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章 运动和力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节 压 强 (1)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压力;了解压力
作用效果,确认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知道压强的物理含义、单位和公式及简单计算;
科学思维:运用类比方法建立压强的概念;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建立压强的
概念;
态度责任: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
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重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与什么因素有关?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位于物体的重心;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②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说一说:
海涂上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骑泥马”比赛。站在海涂上的人会陷入及膝深的海涂中,而骑在泥马上的人却不会陷下去。
(1)人陷入海涂中,说明人对海涂有力的作用,此时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人陷入海涂中时,海涂受到力的施力物体
是什么?力的大小如何?力的方向怎样?海涂
的受力面积多大?
(3)人骑在泥马上时,海涂的受力面积有多大?
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力使海涂发生了凹陷)。
施力物体是人,力的大小相当于人的重力;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海涂的受力面积相当于人的脚底。
受力面积相当于泥马底部与泥接触部分面积。
海涂受到的力属于压力
新知讲解
一、压力及其作用效果
1、压力:物体间由于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为压力;
(1)压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有相互的挤压;
②两物体接触时发生形变,且形变有恢复趋势。
(2)压力是一种弹力;
(3)压力的三要素:
压力的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
压力的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压力的大小:可由不同原因产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A
B
N
新知讲解
(3)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压力:
结论:
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力;只有当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才与重力大小相等。
F压
F压=G
F压
F压=F+G
F压
F压<G
F压
F压=F
F压
F压=F-G
新知讲解
定义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方向
作用点
大小
压 力
重 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物体本身
被压的物体
压在物体表面的物体
地球
竖直向下
垂直于物体表面
物体重心
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与质量成正比
可能与重力有关,也可能无关
(4)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新知讲解
2、压力的受力面积:
(1)受力面积是指两个物体互相挤压时受到压力实际面积;
(2)受力面积与接触面积的区别:
接触面积是指两物体接触部分的面积,不一定受力的作用;
受力面积是指受到挤压部分的接触面积。
受力面积可能等于接触面积,也可能小于接触面积。
受力面积为A物体的底面积
A
B
受力面积为B物体的上表面面积
A
B
受力面积为红色部分底面积
A
B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
实验方法: ;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关系:控制 不变,改变 的大小;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 不变,改变 的大小;
(3)观察的目标是 。
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3、可能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
受力面积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压力
压力
受力面积
受力物体表面的形变程度
讨论交流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一般是通过物体形状的改变体现出来的,只要观察形变的大小就可判断作用的效果。
综合考虑原来的形状和改变后的形状,比较分析才能判断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物体形状改变是现象,不是条件,故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形状无直接关系。
方法:按图 3-86的程序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的结果,并比较各次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得出相应的结论。
分析:
(1)比较甲、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2)比较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一定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现象分析
压力大小
甲 乙 丙
压力
受力面积大小
受力面积
明显
压力
受力面积
明显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归纳:
3、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压力的作用效果表示方法:
(1)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大小,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相同的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压力的作用效果可用压强表示:
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则压强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则压强小。
视频:
(点击图片播放)
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思考讨论
F1 =200N F2 = 100N
S1 = 2m2 S2 = 2m2
B
A
F1 =200N F2 = 200N
S 1 = 2m2 S2 = 3m2
A
B
方法1、相同受力面积比较压力
方法2、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
如何比较不同物体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如何比较两个B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换算成相同面积时的压力(或相同压力时的面积)再进行比较。
方法3、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其中, )
新知讲解
二、压强
1、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为压强。
2、压强的物理含义: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公式变形:
F=pS
S=F/p
新知讲解
4、压强的单位:
(1)根据计算公式:
(2)科学上规定:
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 Pa。
(这是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
(3)帕斯卡与牛顿/米2的关系:1帕斯卡=牛顿/米2 (1Pa=1N/m2)
(4)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帕;1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20帕。
牛顿(N)
米2(m2)
单位:牛顿/米2 (N/m2)
注意:
只有压力的单位为牛顿,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压强的单位才是帕斯卡。单位一定要统一!
