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结合学者论述,了解元朝统一及其影响,探究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结合唐朝、元朝疆域与地方管理形势图和学者观点,了解元朝地方治理和制度建设,认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自主预习】
一、辽、夏、金的统治
辽朝的统治 (916~1125年) (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① 建立契丹国,定都② ,后改国号为辽。 (2)制度: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③ 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④ 事务。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3)宋辽关系:辽与⑤ 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西夏的统治 (1038~1227年) (1)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⑥ 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⑦ 称谓的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金朝的统治 (1115~1234年) (1)建国:1115年,⑧ 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定都会宁府,建立金朝。 (2)入主中原: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 (3)军事制度:“⑨ ”。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4)鼎盛时期:“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5)衰落灭亡: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1234年,金朝被南宋、蒙古夹击而亡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蒙古崛起 (1)统一草原各部: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铁木真被尊为“⑩ ”。 (2)征服四方: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元朝建立 (1)定都: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2)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3)统一: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巩固统一 A.中央:设 为元朝的宰相机构,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 B.地方:实行 制度,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C.对边疆的管理:设 管理吐蕃;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 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D.其他措施:修驿道,设立驿站;设立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元朝的民族 关系 (1)回族的前身与蒙古族的形成 回族的前身:元朝时,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 的前身。 蒙古族: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民族政策:“ ”。 目的:保障蒙古统治者的利益。 内容: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民族交融:虽然存在民族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至元朝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 等,逐渐与汉族交融
元朝灭亡 元末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元朝灭亡
学思之窗 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 你能否从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体会到这一特点
解题关键:把握两则材料的核心信息。
思路引领:第①小问由第一段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等信息得出;第②小问根据第二段材料内容“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得出。
答案提示
设置特点:因俗而治。
能。具体体现: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思考点 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重点把握“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思路引领:结合《元朝形势图(1330年)》和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①开创省制,地方行政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政治上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
思路引领:古代少数民族接受汉族传统典章制度,我们学过的知识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元清封建化。
答案提示:古代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例子有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孝文帝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客观规律,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顶住了来自本民族贵族的各种阻力进行改革,其中心在于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这次改革加速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北周统一北方和以后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学习拓展 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是中外关系史上的著名事件。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马可·波罗来华的记载,以及当时除马可·波罗来华以外的中欧交往史实。
思路引领:查阅资料,开阔视野,加深对当时中西方交往的认识。
答案提示:
1.查找如下
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据称,他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行记》。但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记》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举例如下:
(1)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国内外“肯定论者”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方面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记》的善意解释;另一方面是《马可·波罗行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的。比如关于杭州的记载,杭州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业兴隆,有12种行业,每种行业有12 000户,城中有一个大湖(即西湖),风景优美。这些记载在《乾道临安志》和《梦粱录》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证。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记》的内容都是在重述一些人尽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时期的远征日本、王著叛乱、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
【答案】①耶律阿保机 ②上京 ③游牧民族 ④农耕民族 ⑤北宋 ⑥元昊 ⑦本民族 ⑧女真 ⑨猛安谋克制 ⑩成吉思汗 中书省 行省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回族 四等人制 色目人
【重要概念】
1.“蕃汉分治”制度(南面官、北面官制度)
(1)背景:辽建立后,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境内民族众多,习俗各异;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2)目的:有效地对境内人民分别进行管理。
(3)内容: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的做法,其统治原则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在中央有两套统治机构,南面官统治汉人,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北面官统治契丹人和汉族以外的其他各族人,均由契丹人担任。这就是两面官制度,其实质是民族分治的政治制度。
2.“四等人制”
“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而建立的民族歧视制度。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享有各种特权。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第二等为色目人,多是西域人,部分契丹人也被划入色目人。第三等为汉人,概指北方汉人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为南人,概指原南宋统治下的居民,包括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很大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例如汉人和南人当兵不许充宿卫,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
