
说教学用具
我主要用到了多媒体课件、钢琴、部分打击乐器和小鸟头饰等。
说教学过程
教学我分为三大环节
(一)聆听导入 创设情境
导入环节我选择聆听教学法,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这样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
让学生聆听乐曲的第一圆舞曲,并思考,这段音乐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好像表现了森林中的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并揭示乐曲名称《森林与小鸟》。
(二)新课学习 感知旋律
在我主要采取分段欣赏教学。
1.欣赏第一圆舞曲时,我出示准备的“音乐结构答题卡”,引导学生从速度、节奏、旋律、节拍等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理解乐曲,用钢琴带着学生模唱主题音乐,并组级学生用强弱对比的形式用“X 0 0”节奏随音乐做拍手声势,并记住第一圆舞曲用A表示;
2.欣赏第二圆舞曲,教师示范弹奏两段乐曲,让学生区分与第一圆舞曲在节奏和音区上有什么变化?并组织学生用“X 0 0”节奏随音乐做捻指声势律动,带动学生情绪,记住用B表示第圆舞曲。填表记录音乐结构答题卡,让一部分学生做声势律动,一部分学生用字母A和B记录圆舞曲的出现顺序;
3.欣赏第三圆舞曲时,我出示表格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理解音乐,并随音乐教学生做小鸟飞的动作,带动学生情绪。将第三圆舞曲和第一圆舞曲对比聆听,思考在旋律、节奏、速度、旋律上有什么不同?(填表记录,并用C表示第三圆舞曲。)
4.在欣赏第四圆舞曲时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边听便发现装饰音(波音)。我示范弹奏没有装饰音(波音)的乐句,和有装饰音的乐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加入装饰音后使得音乐的旋律更加跳跃、轻快、活泼,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指导学生按出示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这一圆舞曲用字母D表示。
(三)完整欣赏 律动编创
1.完整欣赏,律动表演环节,我要求部分学生戴上头饰完整聆听乐曲,把学生分成两组,要求一组学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律动表演,另一组学生完整填好四支圆舞曲出现的顺序,这样更直观的看出四支圆舞曲出现的顺序。
2.最后让学生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听到第一圆舞曲时用“X O O ”的节奏做拍手声势,听到第二圆舞曲时用“X O O ”的节奏做捻指声势,听到第三圆舞曲做小鸟飞舞的动作,听到第四圆舞曲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3.在课堂评价,渗透法制教育,我出示被破坏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才能真的爱护坏境,让学生懂得怎么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动物。
说板书
根据三年级学生感性认识比较敏锐的特点,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真观、更好的反应本课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森林与小鸟
旋律 节奏 速度 节拍 情绪
X O O 丨 X O O 丨 X X X 丨 X O O 丨
拍腿 拍腿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手
总结
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有效应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让教学过程更流畅,教学效果更稳定。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乐曲赏析与情感体验两条线索来进行,让学生知道,可以在熟悉乐曲旋律和了解音乐形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音乐表演,在以后的活动中将继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程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在音乐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