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习作三:让真情自然流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单元所学,初步体会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尝试初次写作。 通过习作例文一《别了,语文课》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通过文章批注的提示,感受情感变化的表达方法。 总结写情感变化的方法,运用批注的形式指导自评、互评,体会修改的作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体会例文中陈小允的情感变化,感受情感变化带给人自然、细腻的表达方法; 2、读懂例文批注,感受批注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总结写好情感变化的方法:情感有变化、融情与人和事、直接抒发感情,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初次修改。
教学过程
习作导入,引发表达欲望 老师:同学们好!在这个单元,我们跟随朱自清《匆匆》的脚步,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星期天”,深切体会到真情实感带给我们的感动。那么如何自然地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呢?我听说课后有不少同学也“小试牛刀”了一把,咱们先来看看鹿清妍同学的文章。大家可以轻声读一读,看看她写得怎么样 (出示同学习作) 老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先说说你觉得他写得好的地方 (学生评论:描述事情比较完整、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等) 老师:那大家觉得这篇习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生:感情表达得不够自然、细腻。 老师:没错,事件写得很流畅,但感情的变化让人读起来很突然。那怎样才能写好情感的变化,让真情自然流露呢? 我们来走进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去感受和学习如何自然地表达真情吧。 (出示两篇习作例文) 走进《别了,语文课》,感受真情变化 (出示《别了,语文课》的问题要求) 老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别了,语文课》这篇例文,想一想,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刚开始他不喜欢语文课,后来喜欢上语文课了。 老师:那由“不喜欢—喜欢”,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种情感变化的呢?课文中有几处批注请你来读一读 (出示批注)你从批注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第一处批注告诉我们作者是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写的。 老师:是的,“我”对语文课情感变化是通过哪些事呢?快去找一找。 学生:1.“我”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 2.“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的书。 3.“我”得知移民后将失去学习中文的机会。 4.“我”认真学习,默书成绩取得较大的进步。 5.“我”在最后一节语文课上收到礼物。 (老师根据2-3位学生的回答,出示五件事情) 老师:看,通过这几件事,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陈小允同学对语文的喜爱和眷恋,因为他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事情当中了。但是陈小允也不是一下子就喜欢上语文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情感是一点一点发生变化的。 让咱们走进这这几件事,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的情感变化呢?把这些词句勾画下来,自己读一读,一会儿咱们一起分享。 (学生默读、勾画,大声朗读) (出示片段一,听学生朗读、分享: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着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老师:“全神贯注” 说明“我”很认真听语文课,“过得快”“一下子”写出了我的感受,其实时间并没有那么快,只是我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所以才觉得时间快,表现了“我”不想下课的心情,反映了“我”对语文态度的转变,“我”现在对语文是感兴趣的。 (出示片段二,听学生朗读、分享: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 我有点儿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中文的丰富和优越。) 老师:是的,从“一口气读完”可以看出“我”真的特别喜欢这本书,“我”还有点怪张先生,怪他没早点送书给我,其实是后悔没早点发现语文的好,此刻“我”是真的很喜欢语文。 看样子,此时的陈小允是真的很喜欢语文,这种喜欢其实还能从人物的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来,你能找到吗? (学生思考) (出示片段三、四,听学生朗读、分享: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我擦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地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危地马拉,我……我再没有机会 学习中文了。”) 老师:是的,同学们关注到了很多词语,这些词语描写了陈小允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从这几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他非常喜欢语文课。 老师:原来情感不仅在具体的事件中,还可以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融情于人和事。 老师:同学们看,在描述情感变化时,既有事件的描写,又有人物真实的举动,一下子就把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表露出来了,多自然啊!这种将感情融于事件中的写法,我们在《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中也见到过。谁来回忆一下那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吗? 学生:跳房子、看着云彩走。 (出示《那个星期天》片段) 老师:你可真会联想。那个一直等待的小男孩“踏着一块块方砖,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这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的一系列的小事,又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这就是写出情感变化的奥秘之一,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和事中,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出示《别了,语文课》第二处批注) 那第二处批注,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这是陈小允的心理活动,他自己很舍不得语文课。 老师:这也是个好办法对不对、让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我们还可以用独白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出示问题:你还能找到例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吗?) (出示片段五,听学生朗读、分享: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老师:这一部分可以说时作者直接在向语文课倾诉,再也没有讨厌,这里的情感发生了直接的变化 老师:如果说前面对感情的描写是细水长流的,那这里就是一腔倾泻了,这种浓重的不舍,全部付诸于作者对语文课深情的告白中,也更直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语文课的喜欢。所以,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告别语文课时,我们能感受到他有多么不舍和留恋,千种情绪都化作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和眷恋,我们再读一读最后一段,感受他对语文课的眷恋和喜欢。 (出示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老师: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匆匆》这篇文章里,就这样抒发过: (出示《匆匆》第四自然段,范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老师:作者用了一连串的追问,直接表达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其实就是直抒胸臆,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在你们的作文中也可以采用直接表达的方法。 而我们朗读这种直抒胸臆的文字,感情要跟随作者一样,更加释放、奔腾。谁能再来读一读例文的最后一节? (学生朗读) 三、总结感悟,进行初次修改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别了,语文课》,体会到陈小允对语文课感情变化的整个过程。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看鹿清妍同学的习作,之前我们觉得她在这件事中的感情变化不够明显,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给她提一些具体操作的修改办法呢? 学生:要在人物和事情中穿插感情,体现前后的变化。还要有适当的内心独白,也可以直接抒发感情。 (出示“写好感情变化”的三项要求) 老师:没错,在表达真情时,我们的情感要有变化,要能融情于人和事,最重要的是要直接抒发情感。 (出示作业要求) 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着自己的文章,根据这三项提示,自己先改一改,然后在组内互相读自己的文章,并给伙伴们用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修改建议。 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期待下节课大家的分享,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