新知讲解
5、压力与压强的比较:
压 力 压 强
意义
大小
单位
定量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
水平放置时等于重力
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与压力大小有关
牛
帕斯卡
联系
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例题讲解
例题、
质量为60千克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96厘米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人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分析:
(1)根据 F=G=mg先求压力大小;然后再求出受力面积大小;最后根据公式 P=F/S 求压强大小。
(2)注意单位的换算,解题规范。
解:当人站立时,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人受的重力:
F=G=mg=60kg×10N/kg=600N;
地面的受力面积为两只脚的面积:
S=196cm2×2=392cm2=3.92×10-2m2
地面受到的压强为:
=1.5×104Pa
答:人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4帕。
也可写成15千帕
新知讲解
6、不同物体能承受的压强一般不同:
(1)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损坏。
(2)各种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值可以从一些专门的手册中查找到,它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阅读:
帕斯卡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是法国
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他自幼聪颖,12岁始学
几何,即通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并掌握了它。16岁时发
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内接于一个二次曲线的六边形的
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线。17岁时写成《圆锥曲线论》(1640),是
研究德札尔格射影几何工作心得的论文,包括上述定理。这些工作是自希腊阿波罗尼奥斯以来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 1654年他开始研究几个方面的数学问题,在无穷小分析上深入探讨了不可分原理,得出求不同曲线所围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方法,并以积分学的原理解决了摆线问题,于1658年完成《论摆线》。他的论文手稿对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学有很大
帕斯卡
启发。在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时,写成《算术三角形》向巴黎科学院提交,后收入他的全集,并于1665年发表。其中给出的二项式系数展开后人称为“帕斯卡三角形”,实际它已在约1100年由中国的贾宪所知。在与费马的通信中讨论赌金分配问题,对早期概率论的发展颇有影响。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1646),写了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等方向的论文(1651-1654)。自1655年隐居修道院,写下《思想录》(1658)等经典著作。
课堂练习
1、在下图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 ( )
C
课堂练习
2、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就是压力产生的效果
B.压强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一种力
C.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压力的大小由重力的大小决定
A
课堂练习
3、小敏利用海绵、小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 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C.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D.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B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F1=F2 B.F1>F2 C.p1=p2 D.p1>p2
A
课堂练习
5、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B
课堂练习
6、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3)由 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p丁。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
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
压力
明显
乙、丙
不明显
等于
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课堂总结
1、压力是指物体间由于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属于弹力;
3、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
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压强是用于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大,则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压强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p=F/S,变形:F=pS或S=F/p
单位:帕斯卡(Pa)
7、计算时注意:格式规范、单位统一。
板书设计
3.7 压强(1)
1、压力:物体间由于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与受力面积
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含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p=F/S → F=pS或S=F/p
单位:帕斯卡(Pa)
4、计算时注意:格式规范、单位统一。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3.7压强(1)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
2、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压力;
3、了解压力作用效果,确认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4、知道压强的物理含义、单位和公式及简单计算。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 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三要素: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 上;压力的方向是垂直 ;压力的大小 由重力而产生。
3、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表面产生 的效果。大量实验表明,当受力面积 时,压力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 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时,我们应该采用 法和 法。
知识点2、压强
1、物体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压强用于表示 的物理量,压强大表示 ;
3、压强的公式是 ;压强的单位是 ;
4、自行车轮胎气压一般450千帕,它的物理意义是 。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强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一种力
C.压强就是压力产生的效果 D.压力的大小由重力的大小决定
例题2、关于压强,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越大所产生的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小所产生的压强越大
C.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扩大10倍时,压强不变
D.压力扩大10倍,受力面积缩小10倍,压强不变
例题3、把铅笔的一端削尖,两手的手指用力压在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C.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D.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图 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图甲中,铅笔笔尖的面积是0.5 mm2,两手指均用2 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在手指处产生的
压强为 Pa。
例题5、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3)由 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p丁。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
三、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B.受力面积相等时,重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
C.压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D.受力面积小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
2、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支承面受到的压强越大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在数值上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D.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3、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
C.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4、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给出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科学量
B.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科学量
C.进行压力大小的比较,引入“压强”科学量
D.进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比较,引入“质量”科学量
5、坐标图中直线OA表示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下列与其不相符的是( )
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C.压力相同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小金分别将小木桌和铁块按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同一块海绵上,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B.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不等
