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部编版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忠君爱国篇
《木兰诗》
《春望》
《过零丁洋》
《己亥杂诗》其五
《雁门太守行》
【总体特征】
这类诗歌以忧虑国家命运,忠君报国,渴望为国奉献、为国捐躯为主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原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鸣啾(jiū)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能听到姑娘的叹息声。
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木兰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各处集上买来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驭马所用的嚼子和缰绳以及长鞭。早晨辞别爹娘去,晚上宿在黄河边。不能听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汹涌奔流的声音。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战马的啾啾叫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创作背景】
《木兰诗》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一带。
2、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楚辞(《离骚》)、乐府(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二是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绝句、律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叹息声。
对着门织布。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想的是什么。
思念。
只。
【诗歌鉴赏】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军中的文告。
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赏析】运用起兴手法,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设置悬念。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女性形象。
【赏析】运用起兴手法,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设置悬念。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女性形象。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马鞍下的垫子。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早晨。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水流声。
胡人的战马。
马叫的声音。
【赏析】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前四句使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后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事。
越过。
北方。
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赏析】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身跨战马,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外城。
扶持。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磨刀的声音。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穿。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同“贴”。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军中的同伴。
【赏析】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首先运用铺陈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描写,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火伴皆惊忙”运用侧面描写,描写出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动弹。
眯着眼。
靠近、临近。
跑。
【主旨】这首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
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
辞官还家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
国精神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人物形象】文章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
(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运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名句理解型默写】
(4)《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5)《木兰诗》中,用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写寒气凛冽、月光映雪,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其中与之直接相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1)(2021陕西)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
【答案】这四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诗歌内容理解】
(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案】①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②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或:借木兰对父母的依恋、思念,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
(3)《木兰诗》中“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和《十五从军征》中“出门动向看,泪落沾我衣”都写到人物从军归来后“出门看”的行为,请简要分析分别表现了木兰和老兵怎样的心情?
【答案】①《木兰诗》中的“出门看”表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后出门与伙伴相见的兴奋喜悦的心情;②《十五从军征》中的“出门看”表现了老兵备好饭食却无亲人共享的失望哀伤的心情。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原文】
【译文】
(我)在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中看落日西斜,向远处延伸,离开京师,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此便和朝廷远远相隔了)。
落花不是没有情义的东西,化作春泥后,更加养护来年的春花。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创作背景】
1.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2.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
【文学常识】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赏析】这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诗歌鉴赏】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全诗的哲理句。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比喻中融入议论,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修辞:这两句展开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落花。
【主旨】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借“落花”自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名句理解型默写】
(2)(新考法)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家国情怀 作者作品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辞官归乡,诗人仍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新考法)“落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用意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抒发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显出诗人矢志奉献的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写出了离愁的广阔无边。
B.“白日斜”写出作者带着离愁南归,愁绪郁积在胸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白日西斜。
C.诗人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辞官回乡时失落消极的人生态度。
【诗歌内容理解】
【解析】全诗将叙事、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选项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辞官回乡时失落消极的人生态度”表述有误。
【答案】D
(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以及虽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热情。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原文】
【译文】
国都残破但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草木茂盛,一片凄凉。感伤国事,看到花开而流泪,内心惆怅怨恨,听见鸟鸣便心惊胆战。战事已经延续了几个月,家书难得,一封就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稀疏得都插不住簪子了。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创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其人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学常识】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情状,令人满目凄然,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诗歌鉴赏】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以乐景写哀情,描写“花”“鸟”两种春日的美好景物,“花”落泪,“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
修辞:“溅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
意象(花)内涵:表达忧伤国事、感时伤世的深沉情感。
意象勾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赏析】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因战事隔断消息,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能够承受、禁得起。
简直。
炼字:“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既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又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主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借对春城破败的感叹,写思念亲人的离情,融情于景,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1)《春望》中,写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生出感时伤世的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绵时,强烈思念妻子儿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以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的悲凉景象。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名句理解型默写】
