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件+导学案+教案)(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件+导学案+教案)(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0 09:16:07

文档简介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及影响等。
2.掌握“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
3.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4.把握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2.学习难点: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准备】学生收集与马可·波罗有关的资料(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东西方的战争,但是你们知道吗?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在古代东西方的关系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各种形式不断交流,互相影响,创造出新的辉煌。本课主要叙述了阿拉伯人改造和传播阿拉伯数字,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做的贡献。
一.自主学习:
1.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亚欧的“ ”,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 、 、 、 ,印度的 、 、 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2. 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人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方法传到欧洲,被称为“ ”。
3.1271年,17岁的 前往中国,到达元朝首都后,他受到 的赏识。记述他东方经历和见闻的《_________》一书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对照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联系教材41页的内容,动手圈点和标注:
(1)陆地商路的主要路线: 。
(2)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 。
(3)这些欧亚主要商路的历史作用: 。
2.学生阅读41页教材内容,找出阿拉伯数字的创立者、改造者及传播者及阿拉伯数字西传的历史意义。(教师指导)
(1)印度人创立
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2)阿拉伯人改造及传播
阿拉伯人学会了此种方法,并对它进行了改造。12世纪初,这一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它的写法已经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3)“阿拉伯数字”西传的历史意义
“阿拉伯数字”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就,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突出的例证。
3.学生阅读43页教材内容,找出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华的原因、经历及对马可·波罗的评价。
(1)马可·波罗来华原因
元朝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中国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元朝统治者也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当时有很多像马可·波罗一样的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华。
(2)马可·波罗来华经过
(3)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①学习中国语言,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②在元朝朝廷中做官;③奉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4)对马可·波罗的评价
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使者。记述其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5)学习马可·波罗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学习他聪明好学、勤于观察、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善于学习他人之长的精神。
三.知识点拨:
联系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思考,教师指导后归纳。
1.古代文明传播与发展的主流及其意义:
教师点拨:(1)主流:和平共处、友好往来。(2)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3)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有开放意识和交流合作意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
教师点拨:造纸术在8世纪中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在元朝蒙古军西征中传入欧洲;印刷术在宋元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了解)
教师点拨(比较法):
交往方式
例证
作用及影响
我们的认识
和平交往
马可·波罗东游
促进了文明交往
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我们要尽力避免暴力冲突(战争),让和平之花在人间永驻。
阿拉伯数字西传
暴力冲突(战争)
希波战争
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但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四.拓展延伸: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于1275年到达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行记》关于东方富庶情况的记载
  马可波罗称大汗的禁卫军为勇爵,共1.2万人。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
  日本“根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日本“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与自珠之价等重。”
五.课外作业:
1.教材动脑筋与练一练。
2.结合教材《十四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进行绘制。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丝绸之路”资料、有关拉齐斯、伊本·西拿、忽必烈等人资料。
附件【巧记知识点】
丝绸之路源远长,一带一路硕果传。
十个数字印首造,阿拉伯人后仿效。
马可波罗游东方,著书激起欧人往。
附件:知识梳理: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及影响等。
2.掌握“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
二.能力与方法
1.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把握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2.教学难点: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收集与马可·波罗有关的资料(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电脑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东西方的战争,但是你们知道吗?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在古代东西方的关系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各种形式不断交流,互相影响,创造出新的辉煌。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去感悟一下吧。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后归纳:
(1)通道: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的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
(2)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些商路,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3)阿拉伯人的作用及贡献: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2.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提问: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1)印度人创立
回想学过的中国历史,在阿拉伯数字普遍使用以前,中国人是用什么方式来记数的?(引导学生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
思考教材42页的动脑筋。(多媒体展示)
教师归纳: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2)阿拉伯人的改造及传播
指名回答后,教师归纳:阿拉伯人学会了此种方法,并对它进行了改造。12世纪初,这一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它的写法已经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3)“阿拉伯数字”西传的历史意义
“阿拉伯数字”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就,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突出的例证。总之,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提问:马可·波罗是哪国人呢?为什么元朝时的中国对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出示小标题)
1.马可·波罗来华原因
学生回答后归纳:元朝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中国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元朝统治者也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当时有很多像马可·波罗一样的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华。
2.马可·波罗来华经过
从马可·波罗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展示《马可·波罗人物图片》及《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
(指导学生讨论)
既然马可·波罗带着羡慕和向往,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中国,那他在中国都做些什么呢?(出示小标题)
3.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读教材,指名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①学习中国语言,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②在元朝朝廷中做官;③奉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4.对马可·波罗的评价
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使者。记述其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5.学习马可·波罗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学习他聪明好学、勤于观察、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善于学习他人之长的精神。
三.知识拓展:
学生联系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史实思考,教师指导后归纳。
1.古代文明传播与发展的主流及其意义:
教师点拨:(1)主流:和平共处、友好往来。(2)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3)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有开放意识和交流合作意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
教师点拨:造纸术在于8世纪中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在元朝蒙古军西征中传入欧洲;印刷术在宋元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了解)
教师点拨(比较法):
交往方式
例证
作用及影响
我们的认识
和平交往
马可·波罗东游
促进了文明发展
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流,我们要尽力避免暴力冲突(战争),让和平之花在人间永驻。
阿拉伯数字西传
暴力冲突(战争)
希波战争
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但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四.课堂小结
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道路上,曾经有多少使者,他们怀揣梦想,带着希望,为东西方的交流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阿拉伯人首当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文化传入中国。马可·波罗旅居中国十七载,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为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序幕,激起多少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然而,物转星移、时过境迁,我们同住一个地球,相信地球村的构想将不是梦想。
五.布置作业
1.教材动脑筋与练一练
2.结合教材《十四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进行绘制。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丝绸之路”资料、有关拉齐斯、伊本·西拿、忽必烈等人资料。
附件【巧记知识点】
丝绸之路源远长,一带一路硕果传。
十个数字印首造,阿拉伯人后仿效。
马可波罗游东方,著书激起欧人往。
板书设计:
课件22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2018/12/12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路线:丝绸之路行进在丝绸之路中的驼队中亚里海波斯湾红海亚历山大港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阿 拉 伯 帝 国东西方文明的使者桥梁和纽带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奇特的数字符号(动脑筋)中国数字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英文数字
one、two、three、four、five、
six、seven、eight、nine、ten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印度人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阿拉伯数字”改造
传播创造12世纪初基本一致
传遍全世界16世纪“阿拉伯数字”西传的意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阿拉伯数字”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就,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突出的例证。
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17岁时随父前往中国。在中国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在朝廷中做官。其间巡游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7年后从海路回国,留下了名著《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故居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 马可·波罗在书中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1.2万人。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 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他还叙述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宫殿和佛塔,特别说到那里富有黄金、珠宝。但是马可·波罗的叙述中有些荒诞的地方, 例如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小知识-《马可波罗行记》17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如是说 《马可·波罗游纪》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意友谊源远流长2004年10月马可波罗34代孙帕多莱基亚先生来西湖“祭祖 ”。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主流)古代文明传播与发展的主流及其意义(1)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2)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知识梳理 巧记知识点 丝绸之路源远长,
一带一路硕果传。
十个数字印首造,
阿拉伯人后仿效。
马可波罗游东方,
著书激起欧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