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专题3
生物与环境
复
习
目
标
(1)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2)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3)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重
要
概
念
重要概念1: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生物的特征:
一需: 一有:
营养 遗传变异
生物的特征:
四能:
呼吸 排泄 应激性 生长繁殖
病毒:
重要概念2 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想,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或制造相关产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重要概念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及其分类
环境中影响生物 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因素(光、温度、水等;)
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活和分布
非生物
生物
2、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温度
水
无机盐
捕食 竞争 合作 寄生 共生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
重要概念4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 所
形成的统 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
环境
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生态系统中的 和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吃与被吃
食物链
生产者
食物网
物质
能量
重要概念5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要概念6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1.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 。
2. 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数量
比例
自动
破坏
复杂
强
如果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 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1.生物圈的范围是怎样的
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生存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水圈的 和 的表面。其中,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 的各个圈层。
生物
环境
大气圈
大部
岩石圈
岩石圈
生物圈
重要概念7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3.生物圈中有着多种生态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 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 、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草原
过湿
沼泽
净化水质
3.生物圈中有着多种生态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森林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 、“地球之肺”之称。淡水 中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以
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 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海洋
“绿色水库”
农作物
迁徙的大雁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降雨会带来别处的水分等说明了什么
能,
海洋中的水经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到大气中,经大气环流来到陆地上空,大量水蒸气形成云,最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陆地。
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生物圈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中的水还能返回陆地吗
重要概念8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人口增长率在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密切关注环境变化,从日常生活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答案不唯一)
1.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
2.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
3.面对环境恶化的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
4.酸雨等污染对生物有哪些危害?
净化装置
煤、石油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如,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减少燃烧 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5.应该怎样防治水污染?
为防治水污染,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 为主、 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 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预防
防治
饮用水
6.当地存在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森林锐减、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优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生。
7.应该怎样去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请你试着拟定计划,并付诸行动。
典
例
变
式
学业要求1:概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典例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山寺桃花迟开的原因主要是( )
A.山里缺少肥料 B.山里雨水少
C.山里气温低 D.山里的桃花基因发生了改变
C
变式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杏树伸到墙外是受到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A
典例2 探究实验:光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该实验的变量是( )
A.鼠妇 B.土壤
C.光 D.水分
变式2 夏天蝉鸣叫最厉害,气温降到24℃以下蝉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C
C
典
例
变
式
典例3 下图中反映了田鼠与土蜂的关系是( )
A.种内互助 B.寄生
C.共生 D.捕食
变式3 松林防治松毛虫害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菌。灰喜鹊及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为( )
A.竞争和共生 B.捕食和共生
C.捕食和寄生 D.寄生和捕食
D
C
典
例
变
式
典例4 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相同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C.森林中空气湿度大 D.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
变式4 农谚说“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燕子低飞要下雨”,这些现象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A
C
典
例
变
式
典例5 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水族箱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箱内放入的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变式5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
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稻属于生产者,其他都属于消费者
B.昆虫和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D.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
B
学业要求2:描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D
典
例
变
式
典例6 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因此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 )
A.有限的 B.无限的
C.有条件的 D.无限条件的
变式6 近6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降雨出现增加趋势,干涸湖泊重新复活,植被面积扩大,食草昆虫增多,对这一现象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变复杂 B.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合成总量增加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A
D
典
例
变
式
典例7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联系
B.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
C.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
D.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存
变式7 2019年底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并迅通过生物圈以及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传播到全球各个国家,说明生物圈是一个 。
D
统一的整体
典
例
变
式
思
维
导
图
中
考
模
拟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流水潺潺 B.春雨绵绵
C.阳光灿烂 D.绿草如茵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D
A
3.“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青虫←燕子
D.植物←青虫←燕子
B
4.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与它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草属于生产者,其他都属于消费者
B.蚱蜢和螳螂都属于节肢动物
C.通常情况下,蜥蜴的数量最少
D.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D
5.长沙洋湖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与其功能相似的人体器官是( )
A.脑 B.肾 C.肺 D.胃
6.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B.退耕还林还草
C.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燃烧
B
D
7.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与世界达成绿色约定,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图甲是某校生态保护志愿者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B、D分别代表 、 。
(2)请写出图乙中,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蜘蛛和食虫鸟之间的关系是 。
生产者
分解者
捕食和竞争
草→食草鸟→猫头鹰
(4)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5)“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为保护美丽地球家园,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有限的
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节约粮食,低碳出行等(合理即可)。
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莲(稻)+虾”等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在湘潭日益兴盛。每年荷花初绽时,荷塘叠翠、稻田葱绿、鱼虾肥美,衍生出许多富有内涵的“美丽经济”。鱼虾以荷塘中的水草、浮游生物为天然饲料,可为荷塘除草,鱼虾的排泄物还为荷塘增加有机肥料,实现生态循环。
8.莲虾共生系统与单独种植莲的生态系统相比,其自动调节能力更强的原因是( )
A.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B.荷叶制造的有机物更多
C.鱼虾的活动空间更大
D.荷叶可以保护小龙虾不被天敌发现
A
名
师
原
创
9.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C与生物E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有毒物质在C体内积累最多
C.图中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
D.该食物网不完整,还需添加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名
师
原
创
C
10.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莲(稻)+虾”等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的特点:
(1)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 。如果向荷塘中投放一些肉食性鱼类,短时间内荷塘中虾的数量会 。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来源于生产者的 作用,鱼虾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被泥中的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供莲(稻)利用。
(2)鱼虾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莲虾共生系统和稻鱼共生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莲(稻)+虾”等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的意义是:
调查法
减少
光合
细菌和真菌
物质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可为荷塘(稻田)除草、捕食农业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名
师
原
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