C.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D.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7、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表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C.图丙中,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垂直水平地面向下,运用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D.图丁中,通过观察海编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8、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密度之比为2:1,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
A.3:1 B.4:3 C.2:1 D.3:2
四、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的是(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放在水平地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D.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2、下列有关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大时,压强一定大 B.受力面积小,压强一定大
C.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它所产生的压强越大 D.压强的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
3、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质量不同的两个木块M、N,N的质量较小。按照如图两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推力F1、F2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种方式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p1>p2 D.p1=p2
4、对于压强公式p=F/S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物体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受力面积不变,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D.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5、材料、粗糙程度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底面积S甲>S乙.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受的拉力为F甲、F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p甲
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
6、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两块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质量一定比乙小 C.甲密度一定比乙大 D.甲密度一定比乙小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7、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8、如图所示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p甲:p乙=1:8 B.p甲:p乙=1:4 C.p甲:p乙=1:2 D.p甲:p乙=1:1
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现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均匀实心正方体A、B,当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则两正方体A、B的质量比为( )
A.1:64 B.1:16 C.1:8 D.1:4
10、绘制图像是科学实验数据处理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科学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图像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量的是( )
A.压强 B.路程 C.g值 D.密度
11、如图所示,同体积、同材料的正方体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C.若要使甲、乙都在同一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对甲的水平推力可能等于对乙的水平推力
D.把甲、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甲对桌面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一定相等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小东同学用一瓶装满纯净水的瓶子和放在桌面上的海绵做实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所示,他将瓶子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
(1)正放时瓶对海绵压强为P1,倒放时瓶对海绵压强为P2。则P1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要使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倒放时相同,请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 。
13、正方体的铝块和铁块的体积相等,放在同一个水平桌面上,铝块和铁块对桌面的压力之比F铝∶F铁=
,压强之比p铝∶p铁= 。(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9×103千克/米3) 。
14、由相同材料做成的两个实心立方体A和B (表面粗糙程度相同),A与B的边长之比为1:2,如图两个立方体用两种方式叠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1)甲图中B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乙图中A对地面的压力为F乙,对地面的压
强为P乙;则F甲:F乙= ,P甲:P乙= 。
(2)若水平向右推动两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图推力为F甲,乙图推力为F乙,则F’甲
F’乙(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一块写有校训的花岗岩的石料质量为31.8吨,密度为2.65×103千克/米3,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米、宽2米、高0.5米的水平基座上(如图所示),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12米2。已知砖的密度为2.05×103千克/米3,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请计算:(g取10牛/千克)
(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2)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垂直 2、表面 受力物体表面 不一定
3、形变 一定 大 一定 小
4、控制变量 转换
知识点2、
1、单位面积 2、压力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3、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帕斯卡(帕、Pa)
4、每平方米面积的轮胎上受到压力为450帕斯卡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不是一种力,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压强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当把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压力由重力引起F=G;但有时压力与重力无关,如向墙上按图钉的压力与重力无关,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
例题2、C
解析:A、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在受力面积增大的同时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故A错误;B、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未知压力大小,无法判断压强的变化,故B错误;CD、由p=FS可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扩大10倍,压强不变;故C正确,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A.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力相同,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p=F/S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故A错误;B.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力相同,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p=F/S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故B正确;C.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故C错误;D.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故D错误;故B符合题意。
例题4、(1)乙;压力(2)4×106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图乙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压力相等。 (2)笔尖在手指处产生的压强为:。
例题5、(1)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 (2)压力;明显
(3)乙、丙;不明显 (4)等于;控制变量法(或转 换法)
解析:(1)该实验是通过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甲和乙图中,受力面积相同,但是压力大小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探究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改变受力面积,故选乙和丙。丙图中受力面积大,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更小,那么得到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p丁。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三、随堂练习:
1、C 2、A 3、D 4、C 5、C 6、D 7、B 8、B
四、课后巩固:
1、D 2、D 3、B 4、C 5、D 6、A 7、B 8、C 9、A 10、B 11、B
12、(1)小于(2)正放的瓶子上加一定的重物或倒放的瓶子中倒出适量的水
13、27:79 27:79 14、(1)1:1;1:4 (2)等于
15、(1) 12m3 (2)1.5×103Pa (3)3: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3.7压强(1)教学设计