(2)《马可·波罗行记》是否是伪作。由于书中充满了人所未知的奇闻异事,《马可·波罗行记》遭到人们的怀疑和讽刺。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载的许多事物逐渐被证实。但还有人对《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亨利·玉尔列举了《马可·波罗行记》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他认为《马可·波罗行记》中对中国的记载有多处缺陷,如根本没有记载任何关于长城、茶叶、妇女缠足、用鹭鸶捕鱼、人工孵卵、印刷书籍、中国汉字及其他奇技巧术和怪异风俗等。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如中国的地名多用鞑靼语或波斯语、记载成吉思汗之死及其子孙世系关系失误、攻陷襄阳城等。德国专家傅海波曾经说过,“不管怎样,在没有举出确凿证据证明其真实性之前,马可·波罗的书只是一部世界地理志,其中有关中国的几章是取自其他的、也许是波斯的资料(他用了一些波斯词语)”。
2.中欧交往事迹举例
(1)列班·扫马,元朝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士、外交家,是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出生于今天的北京(当时的元大都)。扫马的出使,使罗马教廷更相信元朝皇帝与各汗国统治者均崇信基督教,因而遣教士孟特戈维诺等东来,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扫马用波斯文著有旅行记,原稿已佚。
(2)马黎诺里,元朝末年来中国的罗马教皇使者,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是应元顺帝之请,由教皇派出的最后一位出使中国的使节。在北京居留4年,1346年启程返国。行前元顺帝设宴欢送,赏赐物品、三年费用和良马200匹。他经杭州、宁波到达泉州。由泉州启航,经印度、斯里兰卡、霍尔木兹、巴格达、耶路撒冷、塞浦路斯,于1353年抵阿维南城,进呈元顺帝致教皇克莱孟六世的国书。1354年,马黎诺里受日耳曼大帝查理四世之命,著《波希米亚史》三卷。最后一卷追忆其出使中国的见闻,经后人重新整理辑出。
【合作探究】
任务1 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
材料 元朝的统一破坏了中国社会在宋代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这导致了当时和其后的经济长时期停滞。虽然明代后期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继承了唐宋的成果,但清代经济落入了“高水平发展陷阱”,宋元之际的变革笼罩了整个明清时代。
——摘编自李新峰《论元明之间的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我认为“元朝统一破坏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看法是错误的。
评析:为巩固统一,元朝统治者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并设立了驿站。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天文学很多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对外贸易方面,元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宋代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海路到达非洲东海岸,陆路往来直抵西欧,统一的环境为国际和地区间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结论:元朝时期的统治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试题主题不明确——评析材料观点)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有效信息 “元朝的统一破坏了中国社会在宋代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
时空定位 元朝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元朝的统一;元代统治的措施和特点、影响;元朝的科技文化成就及特点;元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层次鲜明 选取一个观点并表明态度——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政府扶持下的科学文化发展——对外贸易的成果及原因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我认为“元朝统一破坏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看法是错误的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元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修筑驿道并设立驿站;行省制度
元朝政府组织一系列大规模天文实测活动;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发展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元朝时期的统治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任务2 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一 下图是唐朝疆域与地方管理图
材料二 下图是元朝疆域与地方管理图
材料三 元朝重建的大一统不同于汉唐,元朝统治集团以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其政权的性格与政治文化不同于各汉族王朝,所采取的巩固统一及促进统合的政策亦与前代颇有歧异。元朝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政策由汉唐消极的羁縻,转变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的积极统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管理的哪些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是如何解决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重心分离这一问题的。
【参考答案】 (1)内地一级行政机构设州进行管理;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和都督府进行管理。
(2)①管理范围广阔;②实行行省制;③将吐蕃、琉球纳入有效管辖范围(或在吐蕃设宣政院进行管理,江浙行省有效经略琉球);④进行因俗而治、多制并举的积极统治;⑤犬牙交错,以北制南。
(3)设行省管理地方;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开辟长途海上航线;运输江南的粮食北上。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题引“唐朝疆域与地方管理”和图例,得出唐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材料二:从题引“元朝疆域与地方管理”以及图中的“……行省”得出元朝地方管理特点。 材料三:从出处、正文得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的解决方法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唐朝;内容限定——地方管理制度。第(2)问,时空限定——元朝;内容限定——地方管理。第(3)问,时空限定——元朝;内容限定——如何解决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重心分离这一问题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根据材料的图例和内容,直接概括出府州制度、都护府和都督府制度即可。即内地一级行政机构设州进行管理;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和都督府进行管理。 第(2)问,从管理范围上来看,管理范围广,北抵北冰洋,南达南海,西逾葱岭,东北至库页岛;从推行的地方制度上来看,地方实行行省制;从管辖的范围来看,将吐蕃、琉球纳入管辖范围;从治理政策来看,对边疆地区实行因俗而治、多制并举的积极统治。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修建京杭大运河;等等
【随堂检测】
1.史书记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职官设置是在( )。
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政权对地处长城内外社会经济和政治落差较大的不同民族与地区“因俗而治”,A项正确;西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也保留了本民族称谓的官称,B项不符合题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这是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政合一制度,C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2023·河南高一统考阶段练习)西夏文献中记载了很多西夏人名,如闹奴、孛嵬、嵬名呱呱、崔那征、善智等,还有李、梁、杨等姓。其中既有纯党项姓氏,也有纯汉人姓氏,还有汉姓与党项姓结合而成的姓氏。如崔那征,崔为汉姓,那征为党项姓。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原地区的姓氏变化 B.华夷观念的消逝
C.游牧民族的社会转型 D.民族文化的交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夏时期,在姓氏文化方面出现了党项族和汉族姓氏结合的现象,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互动,D项正确;党项族地处西北地区,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当时华夷观念的消逝,排除B项;社会转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3.金世宗曾对太子说:“朕思汉文纯俭,心常慕之,汝亦可以为则也。”这表明金世宗(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崇尚汉族文化 D.大力发展经济
【解析】材料信息“心常慕之”“汝亦可以为则也”说明金世宗崇尚汉族文化,故选C项。
【答案】C
4.“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的传说》中提到的成吉思汗被传扬的“恩德”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解析】材料中的“恩德”是指蒙古族首领铁木真,通过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故选B项。
【答案】B
5.(2023·江苏南通高一统考期中)它将中央最核心部门中书省的官员派往地方,临时行使中书省的权力,既体现了中央集权,又给地方官员留出一些权力空间。该制度开创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将中书省的官员派往地方,临时行使中书省的权力,便利了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
【答案】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