(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国 破 山 河 在
/
/
(2)请结合本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诗歌内容理解】
(3)《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春望》是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所写。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其中各自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渔家傲·秋思》中的眼泪蕴含着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之期无从谈起,将士们久戍边塞思念家乡,壮志难酬之悲。《春望》中写到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都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一片凋敝的景象,又念家思亲,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原文】
【译文】
敌军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秋色里,军中号角声中将士们冲锋陷阵,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援军半卷着红旗悄悄靠近易水,夜寒霜重,连战鼓声也郁闷低沉,擂不响。
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视,(将士们)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1.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著有《昌谷集》。
2.《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本诗是一首古体诗。
【文学常识】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炼字:“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诗歌鉴赏】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赏析】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将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进行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之感。
军中号角。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赏析】“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场面:援军到来即投入战争,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用典,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含蓄点明主旨,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主旨】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极其凝练地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全体官军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也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直接表现将士忘身报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名句理解型默写】
(4)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家国情怀 作者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士们在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忘身报国的忠心 李贺
《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你将参加“青春中国”诗词大会,请把关于理想信念的诗词归类整理。
理想信念 诗句 关键词 出处
________________, 提携玉龙为君死。 忠君爱国 李贺
《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
(6)古典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
古典之“音”
沙场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激战又起,号角催征,响彻云霄。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进行赏析。
【答案】
示例一:炼字角度:“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战争形势紧迫、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等情况;“开”字展现了阳光照耀下将士铠甲耀眼夺目的情景,衬托出守城将士们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诗歌内容理解】
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黑云”暗指敌方攻城的气势,通过“黑云”和“甲光”的对比,以及“城欲摧”的夸张描述,写出了敌军的威逼和我军的严阵以待,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三:画面描写角度: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诗人运用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2)老师想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诵这首诗歌,你会帮老师在下面两首曲子中选择______________(填曲名)来配乐,你的理由是________。
【补充材料】《胡笳十八拍》:古琴名曲,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之情。旋律富于起伏,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有强烈的抒情气息。
《十面埋伏》:琵琶古曲,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曲调雄浑激昂,节奏丰富多变,刚柔并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紧张的情绪。
【答案】《十面埋伏》 乐曲表现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表现强烈的气氛和紧张的情绪,与本诗表现的内容和风格相似。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原文】
【译文】
回想(我)早年遇到朝廷选拔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四年以来抗击元朝的战争已经逐渐稀少。
国家山河破碎,像风中的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个人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失去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谁能免与一死?我愿留取一片爱国之心光照史册。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创作背景】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举进士第一。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宋末帝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文学常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赏析】首联写了两件事: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诗歌鉴赏】
指遇到朝廷选拔。
指战争。
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四周年。
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赏析】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修辞:对偶、比喻,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赏析】双关、对偶,巧妙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前面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地点,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遇的危苦。而后面的“惶恐”与“零丁”则描写了诗人的心情,诗人历经艰苦,痛苦地目睹国家倾覆,屈辱被俘后,决意以死报国。
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反问的句式直抒胸臆,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指史册。
【主旨】这是一部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诗篇。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国家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表现了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名句理解型默写】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舍生取义,以身报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4)学习了《过零丁洋》,萌萌和乐乐就诗中内容交流起来。请根据对话内容,完成填空。
萌萌: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叙述了自己身世遭遇和国破家亡的苦痛,真是让人感慨啊!
乐乐:是啊,他先写了自己步入仕途,起兵抗元的经历,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
萌萌:颈联一语双关地写了国家形势的险恶与境况的危苦,最后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来表明心志,令人赞叹!
乐乐:对啊,文天祥既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朝廷官员,又是一名颇有才华的文人志士,真是让人叹服!
(5)(新考法)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令小宇震撼。他查阅资料,对诗剧中展现的《千里江山图》做了进一步了解。这幅宋代名画用“青绿”营造美妙的意境,启发小宇制作了“只此青绿”古诗文佳句积累卡,以探求“青绿”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蕴。请你帮他把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只此青绿
色彩意蕴 诗句梳理
古诗文中一些特定的代称因与“青绿”有关而别具美感,如“青鸟”“汗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过零丁洋》),文天祥一片丹心永垂史册。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新考法)《中国书法大会》上,当嘉宾介绍书法作品《过零丁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们再次被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所鼓舞。(文天祥《过零丁洋》)
(7)(新考法)请按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 诗文 出处 批注
爱国奉献 _______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古时在竹简上书写,先用火炙烤竹片,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汗青”。此处指史册。
人生自古谁无死
(1)颔联中“山河破碎”和“身世浮沉”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答案】不能调换。风中细碎的柳絮与“破碎”相对应;雨中时起时伏的浮萍与“浮沉”相对应,两句诗先国家后个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因此不能调换位置。
【诗歌内容理解】
(2)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幅,用《过零丁洋》中的一联为其题诗,并结合诗句和图画内容,说明用此联题诗的理由。
选择:【______】
题诗: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画中人物被锁链束缚,却依然执笔赋诗,坚贞不屈,正符合这两句诗中慷慨赴死、忠心报国的情感。
示例二:乙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画中人物面对翻滚的波涛,孤独落寞,正符合这两句诗中所写的在滩头感到惶恐、在洋中感慨伶仃的情形。