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 1.结合近代中国化工企业创办时间和组织形式表,了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分析影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认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结合相关史料,探究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实践,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自主预习】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 宁汉 合流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① ”。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东北 易帜 (1)背景 A.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② 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日本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 (2)标志:1928年年底,③ 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3)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经济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发展 (1)条件: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除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官僚 资本 凭借国家权力,利用④ 巧取豪夺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概况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⑤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结果:失败。 部队走向:一部分在⑥ 、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 A.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B.纠正了⑦ 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确定实行⑧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⑨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秋收起义 (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⑩ 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2)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开辟井冈 山道路 (1)过程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会师: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2)影响 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工农 武装 割据” 的实 践 (1)武装斗争: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2)根据地建设 A.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B.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3)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 ”。 意义:广大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三、红军长征
原因 (1)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 ”倾错误。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经过 1934年10月,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挺进贵州→1935年1月,召开 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 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解决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 (3)主要决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4)意义:开始确立以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2)铸就了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答案】①宁汉合流 ②日本 ③张学良 ④四大银行 ⑤周恩来 ⑥朱德
⑦陈独秀 ⑧土地革命 ⑨毛泽东 ⑩湘赣 1928 工农武装割据 瑞金 分田地 左 遵义 会宁 毛泽东 长征精神
思考点 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解题关键:区分“南京国民政府”“国民革命”所处的历史时期、政权性质。
思路引领: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阶段,政权性质,北伐目的、对象、结果、影响等方面总结。
答案提示
第一次北伐(1926~1927年):实质上是国共合作推动的国民革命;国民政府是革命联合政府。革命对象是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结果是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因蒋介石和汪精卫于1927年发动反革命政变而中途夭折(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第二次北伐(1928年):实质上是蒋冯阎桂联合进行的“北伐”,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张作霖争夺中国统治权的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结果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华民国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除了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结束了新旧军阀之间的斗争;山东、河南人民掀起了闯关东的高潮,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
学思之窗 读图,结合相关史实,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解题关键:从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角度思考。
思路引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背景、目的去思考其意义。
答案提示:①土地革命打破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推动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党对人民的承诺。②开展土地革命的实质是为了赢得农民的力量和支持,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从而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③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④土地革命的胜利不仅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而且对当今的社会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重要概念】
1.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2.右倾与“左”倾
两者都是主观脱离实际。右倾是主观落后于实际,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是主观超越实际,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二者都有危害性,“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3.“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指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的特点: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学习以上材料,结合史实,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解题关键:理解“长征精神”。
思路引领:联系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意义理解;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纳。
答案提示
内涵: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习拓展 通过了解中原大战史实,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为何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解题关键:理解“形式上统一”。
思路引领:了解中原大战史实,认识其实质、结果和影响。
答案提示: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中国国民党党内北伐后,失势的汪精卫联合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发起的,意图夺权,挑战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的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故称“中原大战”,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战争使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中央互相削弱,消耗实力,同时放弃进攻红军,成为中共领导的红军和红区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有利条件;虽然以阎锡山为首的反蒋派最终败北,但喊出的“反对专制、独裁”的口号,揭起的“民主政治”的旗帜,制定的具有联邦精神的宪法,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蒋介石在军事上打败了对手,可在政治上却很被动,不得不接受反对派的主张,召开了国民会议,颁布了约法,并提前召开了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蒋汪分治共管的“均权制”局面。所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合作探究】
任务1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材料一
化工企业创办时间表
时间 1895年 以前 1896~ 1900年 1901~ 1914年 1915~ 1922年 1923~ 1929年 1930~ 1932年 1933~ 1935年
数量/ 个 0 1 7 12 31 26 15
化工企业组织形式表
组织 形式 个人 合伙 无限 公司 两合 公司 股份 公司 股份 两合 国营
数量/ 个 25 24 6 0 33 2 2
材料二 国立大学,从前尚无化学工程科,仅各省设工业专门学校,如北平工专、杭州工专及苏州工专等学校,并设立化学工程专修科,如制革、纺织、染色、油漆及制纸等科。近数年来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均已设立化学工程科,但是国内化学工程人才大部分系国外留学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特点:企业数量少,基础薄弱;发展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
(2)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国内教育近代化的促进;留学生归国创业,引进先进技术;民间投资热情提高。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题引得出“化工企业创办时间”“化工企业组织形式”,进而提取出民国初年化学工业发展特点的信息。 材料二:从设问得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可先确定历史阶段;从正文得出“近数年来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均已设立化学工程科”“大部分系国外留学毕业生”,进而归纳分析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民国初年;内容限定——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第(2)问,时空限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容限定——化学工业发展的原因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民国初年化学工业企业数量少,基础薄弱;从发展速度看,1895年之前尚没有化工企业,但是此后发展速度快;从投资看,投资主体多元化。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国内教育近代化的促进;留学生归国创业,引进先进技术;民间投资热情提高
任务2 中国共产党开辟民主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材料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以往没有遇到过,在书本和别国经验中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是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迈开步子,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正确路子来。
时间 事件 内容
1921年 中共一大 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
1922年 中共二大 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3年 中共三大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1924~ 1927年 国民革命 中国旧势力盘根错节,反动派政治经验丰富,我党理论准备、政治经验、国情了解都不足
1927~ 1928年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盲目组织工农暴动,急于夺取重要城市以求打开大的局面
1935年 遵义会议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革命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论题: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正确结合了中国国情。
论述:符合国情的革命斗争道路,可以推动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中共一大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在考察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中共三大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认识到需要联合资产阶级共同完成革命任务,为国共两党合作奠定了基础。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一度照搬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但屡遭失败,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近代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革命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试题主题明确——自拟论题)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有效信息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正确路子来”,表格内容中的“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遵义会议”
时空定位 中国近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纲领及变化;中共三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实践
层次鲜明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内容的变化——国民革命及照搬俄国道路的失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其他方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正确结合了中国国情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随堂检测】
1.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这主要是为了( )。
A.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
B.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的地位
C.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D.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削弱北京的地位,是为了巩固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了地区改名,未提及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故A项错误;B项不是主要目的,故错误;当时日本还没有侵略华北,故C项错误。
【答案】D
2.(2023·河北高一期中)1933~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为应对以上问题,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改革币制 B.削减开支
C.提高关税 D.开采银矿
【解析】依据材料“1933~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上述问题,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币制改革,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未涉及削减开支、提高关税和开采银矿,排除B、C、D三项。
【答案】A
3.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前后,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等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当地的豪绅地主大量涌入城市,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A
4.下表反映了一些国际记者、作家对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巡回宣传”
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的历史意义”
安东尼 “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解析】依据“远征”“千山万水”“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等可知,表格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过程和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磨难和考验,锻炼了中国革命力量,党员和红军质量显著提高,为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的壮大、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基本骨干,故D项正确。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所涉及范围与材料“远征”“千山万水”的信息不符,A、B、C三项错误。
【答案】D
5.(2023·北京房山高一统考期末)中央红军长征渡过湘江后,人数从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为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1929年召开古田会议,1949年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排除A、B、D三项。
【答案】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