课题 3.7压强(1)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7节第1课时,主要内容由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压强的概念、单位与计算公式。此前学生已较系统地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二力平衡等相关知识,给压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学习压强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连贯性,能较为直接的顺承;压强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具有较多的潜在性经验,这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同时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对压强知识的接受。教材通过压力作用效果的分析来建立压强的概念,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更改抽象,再推广到更广泛的理性具体。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压力;了解压力作用效果,确认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知道压强的物理含义、单位和公式及简单计算;科学思维:运用类比方法建立压强的概念;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实践: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建立压强的概念;态度责任: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
难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重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讨论:海涂上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骑泥马”比赛。站在海涂上的人会陷入及膝深的海涂中,而骑在泥马上的人却不会陷下去。 (1)人陷入海涂中,说明人对海涂有力的作用,此时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人陷入海涂中时,海涂受到力的施力物体 是什么?力的大小如何?力的方向怎样?海涂的受力面积多大? (3)人骑在泥马上时,海涂的受力面积有多大? 教师指出,海涂泥受到的力属于压力。一、压力及其作用效果 1、压力:物体间由于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为压力; (1)压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有相互的挤压; ②两物体接触时发生形变,且形变有恢复趋势。 (2)压力是一种弹力; (3)压力的三要素: 压力的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 压力的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压力的大小:可由不同原因产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压力: 结论: 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力;只有当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才与重力大小相等。(4)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2、压力的受力面积: (1)受力面积是指两个物体互相挤压时受到压力实际面积; (2)受力面积与接触面积的区别: 接触面积是指两物体接触部分的面积,不一定受力的作用; 受力面积是指受到挤压部分的接触面积。 受力面积可能等于接触面积,也可能小于接触面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 [参考:学生可能作出的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3、可能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实验方法: ;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关系:控制 不变,改变 的大小;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 不变,改变 的大小; (3)观察的目标是 。 排除不必要影响因素: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参考: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一般是通过物体形状的改变体现出来的,只要观察形变的大小就可判断作用的效果。 综合考虑原来的形状和改变后的形状,比较分析才能判断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物体形状改变是现象,不是条件,故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形状无直接关系。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方法:按图 3-86的程序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的结果,并比较各次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得出相应的结论。分析: (1)比较甲、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2)比较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一定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 归纳:3、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压力的作用效果表示方法: (1)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大小,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相同的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压力的作用效果可用压强表示: 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则压强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则压强小。视频: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因素 思考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体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方法1、相同受力面积比较压力 方法2、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思考:如何比较两个B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方法3、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二、压强 1、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为压强。 2、压强的物理含义: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3、压强的计算公式: 4、压强的单位: (1)根据计算公式: (2)科学上规定: 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 Pa。 (这是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 (3)帕斯卡与牛顿/米2的关系:1帕斯卡=牛顿/米2 (1Pa=1N/m2) (4)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帕;1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20帕。 注意: 只有压力的单位为牛顿,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压强的单位才是帕斯卡。单位一定要统一! 5、压力与压强的比较:例题讲解: 例题、 质量为60千克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96厘米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人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6、不同物体能承受的压强一般不同: (1)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损坏。 (2)各种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值可以从一些专门的手册中查找到,它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阅读:帕斯卡 从真实场景中,分析得出压力的含义归纳、讲解,介绍压力的概念,并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压力的含义;目的是防止将压力与重力混为一谈正确区分接触面积和受力面积实验设计,猜想的提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转换法的运用讨论,与去除无关因素,从比较分析现象中,获得有用的结论归纳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视频:加深印象、巩固知识试用“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逐渐形成压强的含义介绍压强的概念与物理含义、计算公式、单位厘清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厘清压力与压强的区别与联系公式的应用与解题规范指导尤其提醒注意:①受力面积大小及单位;②压强单位一般要使用帕(Pa)而不采用牛/米2;压强与生活的联系,学有所用
课堂练习 1、在下图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 ( C ) 2、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A. 压强就是压力产生的效果B.压强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一种力C.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D.压力的大小由重力的大小决定3、小敏利用海绵、小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 分析不正确的是 ( B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C.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D.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如图,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 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A.F1=F2 B.F1>F2 C.p1=p2 D.p1>p2 (第4题图) (第5题图)5、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B )A .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6、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3)由 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p丁。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参考:(1)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2)压力;明显(3)乙、丙;不明显(4)等于;控制变量法(或转 换法)]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压力是指物体间由于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属于弹力; 3、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 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压强是用于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大,则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压强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p=F/S,变形:F=pS或S=F/p 单位:帕斯卡(Pa) 7、计算时注意:格式规范、单位统一。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便于学生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