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白桦》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描写白桦的抒情诗,通过多角度的描绘,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白桦》通过对白桦树干、枝叶、树皮等细节的描绘,刻画出了白桦树的形象特点。白桦树高达25米,树干直径可达50厘米,树皮光滑洁白,仿佛涂上了一层银霜。这些特点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白桦树的高大和洁白。
其次,从语言风格上来看,《白桦》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例如,诗中将白桦树拟人化,用“披”字形容其一身洁白的形象,突出了白桦的高洁。同时,诗中还通过比喻手法,将白桦树的树梢尖儿比作雪绣的花边,形象地描绘出了白桦树在雪中的美丽景象。
此外,《白桦》在情感表达上也十分出色。诗人通过对白桦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白桦》是一篇优秀的课文,它通过对白桦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白桦》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与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中白桦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白桦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认识并会写课文中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白桦的形象。
难点:
1. 理解诗歌中部分抽象词语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美的诗歌,叫做《白桦》。你们知道白桦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吗?
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白桦是一种很高很直的树,树皮是白色的。
教师:很棒!你们已经对白桦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描写白桦的吧!
(二)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第一页的生字表。
当然,以下我将针对《白桦》一文中的几个具体生字,来说明教师是如何开展识字写字教学的:
生字一:“桦”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生字“桦”。这个字念huà,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
(学生跟读)
教师:桦是一种树的名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白桦》这首诗的主角。大家看,这个字左边是“木”,表示它跟树木有关;右边是“华”,表示它的样子很美丽。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这个字,注意左边的“木”要写得稍微窄一些,给右边的“华”留出空间。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生字二:“绣”
教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绣”这个字。这个字念xiù,跟“秀”的发音很像,但是意思不同哦。绣,是指用针线在布上绣出美丽的图案。大家看,这个字下面是“纟”,表示跟丝线有关;上面是“秀”,表示绣出来的图案很秀丽。现在,请大家尝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这个字,注意“纟”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纠正错误)
生字三:“寂”
教师:最后,我们来看“寂”这个字。这个字念jì,表示很安静,没有声音。大家想想,白桦树在静静地生长,周围是不是很寂静呢?这个字上面是“宀”,表示房屋;下面是“叔”,帮助我们记忆这个字的发音。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这个字,注意“宀”部分要写得平稳一些。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点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现在,请大家轻声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读完课文后,你们能告诉我,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吗?
学生: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白桦的美丽和挺拔。
教师:很好!你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大意。那么,诗歌中具体是怎么描写白桦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来逐句学习。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新的生字,还初步了解了《白桦》这首诗歌的大意。白桦的美丽和挺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够像白桦一样,挺拔向上,茁壮成长!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生字。
2. 回家后,请家长帮忙,查找一些关于白桦的资料,了解白桦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识字写字教学和初读课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白桦》这首诗歌的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师生互动和对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白桦的理解和感受。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逐段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创造美的欲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白桦这一自然形象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自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桦的形象美。
2. 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难点:
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白桦》这首诗,感受到了白桦的美丽和挺拔。今天,我们将逐段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教育意义。
(二)逐段学习
第一段
教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看看作者开篇是如何描写白桦的?
(学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从这段中,你们感受到了白桦的什么特点?
学生:白桦很高很直,树皮是银白色的。
教师:很好!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白桦的形象。那么,你们觉得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白桦的样子,感觉就像看到了真实的白桦树一样。
第二段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段。请大家轻声朗读,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轻声朗读第二段)
学生:这一段主要写了白桦的枝叶在微风中的样子。
教师:是的,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桦枝叶在微风中的摇曳生姿。那么,你们觉得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这样的描写让白桦树仿佛活了起来,给人一种生动、真实的感觉。
教师:很好!这正是作者运用生动语言描绘自然景物的魅力所在。
第三段
教师:好的,同学们,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三段。请大家齐读这一段,思考一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白桦的呢?
(学生齐读第三段)
教师:在这段中,作者提到“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你们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
学生:能,我想象到白桦的枝头长满了细密的绒毛,就像被雪绣上了花边,非常美丽。
教师:非常好!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还带有一种诗意的美。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用“雪绣的花边”来形容白桦的枝头呢?
学生:可能是因为白桦的树皮是白色的,和雪的颜色很接近,所以用“雪绣的花边”来形容,更能突出白桦的特点。
教师:很棒的理解!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白桦的美。
第四段
教师:现在我们进入第四段的学习。这一段中,作者提到“白桦周围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你们认为这里的“姗姗来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学生:我觉得“姗姗来迟”可能是在形容朝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给人一种期待和珍惜的感觉。
教师:非常准确!这里的“姗姗来迟”不仅形容了朝霞的出现,还暗示了作者对白桦的深深喜爱和珍视。那么,你们认为朝霞和白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朝霞和白桦都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它们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美丽动人。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第五段
教师:最后,我们来看第五段。这一段中,作者说“白桦树在我的窗前,用它的银指沾着雪水,为我写诗”,你们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我觉得作者是在说,白桦树就像一位诗人,用它的美丽和坚韧给作者带来了灵感,让作者能够写出优美的诗歌。
教师:非常好!你们已经能够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了。白桦树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灵感的源泉。
(三)总结归纳
教师:通过逐段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白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白桦的形象美,还蕴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学习这首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我们应该像白桦一样,挺拔向上,不畏艰难。同时,我们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希望大家能够像白桦一样,坚强、美丽地成长,同时珍惜我们的大自然,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逐段深入理解了《白桦》这首诗的内容,还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教育意义。白桦作为大自然的代表,不仅美丽,还蕴含着坚韧和力量的精神。希望大家能够像白桦一样,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白桦》这首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每一段的内容。
2.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自然景物,模仿《白桦》的写作手法,写一首小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逐段深入学习和分析理解课文,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通过师生互动和对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