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23:34: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7张PPT)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目录
CONTENTS
01
单元解读
03
分析事物因果关系
02
事理说明文
04
介绍科学道理
学 习 任 务 单
01
默读,学会“找事”。
04
任务一
02
任务二
05
探究,分析“说理”。
03
任务三
06
比较,思考“事理”关系。
任务一:默读,学会“找事”。
默读《恐龙无处不有》这篇事理说明文,找出这篇短文是从什么事情(现象)出发,最
终说明道理的。
任务一:默读,学会“找事”。
1986年1月,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
其他大陆也都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有
现象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
找“事”方法一:题目引导法
(15)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其实作者是想借此说明“板块构造理论”
表面上看是说明“恐龙无处不有”这个事实
说明对象
找“事”方法二:首尾照应法
学以致用
《恐龙无处不有》
表面上看是说明“恐龙无处不有”这个事实
其实作者是想借此说明“板块构造学说”
《被压扁的沙子》
表面上看是说明“ ”这个物体
其实作者是想借此说明“ ”
斯石英
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找“事”方法一:题目引导法
找“事”方法二:首尾照应法
任务二:探究,分析“说理”。
仔细阅读《恐龙无处不有》,梳理作者的思路,了解本文是如何“说明事理”的。
分析“说理”方法一:划出各段落关键句。
分析“说理”方法二:画出思维导图。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呢?
其他大陆也都发现恐龙化石
1.提出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2.做出假说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演绎推理
“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早期恐龙已经开始出现。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4.验证假说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5.得出结论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知识小卡片
“流程图”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能够分析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比如,通过流程图可以快速知晓乘坐地铁的步骤,也可以清晰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说
3.演绎推理
4.验证假说
5.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学以致用
根据所学方法,按照“假说演绎法”,画出《被压扁的沙子》的“流程图”式思维导图。
分析“说理”方法一:划出各段落关键句。
分析“说理”方法二:画出思维导图。
假说演绎法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说
3.演绎推理
4.验证假说
5.得出结论
学以致用
6500万年前恐龙为什么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斯石英
沙子
高温
高压
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亚里桑那大学的J.F.麦克 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 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任务三:比较,思考“事理”关系。
两篇短文都与恐龙灭绝有关,“恐龙的灭绝”在两篇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任务三:比较,思考“事理”关系。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灭绝,恐龙化石无处不在
说明“板块构造”理论
生物学
《被压扁的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龙的灭绝是“撞击说”
地质学
地质学
生物学
“事”是证“理”的依据,“事”是引起对“理”思考的媒介。
“理”是对“事”的分析,也是对“事”产生缘由的阐释。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事”与“理”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现象
本质
现象
本质


学以致用
阿西莫夫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你能够联系实际,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生物学界研究蝙蝠到航海事业雷达的运用。
物理学界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生物学与医学的发展;
课堂小结
事理说明文
找“事”:找出作者用来说明某个道理或引出某个道理的“事实”,进而
快速定位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说“理”:即“说明事理”,分析事理说明文的思路,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
方法。
找“事”方法一:题目引导法
找“事”方法二:首尾照应法
分析“说理”方法一:划出各段落关键句
分析“说理”方法二: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二选一)
1.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画出《大雁归来》的思维导图。
提示:可以运用今天课堂所学“流程图”式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圆圈图”“气泡图”“树形图”等形式画出思维导图。
2. “事”是引起对“理”思考的媒介。选择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阐释其原因。不少于300字。
提示: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